APP下载

科创中心立法三审:做到“三改”仍需“三看”

2019-01-10程西园

上海人大月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科创资源配置草案

程西园

12月16日至17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听取关于《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草案)》(修改稿)(以下简称草案修改稿)修改情况的报告,并对草案修改二稿进行了审议。

“三改”:更准确、更完善、更多“干货”

“更准确,也更完善,加了很多干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们对草案修改二稿表示认可。

经过了两次审议,条例草案作了较大调整,框架和内容都趋于完善。草案修改二稿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修改。一是进一步聚焦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问题和关键环节,重点规范推动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为科创人才发展拓展空间、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科技创新的开放合作、推动形成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等方面内容;二是对整体架构作进一步梳理,删除每一章中有关“总体要求”的内容,并将草案修改稿第九章“服务保障与监督”的内容拆分至其他各相关章节;三是文字上进一步简练,注重法律语言的严谨性,精简部分表述较为繁琐的条款。

经过“三改”,草案修改二稿整体体现了“本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基本法、保障法和促进法”的要求。

向上看: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

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

本次审议过程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回到基点,深入探讨立法目的、建设目标和总体要求。

草案修改稿第一条规定,立法目的是“为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草案修改二稿中,增加了“全面增强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策源能力”的表述,这句原为修改稿第三条建设目标的内容。

“还不够解渴”,组成人员如此评价。

“既然提了创新资源配置、提了创新策源,能不能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增加对应内容?”戴柳委员说。资源配置涉及资金、信息、技术、人才和货物等要素资源,创新策源能力涉及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四个方面,“既然写了,就要写透彻、写清楚。如果只写点一点,还不够解渴”。

追根溯源,“创新资源配置能力” “创新策源能力”两个词的由来,有故事也有深意。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沪考察时,用三个“下功夫”对上海经济发展提出要求,“在提高城市经济密度、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上下功夫,在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能力上下功夫,在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上下功夫”。今年11月,习总书记再次来沪考察,再次提到了这两个词。他强调,要强化“四个功能”,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开放枢纽门户功能。

条例修改二稿中,第一条立法目的规定了“全面增强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策源能力”,第三条建设目标规定了“建设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对照习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四个功能”要求,只提及了其中三个。阎祖强委员建议,按照“四个功能”,增加“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相关的表述。

要“解渴”,就必须继续“向上看”。在“人才环境建设”一章中,“改进人才培养”还是“加大人才支持力度”?“完善收入分配机制”还是“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看似是字眼斟酌,实际是关于如何在科创立法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思考和讨论。

根据中央的要求和上海市人才工作大会精神,上海要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城市,就必须构建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这个制度体系包括人才的流动、激励、评价等。人才环境建设要围绕“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这个核心点,“现在条例草案没有收尾收到足够的高度”,阎祖强委员说,“要往上看、往上靠,具体提法要对标四中全会关于人才和上海的定位”。

向下看:以“能否落实”为标准

“激励科研事业单位科技创新,这条做得到吗?”列席的周宏同志向在场的政府相关部门提问。

落地可能性到底有多大?随着条例草案的不断完善,组成人员和代表们对“干货”提出更高要求,对不少倡导性条款提出疑问。

比如,为激励科研事业单位科技创新,第十三条规定了科研事业单位可以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扩大选人用人、编制使用、职称评审、薪酬分配、内设机构、科研立项、设备采购、成果处置等方面的自主权。“我觉得现在这些很难做到。”有代表坦言。“编制永远是有限的,缺编是常态。单位也更倾向于把编制预留给未来更好的人才。”

再如,现在的职责分工是否能实现促进产学研发展联动?第六条关于政府职责中规定了市教育部门负责“推动高等院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联动”。钱雨晴委员说,“一些学科建设、基础科学研究和产业,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通道、平台衔接,这个职责放在市教委来推动,可能还是很难的”。

再如,新增的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了“鼓励国际科技组织或其分支机构落户上海”,根据目前的政策,非政府国际组织落户上海是否存在问题?

条文中也新增了不少“落地”条款。如第四十一条关于人才培养和引进,草案修改二稿加了一整段人才引进政策的内容作为第三款,针对不同主体,规定了“直接赋予居住证积分标准分值、缩短居住证转办户籍年限、直接落户引进、优化海外人才永久居留证申办条件”等措施。

向前看:以“全球影响力”为目标

“对标兄弟省市,我们落后了。”来自科研事业单位的陈必壮代表这样说道。

向前看,要“接地气” “动真招”。“不拿掉‘按照有关规定,政策还是难落实。”组成人员和代表们对第四十五条提出建议。

第四十五条规定,市、区各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为科技创新人才在办理居住(留)证、户籍、工作许可、出入境手续以及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便利。一方面,第四十五条规定的服务保障内容,关乎人才切身利益,只有把这些“接地气”的问题解决好了,人才方能心无旁骛地创新创业。另一方面,这些内容涉及人社、科技、住房、卫健等多个部门,不依托条例草案“动真招”形成长效机制,难以有力推动。

“现在的条例草案,是没有放开的。”陈必壮代表说,国际交流合作常常需要临时出国,科创25条中特别规定,出国访问次数、团组人数、在外天数、驻点管理方面都是可以放开的。但如果按照现在的条例草案,单位每年只能出国交流固定次数,“这就是‘按照有关规定”。

向前看,要“善借鉴”“高标准”。深圳在人才培养建设方面,值得上海借鉴。“比如深圳华为,领军人才和核心技术,都是从内部培养出来的。”魏东委员建议除了人才引进,条例要更多着墨人才培养。沙海林副主任提到美國城市迈阿密,这座以沙滩派对和高犯罪率闻名的旅游城市,如今变成美国新一代科技创新中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建议政府部门工作和人大立法工作都要研究借鉴。”

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目标是提高自身站位,引领国际标准。魏东委员提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要求,要最终体现在制定国家、国际标准的话语权上,条例中应当强调鼓励并支持参与制定国家、国际标准及研究工作。

2020年是上海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的最后一年。建好科创中心,需立好科创中心之法,明年1月,条例草案将提请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表决。

猜你喜欢

科创资源配置草案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人大常委会审议“港区国安法”草案
全球科创中心“上海方案”出炉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更正
延期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