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推动课外阅读
2019-01-10康璇如
内容摘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为学生创设一个快乐的阅读空间。其基本做法包括: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二、利用同步阅读推动课外阅读;三、在课堂中传授多种实用的阅读方法;四、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五、把课外阅读和课堂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六、发挥学校大课堂的作用以推动课外阅读。
关键词:语文学科 课堂教学 课外阅读
语文学科是以阅读为主的学科,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可是,在语文课本中文章的数量毕竟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为学生创设一个快乐的阅读空间。在此,笔者拟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思考。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动力。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该以什么方式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首先,我们需要找到进行课外阅读的引火线,并借助多数学生相信“老师的推荐”而向他们推荐适合课外阅读的文本[1]。在课堂教学中,如果遇上了一篇好文章,学生的学习欲望就会大大地提高,此时,教师可利用并推荐与一些作家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去读。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语文课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将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激发出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是提升学生兴趣的又一个办法。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应尽可能推荐那些“营养丰富”的读物尤其是那些有“高级价值”的经典名著[2]。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去找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因为喜欢就一定会读。教师在给足学生阅读的时间的同时[3],还可以通过各种读书活动来促进课外阅读。如举办故事会,让学生把书中的故事先对家长讲一遍,让家长们评审,然后再到班上讲演,最后,评出故事大王。只有让学生们踊跃参加各种读书活动,才有可能让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更加浓厚,也才有可能使读书效果最大化。
二.利用同步阅读推动课外阅读
为了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在开学授课之前,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有课外阅读的教学计划,将课外阅读教学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名家作品时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这位作家的其它作品,并布置学生做读书笔记。比如,在教学《再塑生命的人》时,把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推荐给学生;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把鲁迅的《朝花夕拾》推荐给学生;在教学《荷叶·母亲》时,把冰心的《繁星·春水》推荐给学生。此外,还可以通过配套练习中的课外阅读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书不容易读懂,尤其是一些经典名著,它的“精髓并非是自然而然地向读者敞开”[4],所以,教师不能只推荐而不指导。如《朝花夕拾》,虽然是一部散文集,但对于初中生来说,不经教师点拨是很难理解好的。
三.在课堂中传授多种实用的阅读方法
“优秀教师需要这样教授策略——让学生不仅知道他们读的是什么,也知道他们应该怎样去阅读。”[5]只有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学生读书才会有章可循,整体效率也才会有所提升。
在阅读方法上,除能够“增进阅读效益”的“记笔记”需要予以特别强调外[6],还必须有具体阅读方法上的指导。第一,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好的语句或者语段做好标记,并对其进行个性化赏析。第二,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遇到感兴趣的词句或者是精彩语段就摘录下来,并反复朗读加深印象。第三,为了更有效地掌握课外读物中的内容,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表述文本的整体构架。第四,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一边阅读一边想象,通过体会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第五,让学生对已经读过的多个文本进行比较,然后坐在一起讨论,最后归纳总结出不同文本的异同点。这样,不仅在课堂上的阅读首发式会更加丰富多彩,而且学生阅读完后进行交流,阐述自己的见解,讨论别人的看法,也能增强课外阅读的效果。
四.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
根据实践和调查分析,包括读书节在内的各种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对学生课外阅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7],而且在学生“培植精神、拓宽视野和塑造人格”方面也有积极的意义[8]。而笔者曾开展过的下列两项活动,也证明了这一点。
1.故事表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可以让学生把课外阅读当作游戏来进行,释放孩子的天性,并将学生吸引到知识的海洋中。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所知道的故事作为表演的素材,对他们来说是有很大吸引力的。这种形式的阅读,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聊书。师生汇聚一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分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成果的聊书活动,是推动课外阅读的另一途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用聊书的形式不仅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一个大家庭相互学习的乐趣,而且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聊书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倾听其他同学的阅读感受,接触到更多读物内容,并通过老师对学生读后感的评价,明确了情感方向,从而樹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聊书活动既推动课外阅读,又渗透着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能收到多重的教育效果。
五.把课外阅读和课堂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量决定写作能力,写作能力体现阅读量。也就是说,想让学生写出好文章就要培养他们多读书,想让他们多读书就必须培养他们有好的阅读习惯,想让他们有好的阅读习惯,就可用写作来推动。“针对阅读进行写作”[9],通过学生每读完课外读物就写读后感等方式来推动课外阅读,使读书与写作接轨,最大限度地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发挥学校大课堂的作用以推动课外阅读
1.文化墙的创建。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浓郁的读书氛围,可以合理地利用教室的走廊、过道、墙壁等地方,进行文化墙的绘制,将关于读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布置。我们可以将一些名人字画张贴到墙面上,还可以让学生把一些自己认为好的诗句、人生格言贴到教室的墙壁上,还可以把自己看过的书拿到学校,让同学们品读,让书香气息弥漫整个教室。
2.运用橱窗原理为学生推送课外读物。正像有的学者所指出的,许多学生“并非没有读课外书的意愿, 而是难以找到自己想要阅读的课外书。”[10]众所周知,在商场橱窗里展示的衣服、物品等,都给路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调查则显示出,摆在商场橱窗里面展示的商品都是购买最多的。这个“橱窗原理”,可用之于语文课外阅读中,将班级的一角布置成图书角,摆放各种不同类型的书籍,把最受学生欢迎的书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上,让学生在无意间被书籍的外形所吸引,或直接拿回家阅读,或“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喜欢上课外阅读”[11]。
七.结语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就像品味一杯红酒,只有细心和耐心,才能品出香醇。而课外阅读所必需的这份“细心和耐心”,这种习惯,非一朝一夕可以养成,它极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一方面应该是尽最大的努力来改变自身阅读素養尤其是“文学教育”素养不够高的现状[12],另一方面是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平台,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3],让他们在书的海洋中遨游,让他们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素养。
参考文献
[1]郑惠生.关于大学生课外经典名著阅读原因的调查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05):47.
[2]郑惠生.“图像时代”大学生最认同的读物的探讨——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八[J].美与时代(下),2005(12):89.
[3]郑惠生.中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二[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2):87.
[4]郑惠生.经典名著留给大学生的印象探讨——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六[J].美与时代(下),2005(09):83.
[5] (美)莎伦·H.菲珀.牛教师教阅读[M].于泽元,译.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132.
[6]郑惠生.关于当前大学生视听与读写状况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5):134.
[7]姚佩琅.校办读书节对学生课外阅读认知与行为的影响——以汕头市东厦中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6-7.
[8]姚佩琅.例谈校办读书节的模式[J].文学教育(上),2016(01):116.
[9](美)露西·麦考密克·卡尔金斯.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M].韦丽平,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82.
[10]郑惠生.论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五因——从城乡小学生的心里话谈起[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95.
[11]黄焕娜.城郊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成因与对策———以汕头市外砂华侨中学为例的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05):23.
[12]郑惠生.论雅文学的困境与出路[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2):18.
[13]陈宝红.在高中课外阅读教学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J].文学教育(上),2018(06):101.
(作者介绍:康璇如,广东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墙新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