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能过剩、政府规制与制造业升级
——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9-01-10芳,夏

中国科技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重工业轻工业劳动生产率

汪 芳,夏 湾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0 引言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产能过剩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启动四万亿投资计划拉动经济增长,带来了新一轮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2013年国务院发布《化解严重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化解产能过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把去产能作为首要任务,表明在经济形式新常态下,部分行业严重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制造业升级过程中诸多矛盾的根源。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去产能,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治理超过一定限度的产能过剩,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对于产能过剩与产业升级的研究,刘航等认为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不顾产业规律,过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导致的产能过剩势必会阻碍产业发展[1]。潘爱民等从产能过剩下的政府行为与政策、产能过剩与产业结构调整、产能过剩与企业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与治理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这四个方面总结了2014年中国工业经济年会中有关学者的一些论述,认为产能过剩是影响当前产业升级的关键[2]。赵昌文等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产能过剩形成的深层因素,认为产能矛盾藏有巨大的经济风险,会为社会带来诸多负面效应,从而恶化产业升级环境[3]。郑晶晶等认为产能利用率与产业升级呈正相关,且对轻工业的影响大于重工业,并指出东部要侧重于产业升级,而西部则侧重于消除严重产能过剩[4]。

现有文献关于产能过剩与制造业升级的研究颇多,但大都只是独立分析,仔细研究二者关系的文献较少,将产业升级细分为制造业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变动和产业价值链升级这三个方面来研究与产能过剩关系的文献更少,且大部分学者是从需求侧提出相关产能规制,只有少数学者从供给侧角度分析。在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要更加关注从供给侧角度来化解产能过剩。

1 产能过剩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机理

学术界认为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市场失灵[5]、二是政府干预[6]。产能过剩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理可以简单分析,见图1。从产业发展水平来看,产能过剩会导致企业大面积的亏损,为了缓解入不敷出的局面,企业要么会减少生产要么会进行裁员,由于投资生产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所以为了立刻有效地减少支出,大部分企业会进行裁员,工人大量失业,机器大量闲置,设备利用率下降,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增速放缓,产业资本积累减少,这时企业既不敢轻易向银行贷款进行新的投资生产,也偿还不了银行的贷款,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出现大量坏账,融资环境恶化,产业规模收缩,产业发展水平降低,从而影响产业转型升级。

图1 产能过剩影响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机理

从产业结构变动来看,郑晶晶等指出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企业的投资项目进行了多种政策支持,如土地价格、水电、贷款和税收的优惠,导致市场价格信息的错乱,使生产要素用在了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上。由于新兴产业的前期发展需要大量的要素投入,而要素的不合理分配甚至低效率使用,让传统高耗能产业得不到淘汰,新兴产业又得不到发展,使得产业结构得不到优化,从而影响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从产业价值链方面来看,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大量滞销,企业销售利润减少,有的甚至亏本倒闭,因而大部分企业不愿也没有多余资金进行新产品研发投入,产品附加值低,不能实现产品升级。另外,由于市场监督不完善,企业进入门槛过低,使得大量技术效率低的企业涌入参与竞争,不利于技术导向型企业的发展,使制造业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得不到提升,从而阻碍了产业价值链的提升。

2 制造业产能过剩的衡量

目前,产能过剩问题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对于如何测算产能过剩并没有统一的方法。综合相关文献,可以将产能利用率[7-8]作为衡量产能过剩的程度指标;还考虑到产能过剩带来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供需[9-10]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可用企业亏损面、销售利润率和库存变动率共同来表示制造业产能利用状况。

2.1 产能利用率的测算

本文借鉴面板协整方法来测算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协整方法测算产能的思想最初由Shaikh等在2004年提出,认为潜在产能与固定资本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11]。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剔除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这两个行业,并将橡胶和塑料行业合并,仅对27个制造业行业测算其产能利用率。

表1 27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2001—2015年)

21世纪以来,我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1—2008年大部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呈稳步上升趋势,在2007年达到一个峰值,2008年之后呈下降趋势。各个行业的产能利用水平差异较大,27个行业中产能利用率平均水平高于1.0的有14个行业,但低于1.0的有13个行业,其中有7个行业的产能利用平均水平在0.7以下。可以看出部分产业产能利用率较低,产能过剩严重,但是也有部分产业产能不足。轻工业整体产能利用率平均水平在0.87,而重工业产能利用率平均水平在1.19,轻工业中的木材、家具、造纸、印刷、文教、化纤的产能利用率均低于0.65,而重工业中有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有色金属冶炼的产能利用水平在0.7左右。

2.2 衡量产能过剩的其他指标

产能过剩不仅要考察产能利用率,还要把制造业企业经营性指标和反映产业供需状况的指标综合考虑在内。

从图2可以看出,2001—2015年制造业企业亏损面整体呈下降趋势,中间浮动较大,2004年和2008年的企业亏损面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2008年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使得国内企业亏损面积比较大,且2008—2011年企业亏损面呈现短暂的下降趋势后,又开始反升。2001—2015年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但是可以看出2008年制造业销售利润率成为一个低点,

图2 指标变动趋势

虽然2008—2010年在上升,但是2010年之后有下降趋势。2001—2015年库存变化波动较大,但是数值都为正,表示库存一直在增加,只是不同年份增加的幅度不一样,2012年至今增幅有下降趋势。因此,综合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企业亏损面、销售利润率和库存变动率的数据分析,中国制造业目前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3 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情况

对于产业升级的内涵,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制造业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指制造业产业规模的扩大,表现为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的增加,增加值率和产值增长率的提升[12-13];二是产业结构的变动,指产业由低部门向高部门演进[14];三是产业价值链的提升,指提高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带来技术进步、产品升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15]。

3.1 产业的发展水平

以2001年不变价计算的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以及工业增加值率、产业增长率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2001年以来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整体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这与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整体经济的发展趋势相同。从制造业的产业增长率来看,21世纪以来制造业产值增长变动幅度较大,2001—2004年增长率快速上升,达到一个高峰为36.52%;2007—2009年的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仍呈上升趋势,但是经济危机使得2007—2009年增长率下降较快,随后虽然有所回升,但2010年之后,产值增长率总体呈现下滑趋势,而2007年后增加值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目前中国经济处于疲软状态。

图3 2001—2015年制造业发展趋势

3.2 产业结构的变动

根据制造业各行业固定资产原价合计指标和累计折旧指标,计算出制造业各行业的固定资产净值,用固定资产净值来代替资本存量,并根据各行业从业人员数得出各行业的人均资本存量。以人均资本存量为标准,利用软件SPSS19.0中的系统聚类方法中的Ward法进行操作,将27个制造业分别分成了低人均资本组、中人均资本组和高人均资本组。各组别的产值占比存在着明显的结构变动差异。

从图4可以看出,中人均资本存量部门的产值占比在2001—2015年大体不变;低人均资本存量部门的产值占比呈缓慢上升趋势;而高人均资本存量部门近几年的产值占比从2001年的16.97%下降到2015年的9.98%,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库兹涅茨的三次产业演进规律指出,第一次产业的比重应处于不断下降之中,第二次产业大体不变或者略有上升,第三次产业比重综合起来略有上升。而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演进趋势与库兹涅茨的结论不仅不同,甚至相反,说明中国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图4 制造业产值结构变动情况

3.3 产业价值链的升级情况

劳动生产率是用来衡量一个产业劳动价值创造效率的指标,中国制造业在实现产业价值链升级的过程中,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是衡量产业升级实现效果的重要指标。2001—2015年中国制造业劳动力生产率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

2000—2015年,低人均资本存量组、中人均资本存量组和高人均资本存量组各自整体劳动生产率呈明显增长趋势。低人均资本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从2001年的4.39万元/人增长到2015年的20.31万元/人;中人均资本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从2001年的4.82万元/人增长到2015年的27.73万元/人;高人均资本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从2001年的9.98万元/人增长到2015年的38.59万元/人。

图5 2001—2015年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情况

4 产能过剩与制造业升级关系的模型实证分析

4.1 模型的构建

在分析了产能过剩和制造业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变动和产业价值链升级的机理关系的基础上,本文用表示产能过剩的产能利用率、工业企业亏损面、销售利润率和库存变动率指标作为自变量,将表示制造业转型升级测度的三个指标分别作为因变量,建立三个产能过剩与制造业升级关系的面板数据模型。由于影响产业升级的因素很多,因此除了将产能过剩相关衡量指标纳入模型中,还会考虑资本、技术和国有化程度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模型如下:

AVRit=α0+α1CUit+α2BLSit+α3ROIit+

α4ICRit+α5TFPit+α6lnFAit+α7lnSAit+εt

MDit=α0+α1CUit+α2BLSit+α3ROIit+

α4ICRit+α5TFPit+α6lnFAit+α7lnSAit+εt

lnLPit=α0+α1CUit+α2BLSit+α3ROIit+α4ICRit+α5TFPit+α6lnFAit+α7lnSAit+εt

其中,i为年份,t为制造业细分行业,AVR为制造业各行业的增加值率;MD为衡量制造业产业结构变动的方向;LP为劳动生产率。CU为产能利用率,BLS为企业亏损面,ROI为销售利润率,ICR为库存变动率。TFP为全要素生产率;FA为固定资产净值;SA为国有控股固定资产合计;ε为行业和时间对模型产生影响的误差项。

4.2 指标说明和数据的来源

本文选择的是2001—2015年制造业27个子行业的面板数据,大部分数据来自《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自万德数据库。被解释变量AVR是按行业分制造业规模以上各行业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的比率,其中2012—2015年的工业总产值由相应年份的工业销售产值与2012年的产品销售率相除而得,2008年以后的工业增加值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所给的增加值累计增长速度计算所得;以人均资本存量为标准将制造业各行业划分为三个组别,某个行业的MD值取其所在人均资本存量组的产值占比,用固定资产净值数据代替资本存量数据;LP是按行业分制造业规模以上各行业的工业增加值与从业人员的比率。各行业的产能利用率CU由面板协整方法算出;而自变量BLS是亏损企业单位数与全部企业单位数的比率。自变量ROI为利润总额与营业收入的比值,由于缺少制造业细分行业的营业收入数据,就用主营业务收入来代替。ICR是本期库存与基期库存的差比上基期库存所得。控制变量有TFP、FA和SA,TFP用来表示技术进步对产业升级的影响,FA为固定资产净值用来控制资本对产业升级的影响,SA用来控制政府管制和国有化程度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4.3 面板数据的回归拟合

为了防止出现伪回归现象,对于时间跨度超过5的面板数据当首先检验其平稳性。通过Eviews8.0计算得出本文所有相关变量一阶平稳,且所有模型通过KAO协整检验。通过软件Eviews8.0采用最小二乘法(LS)对产能过剩对产业升级影响的模型进行回归。

(1)以产业发展水平为被解释变量回归拟合分析。从表2来看:①产能利用率系数在模型1和模型2中均为正,而模型3中系数值为负,可能是因为产能利用率的提高虽然表示重工业产能得到优化,但是淘汰了大量落后产能使重工业总增加值在量上缩减了规模。且轻工业类型的产能利用率系数绝对值大于重工业类型的,说明产能利用率对轻工业的影响要大于重工业。这是因为轻工业产能过剩更为严重,一旦提高产能利用率效果就会很明显。②企业亏损面系数在模型2和模型3中为正,可能是因为对于轻工业和重工业来说,短期内效率低的企业亏损越多,资源就越会向高效率的企业流动。③销售利润率系数在三个模型中均为正,这与事实符合。④库存变动率对制造业整体和重工业有负向影响,表明库存积压越多,产品变现能力越差,工业增加值越少,这与事实符合。⑤模型1和模型2中TFP系数全为负数,可能是因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只是模仿创新,研发投入往往只是通过微创新来推动产品升级,但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且技术创新带来的技术进步有滞后效应,这就导致在一定时期内TFP的提高并没有使工业增加值规模同步提高。⑥模型1和模型2中资本存量的系数为负,这可能是因为当前制造业大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严重,低技术效率和生产效率导致大批机器设备闲置,资本存量越大表明闲置的资本越多,所以不利于产业升级。⑦国有控股固定资产系数在模型1和2中为正,在模型3中为负,表示在政府干预下重工业不仅没有得到优化重组,反而加剧了落后产能,但是轻工业乃至制造业总体在政府的政策下得到资金和技术支撑,因而可以促进工业增加值的提高,说明产业政策要考虑产业异质性,不能一刀切。

表2 产能过剩对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

注:括号内为T统计值,*、**、***分别表示在10%、5%、1%水平上显著,下同。

(2)以产业结构为被解释变量回归拟合分析。从表3来看:①产能利用率系数在三个模型中均为正,且轻工业类型的产能利用率系数大于重工业类型的产能利用率系数,说明产能利用率的提高更能促进轻工业的产业结构升级。②企业亏损面系数在三个模型中也为正,表示资源会从低人均资本的企业流向高人均资本的企业,产业结构会往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企业亏损面对重工业的影响大于轻工业,这也正说明重工业更需要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企业效率。③销售利润率系数在模型1和模型2中为负但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轻工业产能过剩更为严重,销售利润的提高只能用来维持企业生存,而不会用来做技术开发,虽能增加工业增加值规模,却加重了落后产能,使产业结构恶化,不过这种负向影响并不明显。④库存变动率对轻工业有正向影响,表明轻工业虽然库存增多,但是产品结构并不单一,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⑤全要素生产率对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有一定正向作用,但不大,说明通过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使得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提高,但是这可能会抑制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动力,因此并不能满足企业转型的需求。⑥资本存量对轻工业产业结构变动有负面影响,而对重工业产业结构有正向影响。说明轻工业闲置资本存量过多,而重工业需要减少机器设备的资本存量投入增加参与再生产的资本投入。⑦国有控股固定资产系数均为正,且对重工业的影响大于轻工业,这是因为很多重工业企业为国有或国有控股,而轻工业制造业企业多为民营企业,政府对风险的防控能力强于民营企业,对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起更稳定的作用。

表3 产能过剩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3)以产业价值链为被解释变量回归拟合分析。从表4来看:①产能利用率系数在三个模型中均为正,说明提高产能利用率不仅能提高产业增加值、促进产业结构变动,还能提高制造业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轻工业类型的产能利用率系数大于重工业类型的产能利用率系数,说明提高轻工业的产能利用率更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②企业亏损面系数在轻工业类型和重工业类型中为正,且对重工业的影响比轻工业大,说明重工业企业亏损面的提高更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重工业的劳动生产率。③销售利润率系数在模型1和模型2为正,在模型3中负向影响不显著,说明提高销售利润率对于促进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重要影响。④库存变动率对轻工业和制造业整体的负向作用不显著,对重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一定作用。⑤全要素生产率在三个模型中均不显著,说明技术创新未能起到化解产能的作用,我国工业发展仍然以资源密集型和要素密集型为主。⑥资本存量系数在三个模型中均为负,说明在工业发展中资本进入门槛过低,资本的潮涌不仅没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还加剧了落后产能。⑦国有控股固定资产系数均为正,政府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5 产能过剩规制

产能过剩问题不仅仅涉及产品市场,同要素市场[16-17]也密切相关。只有将供给侧和需求侧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化解产能过剩问题。

(1)政府职能的转变。由控制变量国有控股固定资产合计对重工业增加值的减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积极作用看,政府管制对产业升级利大于弊。中央政府对于产能过剩的抑制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地方政府对于产能过剩的产生有重大责任。因此,一方面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合理调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使地方政府拥有与其地方事权相匹配的税收,并建立全面透明、标准科学、有约束的预算制度,实施绩效管理,防止地方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开发的直接干预,切断长期无效益甚至亏损企业的资金供给链。另一方面,要以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市场的主体地位,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完善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这就要求调整我国土地二元分割治理模式,使土地的商用、公用价格均由市场机制调配,还要求在资源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使资源定价由市场决定而非政府定价。此外,要将绿色环保加入地方官员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并由中央政府垂直管制监督,杜绝地方政府对企业的环保优惠政策,使企业的环保成本内部化。

表4 产能过剩对产业价值链的影响

(2)供给侧改革并不排斥需求侧协同改进。

首先,产能利用率的提高要求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且技术进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为此,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产学研用协同,以核心技术为关键突破点,建立健全创新实验平台。同时需加强规划引导和统筹协调,安排好各类产业发展的优先序和产业内的重点发展领域,避免在高技术产业内出现新的产能过剩问题。

其次,制造业工业企业的亏损面指数虽然整体在降低,但是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企业大面积亏损表现出的产能过剩的背后是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问题。要减少过剩产能,就要把传统产业做强做大,实现质的提升。一方面,要确立产权有效激励,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性重组,精简企业规模,实现资源和要素的集约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制造业整体质量,从而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

最后,去库存,淘汰落后产能。产品库存的增加不利于重工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因此有必要化减重工业部门的多余库存和落后产能。一方面,可以使用价格杠杆,对产能过剩严重的重工业企业征收高价水电费和土地供应费,使其生产成本增加,倒逼这类企业减少落后产能的生产;另一方面,紧密结合“一带一路”计划,推动国际大通道建设,扩大沿线国家产能合作,同时加大西部、内陆开放力度,提高边境跨境经济区发展水平,这样不仅可以去库存,提高企业收入,还能调整沿海开放地区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6 结论

本文用面本协整方法测算了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结果显示大部分产业产能利用水平在2007年达到峰值后呈下滑态势,表明产能过剩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大;不同行业的产能利用水平差异较大,总体上轻工业的产能过剩要比重工业严重。从产能过剩的其他指标可以看出,企业亏损面整体呈下降趋势,2008年达到峰值,2011年后又有缓慢上升趋势;销售利润率一直呈缓慢上升态势,而库存变动率波动较大,近年来下降幅度较为明显。综合产能过剩的各项指标,表明产能过剩是局部的,周期性和结构性较明显。

提高产能利用率不仅能提高企业产值,促进产业结构变动,还能提高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且对轻工业类型的影响比重工业大,因此提高轻工业的产能利用率更能取得成效。企业亏损面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产业优化升级,对于轻工业来说,企业亏损面增加带动产值增加的效果比重工业好;对于重工业来说,企业亏损面增加更能促进产业结构变动和提高劳动生产率。销售利润率的提高也会促进产业升级,且销售利润率的提高对轻工业的产值增加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效果都要比重工业好。库存变动对制造业整体的影响不太显著,但是库存变动率的提高不利于重工业提高工业增加,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轻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产能过剩对产业转型升级有重大影响,因此不仅要从需求侧角度控制不合理产能的增加,淘汰落后产能,还要把握供给侧角度,从要素市场入手,消除要素供给扭曲机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这才能成为化解产能过剩的真正出路。

猜你喜欢

重工业轻工业劳动生产率
郑州轻工业大学成果展示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2018年7月轻工业景气指数88.24
2018年7月轻工业景气指数88.24
2018年7月轻工业景气指数88.24
斯大林工业化思想论析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研究
浅论我国前四个五年计划对当代改革的启示
浅论我国前四个五年计划对当代改革的启示
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