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孵化生态的系统基模及政策分析

2019-01-10宋思远贾梦宇张宝建李鹏利

中国科技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孵化器初创群落

宋思远,贾梦宇,张宝建,李鹏利

(1.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030006;2.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1 文献回顾

企业孵化是一个过程,初创企业从入驻到毕业需创业苗圃到产业加速等一系列过程。企业孵化也是一个载体,各类异质性创新主体加入企业孵化过程中,形成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合作关系[1-2]。我国企业孵化器自1988年首建以来已有30年历史,企业孵化器因其独有的创新效应,成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但世界银行2016年关于创业信息统计表明,中国新注册企业密度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甚远。在国家出台科技创业各项鼓励政策后,企业孵化器数量增加,但随着企业孵化器规模扩张,其增值服务能力不足,盈利模式单一,过度依赖政策支持等问题显现。且因缺乏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未形成有效的孵化生态体系。

企业孵化器如何发挥生态服务功能,构建有效生态体系引起众多学者关注,其理论研究脉络经历商业生态、创新生态再到创业生态的演变。James最早提出商业生态系统,考察了多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关系[3]。Iansiti认为商业生态系统的价值在其创新功能,而创新生态系统是由占据不同生态位的异质性主体所构成的,各生态位间的变化互相影响[4]。在创新生态的研究中忽略微观创业涌现和宏观生态运行,而创业生态系统却为此开辟了新领域。Cohen认为创业生态系统是特定区域内相互作用主体形成的群落,支持新企业成立并实现可持续发展[5]。Isenberg则从政府角度提出百森创业生态系统项目[6],使有区域特色的创业生态系统改善创业环境。生态系统将创新主体衔接起来,为企业孵化理论突破带来新契机。Al-Mubaraki认为企业孵化创新增值服务来源于创新协奏[7]。在此基础上,Suresh研究企业孵化器生态服务种类、角色和过程[8],丰富了企业孵化生态内涵。张涵再次定义创业孵化生态系统为一定时空尺度内,具有适应性的创业企业与相关种群通过复杂非线性耦合,形成协同进化的复杂人工生态系统[9]。Khorsheed构建企业孵化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研究技术创业与企业孵化生态的匹配模式[10]。Rong以过程视角研究孵化、识别与整合,为企业孵化生态系统构建提供有益启示[11]。Cuadrado指出,生态系统多样性使企业孵化生态能够健康发展[12]。项国鹏对此进行补充,认为参与主体间除了密切合作也存在相互竞争[13]。

企业孵化是异质性创新主体参与创业过程的活动,具备区域性、生态性等特征,然而遵循生态系统本质规律,才能为企业孵化过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因此,本文从生态系统理论入手,采用系统基模分析工具,揭示企业孵化生态的复杂结构与动态行为,为企业孵化生态的构建与治理提供对策建议。

2 企业孵化生态的内涵及其群落特征

企业孵化经历了网络孵化到生态孵化的阶段性升级。学者在研究创业环境时,多采用生态学思路,创新生态的观点已成为孵化理论的突破口。朱迪在其 《弥合创新鸿沟:在全球经济中再点燃创造星火》中指出,任何一家企业或组织的生存成长都离不开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不同栖息者[14]。因此,企业孵化过程更多遵循非线性创新规律。

生态体系反映了动态均衡、持续演变、要素互动和边界动态等特征[15]。借鉴这些特征,Hackett认为企业孵化包含从新思想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活动[16]。该活动不是简单需求拉动或供应驱动的线性过程,而是诸多异质性创新成员交互循环下的非线性过程。Upward进一步指出,企业孵化生态中有竞争、合作以及对未来的共识[17]。按照过程维度,企业孵化的发展前至原始科技创新,后到商业化运营,中间运行的过程涵盖科技研究、市场开发和商业应用三大群落。如图1所示,企业孵化生态中创业活动发生依赖于三大群落的健康平稳运行。

2.1 企业孵化的源头:科技研究群落

科技研究群落包含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协会、专利机构、技术评估机构、技术审计机构,这些要素构成科技研究群落的边界。Pérez等认为当前知识专业化替代了传统经验式创新[18]。科技成果通常来源于高校和科研院所[19],但是特定学科专业的 “小同行”易形成相对封闭的自我循环体系,抑制知识成果转化。Allen认为科技研究群落在促进同行间交流时也促进特定科学领域知识共享,但对学术成果转化影响甚微,专利成果批量化与较低授权转化是目前科技研究群落的主要问题[18,20]。科技研究群落对创新成果认定发挥了重要作用[21],成为衔接学术创新和科技转化活动的首要界面。

图1 企业孵化生态系统运行过程

2.2 企业孵化的实现:市场开发群落

市场开发群落包含经济法律、产业协会、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科技中介、风险投资、科技园区,这些要素构成市场开发群落的边界。科技研究群落的产出主要表现为一系列专利成果,同时这些产出也成为市场群落的源头。Watson认为市场开发过程中经济法律对潜在科技成果起规制作用[22]。North认为产业协会能引导科技项目的产业化路径[23]。初创企业早期可凭科研项目获得企业孵化器支持,融合风险资本的企业加速器又促使其后期实现产业化成长[24]。市场开发群落成为创业项目落地的重要载体,形成与商业应用群落互动的有效界面。

2.3 企业孵化的回馈:商业应用群落

商业应用群落包含创新需求要素(质量、安全、效率、设计、便捷)的消费者与创新供给要素(技能、知识、管理、金融)的企业[25],这些要素是企业孵化生态系统内创业回馈的关键环节。创新需求中消费者对质量、安全、设计的要求为创业企业市场开发提供决策依据。创新供给要素中的专业化技能人才、知识型工作者、管理人才和金融机构为创业孵化提供实践土壤。Griffiths认为商业应用群落作为创业成功的条件要素,具备渐进演化特征[26]。创新需求随时间推移,消费偏好演变为创业孵化带来新机遇。创新供给要素随群落内教育水平普及、专业化人才培养和群落外资源要素的互动实现渐进式变化。

企业孵化生态的构建根植于创新生态系统之中。企业孵化生态的有效运转由传统关注要素的静态分析,转变为创新群落间互动机制的演化分析。针对目前我国创新主体封闭孤立发展的局面,企业孵化生态的构建可衔接创新群落协同创新的有效界面,在企业孵化过程中积聚创新资源,形成互惠共生关系。因此,本文从系统基模视角解释企业孵化生态的运行规律,旨在为企业孵化生态的构建与治理提供更为明确的思路。

3 企业孵化生态的系统基模

3.1 系统基模概念

20世纪80年代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创建者Senge在对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动态复杂现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提炼出几种动态性复杂系统结构[27],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反馈环结构被称为系统基模。运用基模可认清企业孵化生态系统本质,以及如何在企业孵化生态过程中采取正确对策。

3.2 案例简介

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成立于1993年5月28日,1997年被批准为 “国际企业孵化器试点建设单位”,并被认定为 “国家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1998年5月,建立专为留学归国人员提供创业服务的西安留学人员创业园。2000年11月,该创业园被国家科技部、人事部、教育部和外国专家局共同批准为 “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2013年11月,创业园被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 “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单位。

经过多年探索,创业园逐步形成 “预孵化+孵化+加速培育”的孵化、培育体系。目前,创业园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与西安草堂企业加速器、西安高新区形成协同关系,涌现出一批优秀创业企业,形成企业孵化生态雏形。其中科技研究群落依托西安市高校重镇优势,创新源头得到保障。市场开发群落凭借链式产业孵化的园区联动机制,实现科技专利的转化落地。商业应用群落为科技创业提供反哺机制,形成运行稳定的企业孵化生态。然而,企业孵化生态系统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三大群落有效协作的多重困境,例如以 “租金补贴”的方式吸引初创企业入驻却导致孵化失败率增加;生态系统规模扩张面临 “成长极限”和 “成长与投资不足”问题;孵化生态系统中各异质性主体间因利益分配问题产生分歧;企业孵化生态系统各群落功能定位、长短期目标制定等问题。通过对西安高新区创业园运行过程的回顾,为其他区域孵化生态构建提供借鉴。

3.3 系统基模分析

(1)饮鸩止渴基模。饮鸩止渴基模是指一项管理政策短时间可缓解症状,但时间一长,其产生的后遗症却使原先症状更加恶化,即该政策只是权宜之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企业孵化生态饮鸩止渴基模的耦合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饮鸩止渴基模

①模型解析。创业涌现是企业孵化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而创业存活率的提升取决于企业孵化生态系统增值服务能力,若只关注初创企业数量、规模扩张,往往会导致企业孵化器间恶性竞争。较低的租金短期内能吸引大批企业入驻,实现创业数量的增加,但良莠不齐的创业项目也会降低后期创业存活率,这种低层次投入的最终结果是企业孵化生态系统的源头创新乏力,末端转化困难,而持续采取低价补贴政策则最终导致恶性循环。

②政策解析。饮鸩止渴基模的杠杆解是:把眼光聚集于长期问题,尽可能摒弃短期政策,除非短期政策仅是换取生存时间。在图2中,使用企业孵化生态系统中 “零门槛”甚至 “负门槛”等 “租金补贴”的权宜之计易造成对根本解的忽略。即在企业孵化生态演进中不仅要通过增加租金补贴等价格机制吸引初创企业,还要完善科技研发群落中专利产出水平,依靠技术评估机构对专利成果进行认定,激发专利由量向质转化。另外,提高市场开发群落中商业化配套水平,使有市场潜力的专利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的创孵项目,吸引更多初创企业入驻,解决企业孵化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成长上限基模。成长上限基模是指投入要素增加而促进成长,形成增强型回路,但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限制,导致规模增长达到极限后减缓、停顿甚至下滑而形成平衡型回路,企业孵化生态系统成长上限基模的耦合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成长上限基模

①模型解析。随着创业项目产业化成长,政府投入更多资源鼓励创业行为,使企业孵化生态系统规模逐渐扩大,企业集聚效应发挥作用,市场开发群落中更多的初创企业通过企业孵化器和企业加速器实现产业化成长,政府进一步提高扶持力度,如此循环构成企业孵化生态系统发展的增强型回路。但是,当企业孵化生态系统达到最佳规模后,继续扩大规模的困难显现。在图3右边的平衡型回路中,随着企业孵化生态系统规模的扩大,科技研发群落有效专利产出不足,限制孵化项目数量,市场开发群落制度建设滞后,高质量创业项目减少。

②政策解析。成长上限基模的杠杆解是:不要简单推动增强型回路,应从平衡型回路着手,削减限制因素。图3中科技研究群落驱动乏力、市场开发群落制度建设滞后以及商业应用群落创新供给要素不足等限制因素使企业孵化生态系统规模扩大难度增加,从以上三方面入手是解决该基模问题的关键。从科技研发群落来看,增加孵化项目数量,夯实科技创新实力;从市场开发群落来看,完善经济法律制度,为企业孵化器综合服务提供外部专业化补充;从商业应用群落来看,培养各类型人才,为企业市场化竞争融入新血液。

(3)共同悲剧基模。共同悲剧基模是指多个个体早期共同使用充足有限的资源进行发展,但个体发展后期收益开始递减,且越努力成长越慢,最后资源显著减少或告罄,致使每个个体均无法获得生存所需的基本资源条件,企业孵化生态系统共同悲剧基模的耦合机构如图4所示。

图4 共同悲剧基模

①模型解析。企业孵化生态系统的科技研发群落中具备高成长潜力的技术项目进入市场开发群落,易出现多个企业孵化器争夺创业项目和政策资金的局面。为便于分析,假设市场开发群落中有两家企业孵化器,均在争取创业项目和相关资金。早期来自政府等相关机构的风投资金相对充足,企业孵化器A与企业孵化器B所获投资均可满足其引育项目需求,但随创孵项目规模扩大,所需资金增加,其平均获得资金相对减少,项目成长性不足,而导致风险投资与创孵项目无法实现有效对接,导致生态资源配置失衡。

②政策解析。共同悲剧的杠杆解是:通过各方调控,由参与者一起设计调节机制管理共同的资源。构建企业孵化生态系统时,各企业孵化器彼此信息共享。在图4中,解决该基模问题需提高政府等相关机构的资金投入预算,满足各企业孵化器在孵项目的资金需求。否则,以创孵项目数作为争取投资的筹码,易导致机会主义行为,耗尽有限资金资源。此外,企业孵化生态系统应完善创新合作行为准则,杜绝出现弄虚作假。各企业孵化器在合作初期应制定共同规则,遵循共同战略目标,实现企业孵化生态系统的善治。

(4)舍本逐末基模。舍本逐末基模是指短期使用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可减缓症状,但该方式使用越多,治本措施的使用机会就相对越少。一段时间之后,使用治本措施机会丧失,导致对 “症状缓解法”更严重的依赖,企业孵化生态系统舍本逐末基模的耦合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舍本逐末基模

①模型解析。企业孵化生态系统有序运行需要短期治标措施和长期治本措施。短期治标措施风险和投入都较低,相对长期治本措施更易执行和实现。目前,大多创孵项目来自科技研究群落中高校和研究院所,但该群落中创新主体往往忽视专利项目是否具备产业化、跟踪产业技术和市场前沿的能力,造成项目只获得技术突破,无法成功商业化的局面。如图5所示,当创孵项目不足,市场开发群落中各创新主体寄希望于科技研究群落中的专利输出,项目规模在短期收到立竿见影效果,但因自身失去商业创新能力使企业孵化生态系统的发展陷入失衡窘境。

②政策解析。舍本逐末基模的杠杆解:将注意力集中在根本解,若问题紧急可暂时使用症状解来换取时间。从图5来看,在企业孵化生态系统早期阶段,企业孵化器可依靠来自科技研究群落中具备潜在市场效益的专利项目,但从长远看,企业孵化器需凭借成熟项目的产业化经验,使项目实现产业化成长,在建设完善企业孵化生态的过程中,破解科技创新与市场创新 “两张皮”难题,要求科技研究群落与市场化群落中的创新主体形成协同关系,提高不同创新群落中异质性主体的参与比例。

(5)意外之敌基模。意外之敌基模是指原本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双方,均过于关心自身利益,忽略给对方造成的可能危害,且双方未能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从而导致反目成仇,意外之敌基模的耦合结构如图6所示。

图6 意外之敌基模

①模型解析。企业孵化生态系统中,在孵企业成长为市场化竞争企业,需要商业应用群落中各类人才和金融机构等相互合作。初创企业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和提高创新力,吸引金融机构投资,占领最大的市场份额。而金融机构投资初创企业旨在获取丰厚回报。因此,初创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共同目标是提高自身盈利能力,但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易出现零和博弈而破坏合作关系的局面。随着企业盈利空间扩大,可选择的融资手段多样,提高了自身议价能力;金融机构则以撤资或收购的方式形成博弈关系,对初创企业利益造成损害。长此以往,双方逐渐由密切合作关系转为互相对立并最终成为意外之敌。

②政策解析。意外之敌基模的杠杆解:尽可能提高沟通效率,放弃不利于对方的行为方式。从图6来看,初创企业与金融机构都只考虑自身利益,忽略对方在合作过程中的损失。在企业孵化生态系统中,市场开发群落中的企业孵化器与商业应用群落中的金融机构和来自科技研发群落中各高校等机构进行合作时,要建立良好信任度,开诚布公地制定合约,形成稳固的战略联盟。生态系统也可利用协作规范进行联合制裁,有效维护共生共赢的合作局面。

(6)反应迟缓基模。反应迟缓基模是指当好胜一方遇到迟缓一方时,对于 “反应速度”本来就慢的一方,如果没有感到 “时间滞延”,改正行动就会过多,甚至产生负面效应,企业孵化生态系统反应迟缓基模的耦合结构如图7所示。

图7 反应迟缓基模

①模型解析。企业孵化生态系统中评估企业孵化绩效时,易出现 “一头热,一头凉”的情况。如图7所示,政府会出台政策措施支持科技研发群落中专利成果和市场开发群落中企业孵化器等机构,由于 “滞延”问题存在,企业孵化器内初创企业还未及时实施该项措施,政府又出台另一项政策,使部分初创企业跟不上政策步伐从而丧失政策优势,甚至导致孵化失败。同时,政府没有关注到初创企业是否获得匹配资源,而失去最佳的创业扶持机会,使政策调整与创业需求不匹配,造成政策扭曲问题。

②政策解析。反应迟缓基模的杠杆解:从短期看,要找到整个系统稳定点,各主体不应反应过度,不能因步调失配放弃协作。从长期看,要增强系统灵敏度。如图7所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使 “滞延”缩短,信息流通更高效,企业孵化器要使初创企业与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之间实现无缝连接,企业孵化器要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以便孵化过程中及时享受政府出台的扶持措施,促进初创企业的顺利毕业,还应将初创企业的完成程度实时反馈,以便政府能根据初创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出台有效政策。同时政府应对政策进行实时评估,提高其有效性。

(7)恶性竞争基模。恶性竞争基模是指组织或个人认为获得利益要建立在超越对方基础之上时,就会产生一种对立情势升高的恶性竞争,只要有一方领先,另一方就会感受到威胁,导致采取激进行动,重建自身优势,最终导致恶性循环,企业孵化生态系统的恶性竞争基模如图8所示。

图8 恶性竞争基模

①模型解析。在企业孵化生态系统中,市场开发群落中的科技园区存在竞争。图8主要是从招商引资方面体现不同园区的恶性竞争。各科技园区为使初创企业顺利二次孵化,成功进入市场开发群落,以获得风险投资支持,当科技园区A加大力度进行招商引资时,各潜在的投资机构待价而沽,原本预投资科技园区B的投资机构均转向投资园区A,此时园区A对园区B的威胁增大,导致园区B同样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使潜在的和现有的投资机构由园区A迁往园区B,如此循环使科技园区恶性竞争加剧,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②政策解析。恶性竞争基模的杠杆解为:寻求双赢政策,企业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将对方目标纳入决策依据。如图8所示,处于竞争关系的企业孵化生态系统中科技园区A与B双方之间要避免盲目竞争,应开诚布公交流谈判、积极抑制己方行动以消除彼此威胁程度,还应以提升企业增值服务能力等良性竞争手段替代恶性竞争。一方面,要降低彼此间的威胁程度,削弱增强回路的作用;另一方面,各科技园区应避免恶性竞争,努力形成竞争双方合作共赢的局面。

(8)富者愈富基模。富者愈富基模是指甲、乙双方早期旗鼓相当,但一直争夺有限资源。倘若甲方表现良好,便凭借优势去争取更多资源;而乙方却陷入资源减少表现差劲的窘境。这种竞争双方表现反差的结果损害到系统的整体利益,富者愈富基模的耦合结构如图9所示。

图9 富者愈富基模

①模型解析。在企业孵化生态系统中,成功毕业的企业间往往为商业应用群落中有限创新供给要素发生争夺,市场竞争力略高的企业具有较强吸引力,对创新要素产生积聚效应,而市场竞争力稍弱的企业由于能够获得的创新供给要素逐渐减少而消失。这两类企业所获取的资源出现配置极化现象,一方逐渐增加,另一方逐渐萎缩,最终导致企业市场竞争力严重不均衡。

②政策解析。富者愈富基模的杠杆解:决定两者间资源分配时,不仅关注其绩效表现,更应注重整体均衡发展。在某些情况下,可将 “同一”资源予以 “区分”规划,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对应图9,一方面要增加商业应用群落中创新供给要素,提高各初创企业应获得的平均资源数量;另一方面从企业孵化生态整体利益出发,有效协调创新供给要素的分配额,形成企业孵化生态系统内多个初创企业共同发展成长局面,同时创造性地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灵活应用到企业孵化生态系统中。

(9)成长与投资不足基模。成长与投资不足基模是指如果企业成长接近上限,可将投资转向 “产能”的扩充方面,以突破成长上限,但这种投资需积极进取,且要求在成长降低之前,否则将无法达到理想状态,企业孵化生态系统的成长与投资不足基模如图10所示。

①模型解析。在企业孵化生态系统中部分初创企业由于创新能力不足未能可持续发展,易形成恶性循环。当企业孵化生态系统发展规模增加时,吸引投资数额也随之增加,使初创企业实现规模化成长,如此循环形成增强回路。同时,初创企业规模增加会导致特定产业密度升高,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创业失败。因此,初创企业只注重规模化成长忽略开辟新市场的创新能力,导致整个企业孵化生态系统创新活力不足。一般情况下,企业孵化生态系统的创新乏力主要由于各类人才缺乏,同时人才引进见效慢耗时长,企业孵化生态系统又往往忽略其重要性,最终影响企业孵化生态系统的创新潜力。

图10 成长与投资不足基模

②政策解析。成长与投资不足基模的杠杆解:若确实有成长潜能,应在需求降低前迅速扩充产能,若成长已开始减缓,应及时扩充产能并减缓成长速度。企业孵化生态系统内初创企业发展在遇到内部瓶颈前,应暂停或放缓增长。初创企业还需意识到商业应用群落中人才对创新型企业的重要性,提高创新能力。初创企业不仅要培训内部开发人员还应积极输入知识型人才等新鲜血液。市场开发群落中的相关机构还应为初创企业构建有效的创新激励制度,使企业孵化生态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实现稳定发展。

4 结论与展望

企业孵化生态系统中创业活动发生依赖科技研究、市场开发和商业应用三大群落的健康平衡运行。在对这三大群落各要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各要素之间存在的反馈关系,构建企业孵化生态的九个系统基模,通过分析基模的耦合结构、模型解析及政策解析,全面揭示企业孵化生态的运行规律,得出以下结论:

(1)企业孵化生态系统在发展初期易遇到 “饮鸩止渴”问题,目光要放长远,不能仅凭 “租金补贴”获取相对竞争优势,应依靠科技研发群落输出的高质量专利获取优势;当生态系统在成长期时,往往呈现成长上限约束,一方面易面临 “成长极限”瓶颈,科技研究群落驱动乏力、市场开发群落制度建设滞后和商业应用群落供给要素不足等因素是抑制其成长的原因,应削减这些限制因素来源;另一方面也易陷入 “成长与投资不足”陷阱,初创企业规模增加使特定产业密度升高,创业存活率降低,因此,发展规模扩大的同时应提高企业创新活力,使企业孵化生态系统实现升级跃迁。

(2)企业孵化生态系统中各群落间协作极其重要,企业孵化器因争夺有限资金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导致 “共同悲剧”,而制定共同战略目标,遵守相关准则可确保问题解决;而双方本身有良好合作关系,但当只考虑自身利益,而忽略给对方造成的危害时,应换位思考,避免出现 “意外之敌”;各科技园区竞争时,若把超越对方吸引投资数额作为奋斗目标,将出现 “恶性竞争”局面,应以提升企业增值服务能力等良性竞争手段替代恶性竞争手段,努力营造双赢局面。部分初创企业凭借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使创新要素积聚,持续提高市场竞争力,容易形成 “富者愈富”的态势,此时企业孵化生态系统应协调资源要素分配,使其可持续发展。

(3)企业孵化生态系统内创孵项目数不足,仅依赖科技研发群落的专利输出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易形成 “舍本逐末”难题。要使创孵项目实现产业化发展,需提高不同创新群落中异质性主体参与比例。最后,企业孵化生态系统中 “反应迟缓”的现象在政府与初创企业间易发生,政府出台的措施与初创企业间不能有效对接,只有彼此及时反馈、实时跟进才能有效改善。

企业孵化生态的系统基模分析主要展现孵化生态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基本解决方案,为企业孵化生态的构建与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未来还需要在数据获取的条件下进行模型的拟合分析,进一步验证本文结论,为企业孵化生态系统的治理提供更为明确的操作性依据。

猜你喜欢

孵化器初创群落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初创”杯喜剧大赛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合成微生物群落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西北某陆地油田采出水微生物群落结构
倾力打造资本市场孵化器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中国首家孵化器如何保鲜
孵化器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