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国”名言名句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2019-01-10安徽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4期
关键词:国魂爱国心中华魂

安徽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中国唯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鲁迅

做第一等的事业,做中国的脊梁。——顾秉林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引】

这是一道名言名句类材料作文题,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

一、厘清概念,明确要求

考生容易把名言名句材料作文与组合型材料作文混淆,其实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名言名句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提供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要求考生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名言名句材料作文一般要求考生从整体上把握材料,没有自由选择、组合材料的空间。与名言名句材料作文相同,组合型材料作文的任务指令依然明确,但是考生有更多取舍材料的空间,因此立意的选择、发挥的空间更大些。当然,即使考生的选择多了,但是要想写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好文章,还是要使选定的材料具有有机联系,并且要有一条主线,能够将其贯串起来,这也是考生写作时的一个难点。从作文的写作要求来看,本题为名言名句材料作文,这就提醒考生要按照其要求来立意行文。

二、参透含意,精准审题

名言名句材料作文题的审题立意都要在参透材料含意的基础上去构思,含意清楚了,立意就容易了。这道作文题给出了三个不同时代的人所说的三句话,它们都带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社会主人翁意识。第一句是陆游的诗句,意思是,纵使年老体衰,也不忘为国效力。第二句是鲁迅的话,强调中国人就要有中国人的精神,这是推动中国进步的力量。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的讲话,强调学生要做中国的脊梁,要做最崇高的事业。

考生精准把握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后,要善于全面准确地、从不同的名言名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考生也可以“抓住一点,涉及其余”,从中选择一句作为立意的中心,联系其他名言名句分析即可。此次写作,考生可以综合运用三则材料,讲爱国精神从古至今都是连绵不断的,我们应好好传承。考生可以以第一则材料为主,倡导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忘国家的精神;也可以以第二则材料为主,谈一个人要有国魂,要以爱国精神支撑自己干事业;还可以以第三则材料为主,谈我们要有远大志向,要有尽最大能力为国服务的精神。简而言之,只要写作时是以“爱国”为基本点来立意,就是切题的。

三、精于“制作”,巧于“备料”

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考生要在一个小时内完成,假如没有事先准备好“材料”和“模式”,而是临时去想,作家也未必能够写出上乘之作来。

所谓“制作”是指考生提前预备的“材料”和制作的“模式”,在考场里根据命题的需要,挑选“备料”中合适的“材料”,挑选某种“模式”,然后把“材料”组装在一起。

针对议论文的写作,笔者重点介绍几种常用“制作”模式,以供考生参考:

第一种:总分开路。开篇总提问题,然后分点剖析,结尾归纳论点,全文构成总—分—总的结构。这是考生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模式,后文所举例文《凝爱国心,铸中华魂》就是此种写法的生动例证。

第二种:横向开路。考生围绕论点横向思索,逐步扩大论述的广度,最后再收拢过来。此种模式一般用于议论文的事实列举。考生要注意的是:一是必须紧扣论点展开;二是不能堆砌,展开的各个方面务必属于不同角度。例如一考生写《国魂扬,国运昌》一文,首先巧妙化用材料,顺势明确论点“国魂扬,国运昌”。接下来考生以“国魂”引出三个分论点横向展开:“国魂所在处,必有爱国者,为国戍轮台”;“国魂所在处,必有不屈者,为国之脊梁”;“国魂所在处,必有拼搏者,使国运盛昌”。三个分论点充分挖掘材料所给的信息,分别运用荆轲、刘和珍、谭嗣同、刘胡兰等事例有力地论证了“国魂”之于“国运”的重要性,体现了爱国精神。文章倒数第二段,考生联系自身,表明态度。最后考生用整句“国魂所扬之处,必有进步国人;国人真有进步,国运必当久昌”来强化中心论点,干脆利落。全文观点鲜明,层次清晰,结构谨严,说理透彻。

第三种:纵深开路。根据论点逐层论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体现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考方式。此种模式一般用于需要深层剖析事理的文章。例如一考生写《心系国家真英雄》一文,文章围绕材料所给三则名言综合立意,紧扣“心系国家”这一主题来写。内容上,从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圆梦祖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由浅入深,逐步展示了家国情怀。结构上,三个分论点单成一段,分论点句式相同,结构一目了然,整齐清晰。

至于“备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素材是有方法的,考生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多读书,学会摘抄和记录,并要合理分类和储备,加深自己对素材的理解。考生还可以通过对身边的人和事的交流、观察来积累社会上的一些见闻、新闻时事、名人逸事等。考生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佳作展示】

凝爱国心,铸中华魂

一考生

哪怕年老体衰,也要戍守轮台,守卫祖国;哪怕风雨飘摇,也要鞭策国人,振兴国魂;哪怕前途渺茫,也要顶天立地,做中国的脊梁!跨越千年历史,爱国之心不变;无惧人世沧桑,中华之魂永存!(紧扣材料,灵活概括,快速入题,点明论点,并在化用材料的同时注意句式整齐,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

凝爱国心,铸中华魂,当传承爱国文化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此语堪为确论。我们中华民族亘古以来就是爱国的,我们中华儿女从古至今就是爱国的!还记得屈大夫吗?面对楚国郢都被攻破,他不忍看着祖国灭亡,举身赴清流;还记得歌咏“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的于右任吗?面对祖国迟迟不能统一,他想象去世后站在台湾的高山顶上望祖国大陆、望故乡的情景,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还记得“身在异邦,心向祖国”的钱学森吗?在新中国需要科技人才之际,他历尽艰辛终于回到祖国怀抱,报效祖国……无论他们做出何种选择,爱国永远是他们不变的坚持!“告诸往而知来者”,中华好儿女早已用热血与行动铸成爱国文化,我们又有何理由不传承?(以小标题的形式提出第一个分论点,用名言、事例加以佐证,且做到例析结合)

凝爱国心,铸中华魂,当捍我国威

国强民方富,国家的威严是百姓安全的最大保障。汉初,匈奴频扰,边境百姓不堪其扰,四散逃离,国家受到屈辱。正在此时,有志之士以身报国,捍卫国家。从李广“不教胡马度阴山”到霍去病纵横沙场,直教胡人心胆寒。这些均是生动例证。汉王朝也由此得以安宁,百姓也得以安乐。与之相反,重文抑武的宋王朝,少有名将,佞臣频出,国力衰微,国威不存,百姓惨遭屠戮,流离失所。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当捍卫祖国威严,守卫祖国土地,这不仅仅是军人的责任与使命,更是你我的光荣与义务!(提出第二个分论点,用汉、宋两个王朝做正反对比,阐释“捍我国威”的重要性)

凝爱国心,铸中华魂,当建设强大祖国

“做第一等的事业,做中国的脊梁。”“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无论是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还是鲁迅,都告诉我们,要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奉献国家。祖国的强大,不是空口说出的,不是做梦想出的,而是踏踏实实做出来的。我们所有公民,都应是祖国的建设者,从高铁到卫星,从潜艇到跨海大桥,每一项成就都是拼出来的!我们当继往开来,继续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提出第三个分论点,用名言、事例加以佐证,有理有据)

诚然,生活中也有一些国人崇洋媚外,失去灵魂,成为国家的“寄生虫”,但我相信,当爱国心凝聚,当中华魂铸起,中国必将风清气正!(联系现实,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凝爱国心,铸中华魂,你我共同努力!(首尾呼应,强化文章论点)

【点评】

猜你喜欢

国魂爱国心中华魂
中华魂
第三届“中华魂·则徐”杯“我做世遗保护小卫士”青少年写作大赛
国魂
如此“爱国”
爱国情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首届“中华魂·则徐”杯 “家风家训促我成长”少年写作大赛
从周恩来的成长历程看家庭教育之重要
两种爱国心,我们该要哪种?
“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