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氏头皮针疗法临床应用分析※

2019-01-10雷旭露冯必强朱明清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2期
关键词:泻法朱氏抽气

雷旭露,肖 蕾,冯必强,朱明清

(1.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100072;2.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中医大学,俄勒冈州95110)

“朱氏头皮针”作为传统头针疗法的一种,是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中医大学研究生导师朱明清教授在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上融合现代医学理论,经过近40多年的潜心研究而创立的一组特定取穴的针刺疗法。1987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大会上,朱明清教授现场运用头皮针治疗1位中风急性期偏瘫患者,使之当场站立,从而蜚声海外[1]。1990年,朱明清教授定居美国。因为朱明清教授较早定居美国,故目前在国内能查询到的文献较少。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药数据库(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万方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WF)、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MEDLINE、PubMed数据库,共搜索到与朱明清教授相关的论文10篇,其中个案报道4篇、临床观察3篇、理论探讨3篇。现将“朱氏头皮针”临床应用进行分析,以期总结朱老的临床经验,为青年医生提供临床指导,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1 基本理论

“朱氏头皮针”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阴阳、五行、脏腑气血及经络学说为核心理论,提出新的头穴分区方法,将头部划分为19个治疗区,主要包括:颠顶会阴足踝区、下焦区、中焦区、上焦区、头面区、上肢区、下肢区等,根据辨证论治,选择相应穴区进行刺激,采用排刺(每穴区3针)、接力刺(多针连接刺激)、交叉刺(两针或三针交叉)等7种针刺手法,长留针(24~72h)、间断行针(每12h行针1次)的方法进行头针治疗[2]。此治疗方案,在治疗的部位上从原来的刺激点扩展到面,在刺激面扩大的基础上采用长留针间断行针法,在刺激时间、刺激强度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加大了头针刺激量,更有利于患者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朱明清教授治疗中风患者超过万例,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治疗方案,从而获得满意疗效。发病在3个月内的脑梗死患者,一般治疗20次左右,在1个月内即能达到明显好转的程度。“朱氏头皮针”具有针刺条件简易、治疗中痛感轻微、安全有效、疗效持久、临床效果可重复验证等临床优势。通过临床实践证明,“朱氏头皮针”作为传统针灸的一种,具有与传统针灸疗法相同的作用[3]。

2 临床应用

“朱氏头皮针”临床可应用于呼吸系统,运动系统,精神、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及五官科、妇产科、外科、骨伤科等150余种病证的治疗,尤其对某些急性病及某些疾病的急性期治疗效果更好[4]。

孔尧其等[5]采用头皮针在顶颞前斜线(前顶穴至悬厘穴的连线)中1/3节段,单肩针对侧,双肩针双侧,治疗肩周炎。针尖方向根据患肩疼痛部位,在前者向阴面,在后者向阳面,用抽气法运针,以患部疼痛消失或减轻为得气,每间隔10~30min运针1次,留针1h以上,留针时间越长越好。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9.2%。

朱明清等[6]用头皮针治疗急性胆绞痛,选择额旁2线二针,行泻法,针后疼痛立止;选取顶中线、顶旁1线(右)、额旁3线(右),行抽气法,治疗急性隐睾症,30min后隐睾下至阴囊,腹痛顿消。选取额中线、双侧额旁3线(抽气法)、顶中线(进气法)治疗经行腹痛,针后少腹痛止,经量锐减,针刺4次后血止。采用额中线、额旁1线,用抽气法治疗哮喘,针后5min喘平气缓,留针2h,余症随减;选用额中线、顶中线、顶颞前斜线(右)头针结合运动治疗脑血管意外造成的右侧偏瘫,行泻法,第3日能自行500m,呈蹒跚步。

贾怀玉[7]选用“朱氏头皮针”治疗精神分裂症,选取额中线(向前针1寸,约33mm,下同)、额旁1线(右侧向前针1寸)、顶中线(向后针1寸),小幅度提插泻法运针5min,10min后患者趋于安静,可与医生对答。选用“朱氏头皮针”治疗美尼尔综合征,取顶中线(向下针1寸)、顶中线(向后针1寸)、额旁2线(右侧向下针1寸)、颞后线(双侧向下针1寸),用小幅度提插泻法,运针时,让患者闭目养神,并同时轻轻前后左右摇动其头部,5min后患者睁开双眼,治疗1次患者头晕、视物模糊症状明显好转。选用“朱氏头皮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伴视网膜栓塞,取顶中线(向后针1寸)、顶颞前斜线(左侧中2/5透刺两针)、枕上旁线(双侧向后下针1寸),用小幅度提插泻法。行项中线、顶颞前斜线针时,让患者活动手及手腕,用手捏细小物品。行针3min后能捏起火柴杆,10min后能捏起毫针。在行枕上旁线针时,嘱其轻闭双眼,眼球上下左右转动,然后睁眼远视,自感眼睛轻松明亮,留针24h。用上法针刺7次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正常,能用筷子吃饭,拿笔写字,且能拿起细小的物品,查左眼视力0.1(比针前恢复0.03)。

潘宾等[8]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采用“朱氏头皮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在上肢区(囟会穴向头维方向),颠顶会阴足踝区(百会为中心,前后左右各旁开0.5寸,约17mm),下焦区(前顶向百会方向1寸)进行针刺,与单纯康复训练组对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评分、AROM、Barthel指数、EMG波幅和并发症的情况。“朱氏头皮针”结合康复训练组FMA-UE和AROM、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单纯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朱氏头皮针”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可以显著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徐平等[9]选用“朱氏头皮针”治疗原发性耳鸣,在头面区、上焦区和下焦区,共7针,每针运针两分钟,针后休息半小时后再次运针,同时配合体针导引,主要选取手少阳经、阳明经、太阳经的相关穴位,并配合鸣天鼓3次,嘱患者带针回家,治疗期间停止或不使用任何药物。7d为1个疗程。4个疗程无效者停止治疗并建议其他疗法。结果针后耳鸣立即消失共15例;4个疗程有效率为82%,治愈率70%,无效率18%,病程越短的患者治疗见效越快。“朱氏头皮针”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唐文中[10]治疗头痛,选取神庭穴、百会区、本神区、率谷区、完骨区,在上述治疗区选用0.25mm×33mm长的针灸针自上向下针刺,皮下透刺17~27mm,并刺、排刺为主,行小幅度提插泻法。在行针时,嘱患者大口吸气,尽量憋气,然后行胸式呼吸,反复数次。行针2min,间隔10min后再行针1次,留针0.5h后出针。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杨雨桐等[11]对患有20年偏头痛病的患者选用“朱氏头皮针”治疗。患者坐位,选取头面区、上焦区、下焦区、额颞区治疗,选用17~40mm毫针,以15°~30°角斜透刺入头皮帽状腱膜下层,得气后再以抽气法或进气法运针,做到“带气进针”“留针守气”“运针行气”,运针的同时配合适当的导引吐纳,直至患者症状缓解,留针24h。治疗4次后患者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3 小结

朱明清教授治疗多采用呼吸、迎随、徐疾、提插的综合补泻手法。因急症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每以实证或本虚标实证较为多见,故治疗急症时,往往“用针浑是泻而无补”。朱明清教授根据《针灸大成》的“提气法”,演变、创新一种提插泻法,命名为“抽气法”,指运针时用爆发力将针柄抽提,其力猛、速快,但针体基本未动,或只提出3~10mm。朱明清教授将此法运用于临床,效果优于单纯提插泻法。另外,在头针治疗急症中,结合运动能显著提高疗效。运动疗法分主动和被动两种。四肢及软组织疾病可活动患部,不能主动活动者,可由术者做被动运动;胸腹部急症患者的运动可视疾病虚实,结合吸气进针、呼气出针为泻,反之为补的呼吸补泻法,做屏气(相对运动)、深呼吸或腹式呼吸。各种急症皆能应用,且有获效迅速、副作用少、简便易行、不影响进一步诊断的优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猜你喜欢

泻法朱氏抽气
抽气对HL-2A装置偏滤器靶板热负载的影响研究
抽气负压发酵法对丁酸梭菌生长及芽孢形成的影响
浅论《黄帝内经》针刺补泻操作
王祥卧冰
抽气通道性能理论研究
朱氏妇科:大医无秘方
太阳穴
顺时针揉通便 逆时针揉健脾
射水抽气器和射汽抽气器的能源消耗计算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