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的拓展与形象的转化:郑军里人物画的创新探索
2019-01-10郑格
郑 格
(广西艺术学院 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中国绘画的发展离不开技巧、图式和题材、内容的创新。对它的探索既是一个画家风格成熟的标志,也是其创作理念的体现。中国画的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以及艺术家对他所处时代审美趣味的研究。
郑军里是一位始终面对现实并极富创新能力的画家。他立足于现实生活所得的体验与感受,又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并时刻提醒自己创造新的形式语言和表现样式。这具体表现为他对艺术与人、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生命的态度与思考,当然也表露在他的作品中。他以独立的创新精神,赋予中国人物画笔墨、色线以鲜活的个性,显示出在法度之中自由创造的革新意识。
郑军里早年在桂西南丹采风,白裤瑶粗犷、豪爽的性格及丰富多彩的生活,激发了他创作出120幅历史人物画的冲动。1996年,他又到贵州岜沙写生考察,苗族人超脱、悠闲自在的风土人情,再一次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他以简洁、单纯的没骨画法与线面相融合的技法,完成了数百幅少数民族题材的构思与主题创作。20年后他又将目光与表现题材转向他熟悉的学院生活,以舞蹈人物创作作为其创新的突破口,半年间他一气呵成,创作了200幅舞蹈人物画。这些充满活力的作品洋溢着现代人的生命精神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从此,他确定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与审美取向,以成熟的风格与崭新的审美面貌,为当代画坛所瞩目。
然而郑军里并没有停止探索和创新的脚步,他深知,艺术创作是对人生的写照,优秀的艺术作品永远能够透过现实生活的遮蔽,揭示其真实的本质,指导人们体验生活的真正内涵与意义。他清楚地认识到,艺无止境,中国画艺术要薪火相传,仍需攻关克难不断创新,但这种创新并不是停留在纸面上与文字中,而应付诸行动,这样,中国画才能在当代艺术大潮里获得新的生命。
《甘南苍茫》组画是郑军里西行探艺的成果——在弥漫着藏族民众生活风情的草原上补充其中国画创新营养的一次破冰之行,也是其创作心境与画境融为一体并走向成熟的又一次高峰。
郑军里这组以甘南生活为主题的创作,目的并不是一般性地讴歌牧民生活的壮美,更不是猎奇以博眼球,而是通过以甘南牧民质朴的天性与自然率真的生活为载体,力求探寻传统审美转向现代审美的连接点,以及传统绘画、民间审美、现代语境三者融集的切入点。他将通过这次写生确定属于自己、符合这个时代的人物造型的新视角、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手段。从藏族民众的快乐欢颜、真善美智及豪迈质朴的个性中,寻找自然而独特的艺术语言与符号。这才是郑军里采风的实际目的,也显示出他一以贯之的创作作风和态度:遵循创作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最终达到高于生活的法则。所以,他笔下的人物画往往形象生动、鲜活、概括、传神,不管是静态还是动态,都表现得非常精巧、精致、精彩,作品虚实处理得当,衣纹疏密自然,这也是绝大部分人物画家所做不到的。
郑军里题材的不断变化,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中国人物画的创新发展,正是以笔墨修炼和形式嬗变为前提的,笔墨创新是中国绘画发展的重要环节。郑军里多次变换采风地点,选择不同民族写生,就是为其造型创新寻找一条新的个性化笔墨探索的路径。他一方面通过笔墨创新来增强写意形象的艺术韵味,另一方面通过深入生活和现场采风摄取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使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于笔底生化而出。他注重水墨的妙逸之趣,并将其服务于写意人物的造型。受黄胄先生的影响,郑军里的人物画一直保持着丰富的动态与趣味性。与黄胄不同的是,他更强调西方素描造型,色雅墨淡而不失人物的厚重感,当然,这与他长期练就的写实功力和对人体结构的熟悉、理解程度分不开——他随意挥写的墨与色,笔断意不断的墨线,没有几十年的功力是不可能达到的。
与以往不同的是,郑军里这组甘南之行的作品,一改原来的画风,而注重场面描写,《草原汉子》《犟》《齐心协力》《一路向西》等,人物众多,牛羊成群,道具细致,天地寥廓,这些感人的画面都来自于甘南带给他的感动。甘南宽广的草原,蓝天绿草,牛羊骏马,幽静神秘的赤壁山川,每一个场景都是激发郑军里创作的圣地。中国画的创作需要将美进行心灵转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依托对象和情感,转化为或凝重或浑厚或飘逸或隽永或顿挫有力或跌宕起伏或雄浑博大或气势磅礴的笔墨形态,这是中国写意画最基本的原理之一,也是区别于世界任何一个画种的特色所在。
郑军里问道西行,“路漫漫其修远兮”。探索自然与人生的规律,寻找艺术真谛,永远是一个优秀艺术家所应具备的特质。“生而知之者”才华横溢,“学而知之者”步入妙境。时代需要绘画反映生活,并逐步将生活转化升华为情感、思想、精神、品位的最高境界。
希望郑军里这组甘南之行的作品,能将我们带入到一种新的审美意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