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治愈系动画片中角色的特征

2019-01-09肖瑶张康夫

艺术评鉴 2019年23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角色

肖瑶 张康夫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精神的重视,治愈艺术的市场需求也随之扩大。在音乐、文学、动画、绘画、游戏等行业里,陆续贴出治愈系列这一标签,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这篇文章通过对近年来热门的日本动画作品中的角色进行系统分析,比较研究动画片中角色的主要特点,总结出动画中角色特征以及治愈功能,并指出动画角色的艺术特征对儿童成长带来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治愈类动画   角色   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3-0158-03

一、“治愈”的概念

“治愈”一词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由日语演变而来的词汇,并逐渐广泛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治愈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而是对人们内心的恐惧、忧伤等心灵治疗,它是一种附加的载体,但更容易对人的心理及情感状态产生影响,目前,学术界尚未统一“治愈”一词的定义。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大多数学者对“治愈系”的认定多半依附于自身的主观判断,但在大体上有一个笼统的范围:即“对自身有舒缓压力的功效”。[6]

二、动画片中的角色特征

日本作为动漫大国,引领着全球的动漫、动画、小说、游戏等领域飞速发展。比如《千与千寻》《机器猫》《龙珠》《龙猫》《风之谷》等等。这些动漫的角色形象已经渗入到人们的生活,对经济、文化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一)《铁臂阿童木》的角色特征

1963年“漫画之父”手家治虫的作品《铁臂阿童木》(图1)作为第一部电视动画问世,也是我国引进的第一部日本动画片。《铁壁阿童木》是一部带有西方典型的英雄主义色彩的动画片,虽然不属于治愈类的动画作品,但是在其故事内容和角色设定上对当时的儿童成长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具有一定的治愈功能。手冢治虫在故事脚本创作上,手冢治虫将阿童木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未来,并且承袭了欧美特有的英雄主义色彩,故事主题中充满了正义感、友谊、爱等情感元素,以至于这个惩恶扬善的主角铁臂阿童木吸引了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阶层的观众,更是一种带有超现实的风格。在角色创作上,《铁壁阿童木》这一动画片主要围绕着这个既背负着沉重的使命又十分可爱的小机器人阿童木这一角色展开:阿童木作为一个拥有10万马力的小机器人,是天马博士为了复活死去的儿子而制作出来的。而这个拥有着高科技的激光枪、火箭等先进装备,每天与各种形形色色的邪恶势力殊死搏斗的小英雄又是一个儿童的形象,他具备了天真、善良、勇敢、乐于助人等现实生活中儿童具有的特点和优良品质。这样的一个角色设定,带有日本动漫中特有的悲剧色彩,因为这种不幸的身世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同情,将观众拉进剧情,引发对之前或者未来生活的思考。例如,观看动画片是儿童在成长阶段中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与直接的说教相比,更容易被儿童接受。成年人可以通过与儿童交流小英雄阿童木消灭邪恶势力的故事,引导儿童感受阿童木的勇敢、坚强的品质,和充满正义的力量,让那些缺乏勇敢自信的儿童感受到阿童木的勇敢、坚强,来治愈自身。

(二)《机器猫——哆唻A梦》的角色特征

《机器猫》(图2)是日本漫画家藤本弘(藤子不二雄)的作品,从问世到现在,一直深受不同年龄层观众的喜爱。在创作《机器猫》时,藤本弘受到欧美动画片的影响,以至于动画片中各个角色在造型上以圆形为主,比如机器猫的头、眼睛,大熊的头、眼睛瞪都是以圆形为主,着重表现角色的发型、服饰,忽略手脚的细节,整体造型简单但在角色形态上、色彩上有很大的区分感。在故事背景的创作上,与阿童木一样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未来,但是不同的是,机器猫故事的内容以儿童真实的生活作为背景。这种设定的特点是不仅带有幻想性、娱乐性,对儿童来说还有一定的真实感。符合儿童在成长中的特点和需求,也符合超现实的艺术风格。不同于其他作品的是,藤本弘在《机器猫》的角色创作中,通过一个普通的小学生视角去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建构出和儿童现实生活中一样的角色关系网:大熊自己、大熊的爸爸妈妈、大熊的朋友、大熊的同学和老师等等,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明显的特征,容易帮助儿童识别角色,并且给予了主角大熊在每个儿童的成长中都迫切拥有的、只属于自己的亲密小伙伴——机器猫。而且这个带有超能力,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帮助自己的小伙伴,既可以看作是一个宠物,还可以当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在创作中,藤本弘给予角色真实生活中儿童的性格特点,比如故事中主角大熊对父母和老师的敬畏感,对同学的害怕(学习差、懒惰的胖虎)和喜欢(学习好、聪明漂亮的静香),对亲密朋友(乐于助人的哆唻A梦)的依赖等等,让儿童在动画的世界中找到自己。这镜像的表现手法相比于直接说教的动画片更容易被儿童接受。整个故事的发展都是以普通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环境为基础的,对儿童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向成人展示了普通小学生眼中的社会关系,传达了儿童内心的真正需求,了解儿童的想法。

(三)《千与千寻》的角色特征

日本动画界的代表人物宫崎骏一直是学者们的重要研究对象,他的作品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融入了各种各样令人反思的题材,显示出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其中这部荣获了多项大奖的超人气治愈、魔幻类动画《千与千寻》(图3),主角的设定却是一个普通的十岁女孩。整个作品的主题十分清晰,那就是贪婪和欲望会摧毁一切,只有战胜贪婪和欲望才能找回真正的自己。在设定故事背景时,《千与千寻》不仅向观众展示了原本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在此基础上还展示出了一个充满神秘、虚拟、传统的神隐世界,让观众在传统空间和现代空间中徘徊,并在这个矛盾的空间中引发观众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宫崎骏十分擅长将日本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代入到动画中,赋予了各个角色不同的寓意来引发观众的思考。比如千寻的父母禁不住对美食的诱惑,让自己变成了猪,而千寻抵抗住了美食的诱惑为之后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也潜在的表现出了千寻身上人们该拥有的优秀品质。千寻的父母形象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面对各种诱惑而迷失自我的人们。其次,汤婆婆对财富的迷恋以及无脸男无法抵御美食和金钱的诱惑,迷失自我后而变得膨胀,这些角色的设定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并且囊括了现实生活中各个层次的人。

三、治愈系列动画片中的角色特征

通过对《铁臂阿童木》《机器猫》《千与千寻》这三部热门动画的角色分析发现:一是,具有治愈功能的动画片中的角色设定都重点突出了孩童化的特征,并且都具有善良、勇敢,不服输等优秀的品质特征。这三部动画片中的主要角色不仅在外形、身份、衣着、语言、神态以及处事能力上具有孩童的特点,在认知能力上也具有明显的孩童特征,性格均倾向于善意性。尤其是《千与千寻》,作为治愈类动画片的代表作品之一,主角千寻不仅具有明显的孩童化特点,在性格上也将儿童特有的活泼率真、纯洁、单纯表露无疑。二是,传统的动画片注重的都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通过紧张刺激、充满快乐的氛围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很少有冲突和矛盾,例如《天线宝宝》在这类动画片中,儿童的快乐是首位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治愈类动画片之所以如此受欢迎,除了故事情节外, 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角色的设定。 片中角色是否深入人心,是否被人们接受,是具有治愈人心功能,是这类动画片角色创作的主要特征,也是治愈类动画片的最大特点之一。总的来说,就是通过塑造某个符合人们幻想的角色来传达温暖和情感,去治愈觀众内心的孤独和不满。

参考文献:

[1]胡婷.梦的起点与终点——简论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2,(03).

[2]燕玫,郑春.“治愈系动画”对观众情绪的调节作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6,(08).

[3]张冉.论日本治愈系动画的审美发展[J].影视制作,2015,(06).

[4]屈立丰.中国动画角色身体符号的视觉性问题[J].电影艺术,2014,(06).

[5]李静.动画片《夏目友人帐》的“治愈”功能[J].青年记者,2014,(02).

[6]周晶.“治愈系”电影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角色
小议戏曲中角色的发展趋势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