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域下综合类高校书法公共课教学探索
2019-01-09陈国栋孟婷
陈国栋 孟婷
摘 要:从美育角度分析综合类高校书法公共课教学实践的现状与不足,阐述制约其发展的多方面因素,对书法教学方法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解决这种教学中出现的困境,需要从三个方面开始:首先,通过完善高校书法教师队伍和硬件设施建设,提高非书法专业教师队伍的书法专业水平;其次,依托各类平台创造大学生接触书法的途径;最后,通过整合资源,培育综合类高校书法学习的土壤等途径,以期达到大学生美育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综合类高校 美育教育 书法教学
书法公共课程是大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脉的重要途径,如何对非书法专业学生有效的书法教育,在实践体验中融合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一直是高校书法工作者乐于探索的课题。
综合类高校作为高校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课程设置有别于美术学院的书法专业,在教学目标、生源特点、课时安排、师资力量、文化环境、硬件设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但作为象牙塔顶端的高校师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最基本的要求。近年来,国家针对高校师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2015年,国务院文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开展贴近校园生活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要以戏曲、书法、篆刻、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形成本地本校的特色和传统”{1}。同时提出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渗透融合、创新艺术人才培养、建立美育网络共享平台、校园文化育人、师资美育教研能力和队伍建设、构建美育协同育人机制等要求。2017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2}对在校师生的书写能力和书法鉴赏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各综合院校在大学生美育教育方面,更注重书法艺术、书法教育和公共艺术教育的进一步普及与推广,以期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普及、审美能力形成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同时,各综合类高校针对大学生美育教育的书法活动也得到较大发展,公共美育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大学生书法教学探索,从范围、形式到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审美习惯形成等方面都有显著效果。
一、综合类高校书法教育现状
当代信息科技迅猛发展,传统书斋式的文人生活难觅,书法被冠以“高雅艺术”、“传统文化”的帽子后,也被大众束之高阁,非专业院校的普通大学生对于中国书法的渊源、派别、理论、风格、技法、价值、展示形式、保存方式、印章等方面系统了解的已是凤毛麟角,计算机对于传统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有强化功能,功不可没,但随着无纸化办公、电子作业、网络考试的普及,日常的汉字书写完全被键盘敲击取代,中国传统书法失去了书写的实用价值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大学生接触书法的途径除少数家族影响外,仅限于影视剧或景区的公共艺术展示,这些被动接受的艺术作品水平良莠不齐,容易对大学生造成错误的认知。高校书法公共课程的普及成为迫切需要,以“继承”为责任,以“发扬”为目的应成为每一个高校学子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担负传承发展重任的使命。如今,开设书法课程在综合类高校已普遍存在,这无疑有利于大学生书写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健康培养,有利于高校美育教育的开展,但随着各高校教学改革、教学实践的深入,各种问题也相继暴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硬件设施与师资有待专业化
综合类高校大都根据自身特点注重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设施的建设,书法只作为校园文化锦上添花,高水平书法教师、书法教学团队和书法实训场地匮乏是综合类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没有书法专业教师的高校,多由热爱书法的中文、历史、行政领导兼任书法公共课教师,普遍不能达到教育部规定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教师人数的基本目标{3},面对全体学生的需求自然捉襟见肘。同时,历史深厚技法复杂的书法艺术,对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的要求较高,现有的书法公共课教学,多是简单的书法鉴赏或进行书法史的梳理,对于传统书写环境的体验只限于教师PPT上一闪而过的图片和朦胧的想象,从而限制了大学生美育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拔高。可见,高校书法硬件设施和专业教师的合理配给是目前解决综合类高校书法美育教育的基本问题。
2.“功利主义”绑架下的书法选修课程难以发挥其美育作用
中国古代对书法教育的重视不仅源于文人士大夫的自我修养和艺术追求,也迫于帝王的喜好和科举制度的现实需要。大学教育的概念虽形成于近代,书法教育的萌芽却古已有之:秦时即有从国家层面颁布的《仓颉篇》这样的标准文字;两汉时期的士子如在书法方面有一定造诣可到“太学”和书法名家设立的“精舍”研习深造{4};唐代设有“書学博士”的官职和弘文馆这样的研习场所;宋代徽宗身体力行的实践、设立画院、主持编纂《宣和书谱》无疑对后世书法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明清时期有关书法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就更加系统和普遍了。中国古代教育中虽然也有《说文解字》、《六书略》、《字林》、《康熙字典》这样的工具书和《书谱》、《草绝歌》、《笔阵图》、《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这样的技法理论典籍,但以仕途为目的的古代教育始终没有把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书法的学习始终是师徒相受父子相传的形式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人们在书法学习中也没有把书写和书法艺术进行绝对的区分,依然造就了许多书法大家。当今美院林立、书法协会众多,却少有公认的大家出现。其实这一现象与书法教育本身无关,而是源于书法赖以维系的生存土壤的流失,古代书法的实用性产生的书写者基数无疑是造就书家的根本原因,科举对于士子的要求和文人士大夫阶层对于书法的共同要求成为书法大家产生的环境基础,书法的优劣更是直接影响到普通士族阶层的前途命运。“功利主义”的现实作用成为古代书法教育“不教自严”的法宝。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书法失去了“功利主义”的必要条件,不再是学子获取名利的敲门砖,面对走出校门的“压力山大”和各种诱惑,原本有着良好书法“童子功”的大学生在社会功利观念的引导下也不得不暂时放弃书法爱好。有学者指出:“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校当中,尤其是综合类高校中几乎普遍存在着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倾向,同时社会上的‘重经轻文观念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等,直接影响到综合类高校师生的观念认知和课程设置”{5}。这一功利性习惯也导致了部分学生选课时的功利和盲目。书法课程的趣味性和公共课宽松的考核方式,也导致部分学生的选课动机仅是为了获得学分。可见,古人的“功利”和“实用”造就了书法辉煌的过去,当今的“功利主义”和“生存压力”却迫使书法艺术被动的成为保护传统文化下的空洞口号。
4.多种形式培育综合类高校书法学习的土壤
网络资源建设,设置形式多样的网络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既节省公共教学资源,又便于优秀课程资源的共享。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提倡综合性教学手段和多样的学生评价体系;鼓励教学改革,教学形式紧跟时代主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鼓励人性化的考评标准,鼓励师生进行书法研究与应用创新方面的横纵向课题申报。在公共艺术教育的推动与实施上起到了政策上的保证作用。
传统文化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对前人的优秀成果不断吸收、总结、升华的过程,中华大地上有着丰富的书法教育资源,从史前的刻画符号到甲骨文,从先秦金文到简帛书法,从隶书到行草,从欧颜柳赵到当代书法,都可以吸收到公共书法美育的教学之中,不断拓宽思路,调动专业积极性,以国际性的视野、国内一流大学的标准要求自己,发挥高校公共美育平台作用,力争打造一流的高水平综合类大学,为繁荣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播下希望的种子。
结语
总之,综合类高校书法公共课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完善师资队伍和硬件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坚持科学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支撑,传统书法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依托各种平台,使高校师生的艺术素养得以提升,让书法不再是书法专业的专利,高校师生对书法欣赏不再冷漠视之,用心打造书法公共艺术美育教育的美好未来。
注释: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发办〔2015〕71号)[EB/OL].(2015-09-15)[2016-11-18].http://www.moe.edu.cn/jyb-xxgk/moe-1777/moe-1778/201509/ t20150928-211095.html.
{2}教育部国家语委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教语办〔2017〕1号)[EB/OL].(2017-01-17)[2017-01-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8/s3129/201702/t20170208_295894.html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EB/OL].(2016-03-08)[2016-11-20].http://baike.baidu.com/item.
{4}向彬.中國古代书法教育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10).
{5}吴衍发.综合类高校美育教学现状的考察与反思[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32(6):32.
{6}王高升.新媒体在传统书法教育中的新角色[J].书法教育,2018(3):15.
{7}李尚操.普通高校公共艺术类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分析[J].黄河之声,2013(24):70.
{8}雒三桂.书法教育: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情怀[J].书法教育,2016(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