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唱心理培养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9-01-09江林龙黄惠琳

艺术评鉴 2019年23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重要性

江林龙 黄惠琳

摘要:在声乐演唱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唱歌技巧,而且也应该同时加强对自己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使自己在观众前的表现更好。本文就歌唱心理培养在高校聲乐中教学的重要性进行论述,提出了高校声乐教学在歌唱心理方面培养的相关策略,从而来提高歌唱者在表演时的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歌唱心理培养   高校声乐   重要性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3-0104-03

每一个歌唱者都是要在观众面前展示自己的,但是不同的歌唱者表演时的心理状态可能与平常有差别,以至于他们的演出结果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如何能够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歌唱心理,是我们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一、歌唱心理的培养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歌唱不是一个人独自进行个人展示的环节,大多数情况下是演唱者为了能够给人以美的欣赏,让他们在自己的歌声中感到愉悦或者是悲伤,歌唱者必须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声中,这样才能使得这首歌曲发挥它真正的价值,因此,唱歌是歌唱者与听众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歌唱者不能离开听众孤芳自赏,他们必须获得听众的反馈才能够知道自己表现情况,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由于人在公共场合表现的时候心理素质是不同的,学生在单独练习唱歌时与在众人面前的表现也是有差异的。高校学生在学习阶段中大多以学习唱歌技巧为主。在日常生活中练习歌曲的时候,他们周围的聆听者很少,虽然自己的歌唱得很好,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歌唱心理没有得到太好的培养。等到学生演唱时面对的观众人数增加了,他们便会心率过快,手脚冰冷,歌词也会有一些忘记,唱出来的曲调也会有些不同。

对于不同心理承受能力的人来说,他们在众人面前的表现也是会有差别的。有些人会很紧张,能让人明显听出他唱歌卡顿、歌词漏掉。但是,对于一些心理素质较好、性格外向的人来说,他们喜欢在外人面前表现自己更好的一面,有很强的自信心,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有很强的信心,因而他们的表现能力会突破自己原有的水平从而获得更高的评价。

由此可见,歌唱心理的培养对歌唱者来说有着异常重要的影响,歌唱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歌手在舞台上的表现,也影响着观众对歌手的评价。

歌唱者在表演时其实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有可能表演前的突发事件影响他唱歌的情绪,也有可能是他本身性格内向,缺乏一定的自信,容易感觉到害羞,导致歌唱者在表现的时候心里紧张,肢体僵硬。因此,歌唱者在平时歌唱练习时,不应该单单只是针对歌唱技巧进行练习和关注,而应该对他的心理素质方面多加关注,这样才能让歌唱者的表现保持稳定,不管遇到什么场合都能够发挥到最佳状态。

一个演唱者的能力大部分是与他平时的勤奋努力挂钩的,但是同样,他表现能力到底怎样是在他表演时几分钟的表现来判定的。演唱者的唱歌技巧不能完全决定他的水平,同时也与他的心理素质的好坏相互影响的。再好看的一朵花,如果它羞于在其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美丽,那么它的美就没人能知道,这个世界上也就不会有它美丽身影出现过的痕迹。

只有对歌唱者的歌唱心理进行良好的培养,歌唱者才能突破自我,为世界带来更加美好动听的歌声,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为他人带来更好的表现。

二、提高演唱者心理素质能力的相关策略

(一)鼓励学生多多参加实践活动,时常表现自己,从而不断培养自己的歌唱心理

1.鼓励演唱者积极参加歌唱比赛,在歌唱活动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

为了能让演唱者在歌唱的时候合理调节自己情绪,可以让他们在这个机会里多多表现自己,在日常的锻炼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比如说在学校组织歌唱比赛时,鼓励演唱者去参加相应的活动,通过实践的活动,来提高学生舞台表演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养,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不断地总结上台经验,克服自己的不足,将上台演唱当成常态,使他们对这些舞台表演的情景日渐熟悉,对演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逐渐了解,慢慢总结出合理的应对方法,同时也让他们更加熟悉台下的观众,不断地锻炼自己心理素质,加强对歌唱心理的培养,从而使演唱者的歌唱能力有一个实质性的提高。

2.转换歌者的活动角色,观察别人的表现,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学校组织的歌唱音乐活动中,要让学生当歌唱比赛的评委,一方面让他们由歌唱者的身份转变为评价者,提高他们对待演唱比赛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组织学生成为评委,也能让他们在歌唱比赛中以评委的角度去观察演唱者的表现,评委们可以对他们的歌唱水平进行判断,也可以对他们在舞台上肢体语言或者是面部表情进行观察,从而研究这些演唱者的内心是否紧张,而他们又是怎么去克服这些紧张的。总之,学生换一个角度去观察其他人的表现,一方面可以让他们联想到自己在舞台上的表现,思考自身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能够学习他人的优点,补充自己的不足,从而使学生站到一个更高的角度考虑演唱者在表演中应该有什么样的心理素质。

(二)加强自身的训练,提高学生专业唱歌水平

演唱者在舞台上会感觉到紧张,有一部分的原因还是他们自身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硬件学习不过关,在上舞台之前,歌唱者的相关技能掌握得不够全面。比如,在一首歌曲中,歌唱者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有一个音太高而导致他很难唱出来,这时候再去舞台上演唱这首歌曲,他唱歌时会一直想的是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如果唱这首歌曲被人发现他唱得不怎么好听怎么办?或者会想到,如果他唱到那个他很难唱出来的音时,破音了怎么办?等等。种种消极的想法便会从他的脑海里蹦出来,而这些消极的想法便会直接影响他的正常发挥。

为了能够避免学生在演唱时候受到过多消极心理的干扰,教师在日常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唱歌情景多加关注,多聆听几遍学生歌曲,听出他们在唱歌中的不足,对他们这些不足提出一些建议,让学生们逐一改正,从而帮助他们减少他们自身在唱歌时候内心出现的不确定性想法。

另外,教师除了对学生的歌唱水平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之外,还应该对学生的优点多加关注,关注不同学生身上的优点,能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同时,老师对他们的鼓励和夸奖,會使学生在心底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建立强大的自信心,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了过强的专业素养,学生便不用再担心自己由于专业水平不足而被人挑出毛病,勇于在其他人面前表现自己,这样的方式能使学生在歌唱心理方面的培养有一个实质性的提高。

同时,为了能够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自信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不同,适合他们演唱的歌曲也不同,因此,需要教师首先了解学情,确定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能够设计出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优势更好的发展,对自己有更强的信心,在适合自己的方向上愉快学习成长。

(三)组织小组课后演唱,紧密加强对学生歌唱心理的培养

教师可以将不同班级里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有6个人或者人数更少,并且为每一个小组制定课后演唱的歌曲,让不同小组同学在课后进行演唱,小组成员之间对对方的表现相互评价,为他们提出改正的建议,同时,为了保证小组活动有效进行,教师让学生在微格教室中进行讨论和演讲,以便老师随时检查他们的讨论视频,从而保证小组讨论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演唱的学生有些会由于缺乏锻炼,在人员很少的小组成员中演唱心理也会紧张,行为也会有些拘束,而常常在小组中演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他们的能力,让学生不断的进行自我心理建设,从而逐渐突破自我,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结语

高校大学生歌唱心理的培养,一方面能够让他们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建立更强的自信心,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而对学生的歌唱心理进行培养,不仅需要教师要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学生自己能够积极主动关注这件事。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歌唱心理的教育,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出更优秀的歌唱者,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穆喻.试论歌唱心理素质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5,(08):215-216.

[2]贾述道.浅谈歌唱心理在声乐学习与歌曲演唱中的重要作用[J].北方音乐,2016,(16):135.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重要性
医院工会工作的重要性与提升职工满意度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无敌上上签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