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砧富士苹果幼树定位发枝促花技术试验*
2019-01-09王来平聂佩显宋远果王金政
王来平 聂佩显 翟 浩 宋远果 王金政
早果丰产是苹果栽培要求之一。幼树期充足的长枝量,促使大部分侧芽萌发,形成大量中短枝,孕育花芽,是早果丰产的必要条件。提高苹果幼树成枝力和萌芽率的传统方法,主要是拉枝、刻芽、涂抹激素(如 6-BA、GA3)等。 随着苹果生产节本增效、省力化发展,传统方法越来越不符合现代苹果矮砧栽培模式的要求:刻芽、环剥效果虽好,但费工、费时,导致人工成本增加,还影响幼树成活率;涂抹激素6-BA、GA3,操作复杂,效率较低。因此,探索操作简便、省时省工、效果明显的发枝促花新技术,成为苹果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试验应用了一种发枝促花剂,可为苹果增枝促花提供一定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5—2017年在山东莱州大自然园艺科技有限公司苹果示范园进行,试材烟富3/M9/八棱海棠,2015年定植,株行距1.5 m×4 m,示范园按常规管理。发枝促花剂包括发枝素型和促花剂型,其中发枝素用于促进1~2年生幼树主干抽生长枝,促花剂用于促使2~3年生幼树分枝抽生中短枝,形成花芽。试剂由莱州大自然园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生产,主要成分为6-BA。
1.2 方法 2015年选取栽植15株树,3株1个小区,5次重复,萌芽前(山东烟台地区4月中旬),将发枝素与水按1∶1的比例混匀,用毛刷涂抹幼树主干,涂抹范围为幼树顶部剪口向下10 cm处至离地面60 cm区域,第2年对幼树上部新生主干用同样的方法涂抹。2016年萌芽前,对主干上抽生分枝涂抹促花剂,方法是将促花剂与水按照1∶1的比例混匀,用毛刷涂抹分枝。对照不作任何处理。
2 测定方法
2.1 测定指标 2015、2016年连续2年落叶后测定树高、冠幅、干高、干径,计算树冠体积,测定当年抽生的骨干枝角度、长度,芽萌发情况;2016年落叶后测定骨干枝侧芽萌发率及侧芽萌芽抽生新梢类型;2017年花期调查顶花芽数量,采收时测定亩产量。
2.2 测定方法 用卷尺测定树高、冠幅、干高,用角度尺测量枝条开张角度;处理组和对照组骨干枝上选取饱满度一致的侧芽134个,调查萌发率、抽生新梢类型;处理组和对照组各选取134条中短枝,调查顶花芽数量;全树采果测定产量。
采用卷尺测量南北、东西树冠宽度,求平均数即为冠幅,冠幅的一半即为树冠半径,单株树冠体积=2.0944r2h,r为树冠半径,h为冠高;若r>(株距+行距)/4,则 r以(株距+行距)/4 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发枝促花剂对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从表1看出,处理组幼树的树高、干径在2015年时(1年生)显著低于对照组,2016年时(2年生)处理组和对照无显著差异,1年生树处理组和对照组树冠体积无显著差异,2年生树处理组树冠体积较对照扩大70.1%;处理组分枝数、冠幅显著高于对照组,这可能是由于1年生时处理组幼树抽生分枝较多,消耗了大量营养,影响了主干生长,2年生时处理组分枝较多,叶幕形成较快,树体制造养分较多,树高、干径增加较快。
表1 发枝促花剂对苹果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3.2 发枝促花剂对幼树骨干枝生长的影响从表2看出,1、2年生的幼树经过处理后当年发出17个枝条,比对照多88.9%;第2年分枝数达到23条,比对照多43.8%,并且多为长枝,成枝力显著高于对照。说明处理能够加速树形形成。处理组枝条与中干角度显著开张,2015、2016年抽生新枝平均开张角度 65.3°、57.2°,比对照高出75.5%、35.2%。角度开张有助于形成花芽,同时有利于减轻以后拉枝的人工操作。
表2 发枝促花剂对幼树骨干枝生长的影响
3.3 发枝促花剂对幼树骨干枝侧芽萌发及新梢类型的影响 从表3看出,处理显著提高了分枝侧芽萌发率,达到825.1%,比对照提高27.3%;并且抽生的新梢多为中短枝,比例占83.3%,比对照提高166.1%,说明处理能够有效促进中短枝的形成,为花芽孕育做好准备。
表3 发枝促花剂对幼树萌芽抽枝的影响(2016年)
3.4 发枝促花剂对幼树花量和产量的影响从表4看出,处理显著提高了苹果幼树的花量,调查枝量的64.9%具有顶花芽,比对照提高102.2%。处理显著提高了幼树产量,3年生树经过处理平均亩产757 kg,比对照提高170.4%。
表4 2017年发枝促花剂对幼树花量及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苹果幼树枝量和花芽形成能力是早产、稳产的保证。目前,有不少措施可以促进幼树尽快扩大枝量、尽早大量形成花芽,以尽早形成产量。目前传统的方法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寻求新的、更加安全高效的药剂是目前苹果矮砧现代栽培模式的需求。通过上述试验我们发现,发枝促花剂有效提高了当年定植小树的成枝能力,显著提高2年生树侧枝芽萌发率,抽生新枝多为中短枝条,孕育大量花芽,能够提早1~2年进入结果期,并且树势保持中庸,为早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