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某市儿童大骨节病的病情调查分析
2019-01-09王鹤蓉
徐 芳 高 迪 王鹤蓉
(抚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抚顺 113006)
为掌握我市儿童大骨节病病情现状,科学评估大骨节病控制效果,根据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辽宁省地方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市于2016年9月组织开展大骨节病监测和防治效果评估工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照《2016年辽宁省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实施方案》要求,我市清原县开展了大骨节病控制与消除评价自查工作,清原县在辖区内随机抽取5个病区乡镇,每病区乡镇再随机抽取3个病区村,开展儿童大骨节病病情调查。抽样方法:每个村普查全部7~12岁儿童(普查率必须达到95%以上)开展临床和X线大骨节病检查。如调查村适龄儿童少于50例时,在调查村附近增加1个病区村,并检查该村的全部7~12岁儿童,如仍不足50例,则继续增加病区村。
1.2 研究方法:抽样病区村和病区县大骨节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开展调查。并对抽样村全部7~12岁儿童开展临床和X线大骨节病检查,拍摄右手X线片,按照《大骨节病诊断》(WS/T207-2010)标准进行临床和X线诊断,X线检查结果由省级疾控机构组织专家做出初步诊断,中国疾控中心地病控制中心组织专家做出最终诊断。计算监测的临床Ⅰ度、Ⅱ度、Ⅲ度检出例数和检出率;X线阳性检出例数和检出率;干骺、骨骺、骨端、腕骨、三联征检出例数和检出率。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和SPSS18.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016年某县7~12岁儿童临床大骨节病检查
表2 2016年某县7~12岁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查
2 结 果
2.1 7 ~12岁儿童临床患病情况:调查1个病区县5个病区乡15个病区村,7~12岁应监测人数为828例,实际检查795例,检诊率为96.01%,调查登记表及X线手片送辽宁省疾控中心确诊。X线手片经省级专家诊断X线改变数为0,无新发大骨节病患儿,临床未检出大骨节病患者,见表1。
2.2 7 ~12岁儿童X线阳性检出情况:5个监测点有7~12岁儿童828例,调查实际X线拍片795例,未发现大骨节病X线阳性改变儿童,见表2。
2.3 病区综合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抚顺市大骨节病病区分布在3个县,30个乡(镇),600个村,受威胁人口55.2万人。清源县病区村数188个,人口33.2万,2016年度我市大骨节病监测县没有实施退耕还林(草),耕地种植以常规种植作物为主,改种经济作物占耕地总面积0.28%。近3年也没有实施易地育人、供应硒碘盐和口服硒片等措施。
3 讨 论
大骨节病是指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在国外主要分布于西伯利亚东部和朝鲜北部,在我国分布范围大,从东北到西南的广大地区均有发病,主要发生于黑、吉、辽、陕、晋等省,多分布于山区和半山区,平原少见[1]。各个年龄组都可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发,成人很少发病,性别无明显差异。抚顺市大骨节病监测工作严格按照辽宁省地方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执行,全面完成了省疾控中心下达调查监测任务[2]。
儿童大骨节病在抚顺市清原县5个病区乡镇,调查了15个村,调查村的7~12岁儿童共828例,本次临床检查儿童795例,检诊率96.01%;X线检查儿童795例,检诊率96.01%。本次调查7~12岁儿童大骨节病临床检出0例,X线检出0例。调查结果表明,我市大骨节病维持在较低水平,说明病区的致病因子明显减少或消失。但大骨节病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防治措施又缺乏特异性,因此为了巩固多年来的防治成果,长期坚持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完善防治措施,应是今后大骨节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我市大骨节病调查点都位于辽宁省抚顺市东部山区,与吉林省病区相接壤。近些年,病区的儿童大骨节病病情相对稳定。从宏观来看,病区居民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其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改善等发挥了作用。从微观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3-4],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病区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农民的收入增加,购买市场粮食的比例不断增大,儿童蛋白质摄入增加,使儿童免疫水平增高,是儿童大骨节病阳性率下降的重要原因[5-6]。我市儿童大骨节病病情保持在控制范围以内,因此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病情监测,完善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病情动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查研究并采取积极措施,以期彻底消除大骨节病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