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氟醚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9-01-09李宝龙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4期
关键词:氟烷异物丙泊酚

李宝龙

(辽宁省大连市儿童医院麻醉科,辽宁 大连 116012)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属于急诊危重手术的一种,麻醉与气管异物取出术共用一个气道,一定程度上会对麻醉呼吸管理造成困难。通常需要采取可保留呼吸的静脉全身麻醉,然而这种麻醉方法在麻醉程度上难以拿捏,手术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屏气、呛咳、气道痉挛等不良反应,使术中操作难度进一步增加[1]。采用吸入七氟烷麻醉能够对以上不良反应进行有效控制。本次实验研究选取116例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患儿,对术中麻醉时七氟醚的麻醉效果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纳入本次实验研究的全部患儿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儿各58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32/26,平均年龄2.2岁。对照组男女比例35/23,平均年龄2.1岁。患儿呼吸道梗阻异物有玉米粒、果核、树皮、塑料装饰品、米饭等;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三凹征、呼吸急促、吸气困难等呼吸道梗阻症状。合并肺部感染患儿共计22例,合并肺不张患儿共计3例。排除标准:合并患有肺部器质性病变、肝肾疾病、心血管疾病患儿;丙泊酚、七氟醚药物过敏史患儿;神经系统功能不全、精神紊乱患儿。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两组患儿术前均在病房建立好静脉通路。进入手术室后,对照组患儿静脉注射丙泊酚2~3 mg/kg,咪达唑仑0.5 mg/kg,舒芬太尼0.05 μg/kg,保留自主呼吸,挤压斜方肌无反应后,在可视喉镜下将2%利多卡因2 mL通过喉麻管喷喉,待呼吸平稳后,下入硬支气管镜。麻醉维持,根据麻醉深度调整丙泊酚泵注速度。观察组患儿静脉注射丙泊酚1 mg/kg,咪达唑仑0.5 mg/kg,舒芬太尼0.05 μg/kg,吸入5%七氟烷,氧流量5 L/min,氧浓度100%,3~4 min挤压斜方肌无反应后,在可视喉镜下将2%利多卡因2 mL通过喉麻管喷喉,待呼吸平稳后,下入硬支气管镜。麻醉维持,吸入七氟烷,间断追加少量丙泊酚。在保留患儿自主呼吸的同时维持患儿呼吸道通畅,为防止患儿缺氧,必要时给予辅助呼吸。术中对患儿呼吸频率、血气饱和度、心电图、心率等体征指标进行监测。

1.2.2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儿在呼吸频率、末梢血气饱和度、苏醒时间、气管痉挛屏气发生率等方面的指标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通过SPSS18.0软件分析相关数据,通过例数和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在对组间资料进行对比的过程中,组间通过χ2值来进行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组间通过t值来进行检验;在P<0.05的情况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麻醉恢复情况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麻醉恢复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儿麻醉恢复情况对比(±s)

注:组间差异P<0.05

组别 例数 一次置镜成功 手术时间(min) 苏醒时间(min)观察组 58 50 13.6±4.8 3.39±1.62对照组 58 43 15.2±2.75 4.75±1.69

2.2 两组患儿麻醉期间末梢血氧饱和度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麻醉期间末梢血氧饱和度对比(±s)

表2 两组患儿麻醉期间末梢血氧饱和度对比(±s)

注:组间差异P<0.05

组别 例数 状态 末梢血氧饱和度 呼吸频率观察组 58 入室时 93.7±2.3 21.9±1.1置镜前 93.8±2.2 22.8±2.3置镜后 92.9±1.5 24.1±1.2退镜时 94.7±1.4 22.3±1.2对照组 58 入室时 92.7±1.9 23.1±1.1置镜前 95.1±3.0 24.0±2.2置镜后 88.9±2.0 13.1±1.7退镜时 92.2±1.2 14.9±0.8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小儿气管异物患儿在就诊时普遍会出现缺氧、呼吸困难等症状,若没有将异物及时取出,将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2]。对于小儿气管异物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麻醉与异物取出需要在同一气道进行,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确保患儿供氧充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在治疗过程中的哭闹、挣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难度,由于人类喉部存在大量的迷走神经,对异物有着比较高的敏感性,手术过程中会出现咽喉痉挛、气管痉挛等比较严重的应激反应。在异物堵塞气管的情况下很可能会造成患儿死亡,因此需要重点做好患儿的麻醉工作。本次实验研究采取静吸复合麻醉方式,严格控制机体应激反应[3]。

七氟醚是一种微香、无刺激性的麻醉药物,对于小儿患儿来说有着比较高的耐受性,其血气分配系数低,故诱导苏醒过程迅速,麻醉深度具有较强的调节性,研究证实七氟烷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肌接头后膜,具有明显的肌肉松弛作用,适当的麻醉深度可使下颌松弛,咽喉反射易消失,减少呛咳、屏气发生率,利于异物取出,减少手术时间[4]。经调查研究发现,本次实验研究中全部58观察组患儿在各项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对小儿患儿采取气管异物取出术治疗时,七氟烷吸入麻醉,更加有效并且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猜你喜欢

氟烷异物丙泊酚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自制异物抓捕器与传统异物抓捕器在模拟人血管内异物抓取的试验对比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氟烷红外光谱的研究
牛食道异物阻塞急救治疗方法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丙泊酚预防MECT术后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七氟烷对幼鼠MAC的测定及不同脑区PARP-1的影响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