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类高校择业观教育
——基于价值澄清理论的分析

2019-01-09

国画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育者就业指导价值观

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科学的择业观对于大学生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对大学生择业观进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对国外高校的就业教育研究发现,发达国家都很注重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择业观。在美国,学生通过就业辅导, 能够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定向,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 呈现出“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 就业自主性强”的特点1。在德、法两国,择业观的培养不仅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甚至还前移至高校招生的宣传和指导环节中,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的综合素质来报考大学和专业2。在日本,高校注重在社会环境变革的背景下,对大学生的择业观以及与职业有关的知识、技能的培养,并强调在训练大学生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3。

在国内,许多高校已经建立了就业指导体制,但从实际效果看,以灌输为主要形式的价值观教育,以就业信息传递为主要手段的就业指导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高校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择业价值观的主动引导,更要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对择业问题形成客观的认识,从而形成自己的择业观。从这个角度看,价值澄清理论对于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价值澄清理论与美术类大学生择业观教育

“价值澄清(Values Clarification)”理论最早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于20世纪20年代出现,并在20世纪60年代逐渐成形。该理论认为,教育者应该利用各种可行的策略,不以任何暗示或强加的方式帮助学生澄清他们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之成为他们所珍视的东西4。从动态视角来看,一个人的价值观将随着他的经验积累而发生变化。因此,只要人与世界的关系不是静止的,那么他的价值观就不可能是静止的。根据价值澄清理论,美术类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择业观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基于价值澄清理论的择业观教育凸出择业观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发挥学生的潜能。对于美术类高校择业观教育而言,学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化传授方式,真正还给学生在价值判断中的主体地位。将传统的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从注重教给学生择业价值选择转向发展学生择业价值选择能力5。

2.正确发挥教育者的作用

教育者对于大学生开展择业观教育应该逐步实现教育大学生关注生活、接受现实、进一步思考和提高个人潜能的教育目标。对于美术类高校择业观教育而言,在价值观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应该身体力行、积极探索,切实将价值观教育由教育者全面控制的格局转变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良性互动的教育格局,注重对受教育者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的培养,要“教会学生选择”。此外,在开展择业观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合理需求。第二,教育者还要充分信任受教育者。第三,教育者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第四,教育者应重视情感教育。

3.将择业观教育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应该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并注重所属学科特点。应该强调教师负有讲授这两种问题的责任,这两种学习是相辅相成的6。美术类大学生的择业观教育要融入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之中。高校和教师应该重视道德的力量对于人们学习、掌握和运用科学,提高人们的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掘专业学习与择业观教育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充分发掘专业学习的择业观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地将价值观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工作当中。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择业观教育与专业学习具有统一性,从而促使学生在投入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也同样注重自身择业观的养成。

4.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价值澄清理论认为应该重视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其教育宗旨是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通过实践性的评价过程使他们获得真正属于个人的价值观念。美术类大学生的择业观教育同样不能采取封闭式的教育方式,而是应该让他们在充分参与社会实践,在了解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与各种社会关系进行相互价值澄清,实现职业价值观念判断、自我价值观念选择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择业观。与此同时,还有鼓励大学生随着自身各种能力的增长与社会经验的积累,对已经形成的择业观进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择业定位,树立自主择业意识,不断调整择业中的错误观点,以逐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7。

二、美术类高校开展择业观教育的对策建议

对于美术类高校而言,在借鉴国内外高校择业观教育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工作、专业课程教育以及就业心理辅导等多层面对美术类大学生开展择业观教育。

1.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承认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基础上,改变单向的知识传授模式,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其择业观进行分析,使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择业观。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更为关注现实生活,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讨论、思考专业与职业对口等现实的择业问题。在对现实就业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就业困难。

2.专业课程教育

以专业课为载体实现择业观引导,专业课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教师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也要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向大学生传达一种精神思想,帮助学生澄清与职业生涯有关的价值观念。

专业课教育应该注重通识教育,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对于美术类高校而言,影响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知识结构不合理。很多学生在求学阶段的知识储备不足,导致择业范围受限,就业能力不足,失去了就业的信心和动力。

3.就业指导工作

构建政府、高校、家庭三个方面组成的引导体系,打造高校内部以就业指导中心为核心的工作平台,统筹负责择业观引导过程中的信息获取、组织培训、实习安排以及就业宣传工作等,同时,加强职业生涯指导,从学生步入校园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大学四年的始终。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理清头绪、明晰目标,准确的进行自我评价,制订有效的行动计划,达到改善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4.心理健康指导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维护人格的完善,实现个体的身心健康。从这个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重要组成。美术类高校应该根据美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和择业特点,有针对性地传授有关择业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采取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树立健康的择业观。也可以将心理健康指导与就业指导结合起来,使其共同发挥作用,提高美术类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健康程度。

注释:

1.李玉海、张棋.中美大学生择业观念的比较研究[J].世界教育信息.2007.10

2.井海明、王淑玉、何大年.国外大学生就业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6.06.

3.高晓霞,钱再见.日本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及其启示——一种政策过程的分析视角.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4.韦剑.从价值观澄清到当代人格教育——美国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07.

5.陈莉.培养大学生价值选择能力——美国“价值澄清理论”的启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02

6.陈梅.价值澄清理论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硕士学位论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7.吴莹.价值澄清理论与艺术专业大学生择业观教育.考试周刊. 2009年第35期(下卷).

猜你喜欢

教育者就业指导价值观
品读
我的价值观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