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旅融合下基层文化馆文化服务探索
2019-01-09余应木云南省文化馆
■余应木(云南省文化馆)
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重塑与振兴,有效的带动了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促使旅游产业开始向“朝阳产业”转变。与此同时,文化产业作为国家软实力的象征,更彰显着国家的文化发展意志。面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文旅融合必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从本质上看,旅游既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经济活动,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文化生活。在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下,两者之间的界限已经愈发模糊,这也为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基础保障。因此,基层文化馆应充分依托文旅产业融合的实际,创新文化服务观念和路径,不断为社会提供丰富的文化享受。
■文旅融合的背景与联系
(一)文旅融合的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产生了本质变化,主要表现为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与社会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的跃升,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大众旅游等创新旅游模式不断显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已然成为文旅融合的价值核心,这是发展旅游产业,促进文化传播的必由之路,对于满足社会文化需求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文旅融合的内在联系
首先,从现代社会发展视域下看,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活动,它具有文化体验、文化感知及文化传播的特点,从旅游产业振兴的路径可以看出,旅游与文化产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注重文化属性,如云南民俗文化旅游、云南地域风情旅游等,逐步开始向特色文化转移。目前,伴随着国民休闲旅游时代的来临,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文化底蕴,据有关数据统计,约占60%以上的旅客更愿意为文化体验买单。其次,丰富的文化资源促进了旅游的品质,通过旅游地浓厚、持久、富有魅力的元素,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参与到文化盛宴之中。如民族风情、历史遗址、名胜古迹等,都已经成为当今炙手可热的旅游项目。由此可见,地方旅游业的文化价值将决定旅游产业的发展高度,这也充分彰显了文化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灵魂所在。最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界限的模糊,也是促进文旅融合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在现代产业发展视域下,产业之间的交叉将不断演化出新的产业模式,同时也为产业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文旅融合下基层文化馆文化服务探索
(一)文化馆建设应当明确文化服务主旨
基层文化馆是服务于社会的公益性机构,自身具有丰富的文化服务属性,在传统的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中,一般以艺术普及和文化推广为主导,具有固定的文化服务流程和模式。而基于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基层文化馆,在向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同时,应全面契合文旅融合的实际,明确自身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定位,在文化服务中实施理念创新、方式创新和文化创新,从而为文化馆的建设发展提供助力。首先,基层文化馆要明确引领价值。在进行公共文化服务时,要以社会主流价值观为导向。充分融合地方的特色文化、传统文化和艺术文化,打造富有特色的“地方特色文化大舞台”,并利用新媒体传播的方式,向公众进行艺术普及与文化传播,以提升社会对于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其次,基层文化馆要明确服务效能。在面向公众的文化活动中,文化馆都应结合自身的文化服务主旨,在所开展的文化活动中确立鲜明的主题,以准确对文化活动进行定位。以云南地方文化主题相融合,充分营造文化服务氛围。最后,基层文化馆要明确融合范围。文化馆要打造文化服务的特色,就要利用多元化的文化内容吸引公众参与。结合云南当地人文地理、自然特点、历史传统和民俗文化,在引导公众进行继承和弘扬的同时,以扩大受众面和覆盖面,不断提升影响力,让文化服务的内涵更加深入人心,配合打造地方旅游新亮点。
(二)文化馆建设应当创新文化运营机制
基于文旅融合视域下的基层文化馆,在调整自身结构和服务认知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完善文化运营的机制,丰富自身文化引领与传播的路径,提升基层文化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以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为例,云南是传统旅游产业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色的民俗风情,历来受到旅游者的喜爱,如石林、丽江、大理、香格里拉、西双版纳等。同时云南境内还拥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白、哈尼、傣、佤、独龙、基诺等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这些旅游特色的存在,不仅向外界传递着丰富旅游的信息,更为基层文化馆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因此,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要将本地特色文化资源与创新的运营方式相融合,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持续吸纳丰富的文化资源,弥补传统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内容单一、设备陈旧的缺陷。依托各级文化馆的资源特点和优势,适时开展文化合作,通过“文化帮扶”、“文化志愿者”、“文化共建”等形式,加强文化组织与团体间的合作,将全域旅游的模式引入文化馆运营之中,打通社会组织与团体合作渠道,广泛吸纳社会优秀文化和优秀人才,最大程度的彰显文化的公平性,以此深化文化馆的运营结构,营造良好的文化创新氛围。
(三) 文化馆建设应当构建多元化推广平台
基层文化馆建设除利用好内外部媒体空间外,还应当结合文旅融合的现实需求,借助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优势,打破传统文化服务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将“全域”发展理念应用于文化馆的建设和服务之中,切实提升基层文化馆适应时代变化的能力。首先,积极拓展传播平台。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文化馆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拥有了更多元化的渠道作为支撑。基层文化馆应开通网络平台服务,利用网络文化平台进行文化信息发布,为公众搭建文化交流服务平台,如依托云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向公众发布旅游资源信息,并将相应的文化活动进行注明,如此一来,既对旅游产业有所推动,也提升了公众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从而达到文化、旅游融合推广的目的。其次,全面引入社会资源。事实上,文化馆本身的文化资源有限,由于传统定位的问题导致服务能力受到制约。因此,基层文化馆必然需要转变自身职能,由文化服务提供者转变化文化服务引导者,广泛收集与吸纳社会文化资源,尤其是地方特色文化内容,通过文化资源的融合与文艺创作,为公众演绎出更具特色的文化盛宴。通过文化馆的公共文化志愿服务,邀请著名编剧、舞蹈编导、词曲作家、实力演员等,参与到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之中,并结合云南历史文化、民族村落等,绘制出一幅旅游文化融合的壮丽画卷,有效推进了文旅融合下的特色文化发展。
■结 语
总体而言,伴随着文旅融合模式的不断发展,赋予了基层文化馆更大的发展空间,放眼华夏大地,人文胜迹满载历史,一砖一瓦都是文化,山山水水皆有故事。因此,基层文化馆在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时代发展背景,立足于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持续加强自身服务结构与模式的调整与创新,强化基层文化馆的服务能力与拓展服务范范围,依托现代文化市场的需求及科技融合的优势,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为促进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