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谈谈建立在达尔文理论基础上的养蜂法》有感

2019-01-09陈栓成焦保坤

中国蜂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群势雄蜂荆条

陈栓成 焦保坤│文

1河南南阳社旗县肖庄村陈氏蜂场;2河南南阳社旗县唐庄乡农业服务中心

笔者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养蜂,感觉身边很多养蜂人进入了一个误区:蜜蜂管理越来越细,药物越用越多,蜂却越来越难养好。这些困惑,在我读了《中国蜂业》2019年第6期刊登的《谈谈建立在达尔文理论基础上的养蜂法》后,恍然大悟,结合多年来养蜂经验把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今年我在方城县小史店镇给侯朝阳(南阳养蜂协会理事长)养中蜂,闲暇时听当地吴沟村刘金中介绍:八角寺村有一位养殖意蜂的刘玉甫师傅,蜂养的很好,几十箱蜂,都是多箱体。7月25日,我约刘金中一起前去八角寺拜访刘师傅,到蜂场看到他的蜂箱排成两排,用木板支离地面一尺多高,每箱都是套的双继箱;掀开箱盖观察,每箱十三四脾,蜂脾相称。这个时间段正是当地荆条花结束后,群势下降最厉害,有这样的群势不简单。聊天中得知荆条花期前,他的蜂群箱箱爆满,掀开覆布蜂“打嘟噜”。说起治螨情况,刘玉甫师傅说:“在荆条花结束换王,断子、连带治螨,用螨扑半片”我问:“打下螨了吗?”他说:“箱底有死螨,红红一层,一年就只治这一次。”这么简单治螨,效果却这么好。

社旗县有个养蜂张师傅,他还兼卖蜂药,今年他在荆条花期间,每星期每群安放1片螨扑治螨,直到荆条花结束十来天,最后每箱蜂只剩下1~2脾了,而蜂螨依然没治好。我邻村有一个王蜂友,今年春季买了两群意蜂,经过4个月的发展达到19箱,其中14个继箱群做着巢蜜。我问他治几次螨,他说从巢门口塞过两片螨扑,其他药物没用过。以上事例说明,治螨越勤,蜜蜂对于螨的抗性越差,反而易受螨害。同时,药害加剧搞垮蜂群,给养蜂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养蜂人还认为螨害太厉害,搞垮场子了。殊不知正是治螨过度,不能了解和顺应生物进化发展特点,给养蜂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引入绝途。

再说割不割雄蜂螨。我从2010年就不割雄蜂了,雄蜂也并没有泛滥。蜂群保持适量的雄蜂,整个蜂群情绪亢奋,蜂群有好情绪产蜜多,足以补偿雄蜂耗蜜量,况且雄蜂达到多少数量蜂群是根据自身需要,适量的雄蜂也能保证蜂群种族延续,优秀基因的传承,这是自然规律,割雄蜂打破了蜂群的自然规律。反复造雄、割雄,增加了蜂群哺育负担和养蜂人工作量。举个例子:当地许多养蜂人在秋繁过后,喜欢再育1批王子,俗称秋“疙瘩”蜂王,原打算来年开春新王开产有劲,其实不然,秋季蜂群大部分无分蜂的愿望,雄蜂数量少,雄蜂被蜂群驱赶,多数质量不好,这样勉强交配成功的蜂王,质量差,开产后产上两三代子就减产或产雄蜂子严重。综合来看,割雄蜂不如顺其自然,经过雄蜂的竞争飞行实现蜂群优胜劣汰,符合大自然的法则。

在我国,大多数蜂场通过转地放蜂增加收入,这也是一把双刃剑,许多蜂场不但赚不到钱,还赔得一塌糊涂。养蜂人都知道,蜂场转一次地,群势要下降。为什么?一个主要原因是蜂群产生应激反应。有一年,我在油菜花期蜂群从钟祥市转到屿山,路上经过6个小时。到屿山场地后,蜂箱盖子上爬满了蜂,这些蜂已经不会飞了。我心想不是受热了,就一定是挨饿了。急忙用糖水喷蜂,但并没有救活这些蜜蜂。突然想到,这些蜜蜂很可能是应激反应,蜂群转地,从一个熟悉的环境突然转到另一个全新的环境,有的蜂适应快有的适应慢,蜂群在适应新的环境前群势下降。不停地追花夺蜜,蜂群得不到休养生息。连续转场,蜂群衰竭是必然的结果。

现在人们为了追求效益,对蜜蜂生活环境采取了多种干扰,这种干扰或者“关怀”,偏离了蜜蜂自然抗衡敌害、自然进化、自然选择等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达尔文养蜂法,也叫“自然养蜂法”和“蜜蜂友好型养蜂法”,如果养蜂界能从达尔文理论基础上对过去的养蜂方式进行反思,对眼下养蜂生产进行广泛的实验,探讨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蜂方法,用于指导我国广大蜂农,将是养蜂界的一大幸事。

猜你喜欢

群势雄蜂荆条
基于文献计量法分析中国荆条研究现状及发展
观雄蜂识蜂况
弱群自然合并的启发
蜂群的雄蜂培育规律及其对蜂群影响研究初探
荆条筐
夏末秋初驱杀雄蜂须及时
如何处理好分蜂与产蜜的关系
中蜂新分群的饲养管理
割雄蜂蛹经验谈
小麦胚芽作为意大利蜜蜂春繁期饲料蛋白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