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小蜂螨危害调查与分析

2019-01-09宋怀磊郭媛张云毅武文卿张旭凤

中国蜂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小蜂蜂场养蜂人

宋怀磊 郭媛 张云毅 武文卿 张旭凤│文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太原030031

小蜂螨,亮热厉螨的俗称,是危害我国养蜂业的主要蜜蜂寄生虫之一,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尚未有危害报道。自从20世纪60年代小蜂螨在我国广东省被发现以来,在我国养蜂地区普遍发生,尤其是气候温暖湿润的长江以南,小蜂螨终年寄生造成持续危害。小蜂螨主要危害蜂群的封盖幼虫和蛹,以吸食其血淋巴为生,造成封盖子的体弱、畸形甚至死亡,导致蜂群生产力下降。蜂群一旦感染小蜂螨,若不及时防治,很快就会垮掉。目前,小蜂螨也引起各国养蜂业的广泛关注,欧洲已经将小蜂螨定性为高度威胁性的蜜蜂害虫进行预防和控制[2]。

山西作为养蜂大省,境内蜜粉源植物资源丰富,尤其是洋槐、枣树和荆条等大宗蜜源,常年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养蜂人转地放蜂。近年来,随着山西养蜂业的迅速发展和南北方养蜂场的频繁交流,小蜂螨已成为严重危害山西养蜂业的蜜蜂寄生虫之一。

一、调查方案

1.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晋城市、运城市、晋中市和忻州市定地(或小转地)和转地养蜂场;调查方法包括实地走访、电话咨询、即时通讯软件和问卷调查。为避免调查工作的主观性,本次调查采取随机采访的方法进行。

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螨害发生时间、蜂螨传播途径、养蜂者年龄和知识背景、是否转地以及蜂群管理措施等。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小蜂螨疫情发生时间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2/3以上,大部分地区在海拔1000~2000m之间。以平面地图看,山西是一个斜长方形,由东北斜向西南,东西宽约290km,南北长约550km。从地形上看,山西是一个由许多复杂山脉构成的高台地。因此,山西小蜂螨疫情的发生时间从南向北存在很大的差异。据调查,随着南方转地蜂场的逐日北移,运城市每年5月上旬,长治市每年5月中、下旬在定地或小转地蜂场就能发现小蜂螨危害,而晋中和忻州定地或小转地蜂场在7月中上旬才发现疫情。而南方转地返回的蜂场几乎全部有小蜂螨危害。由于小蜂螨在山西基本不能越冬,所以山西各地小蜂螨发生时间的早晚与从云南、广西、四川、福建等南方省份过来的转地蜂场过境时间的早晚存在很大的关系。

2.小蜂螨传播途径

人们对于小蜂螨传播途径的报道和观点一直是众说纷纭,无论是在生产一线养蜂人,还是各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都不能给出确切的结论。不过,业界普遍认为,小蜂螨能够在成年蜜蜂胸腹节或头胸连接处的凹陷处藏匿,通过蜂群起盗、工蜂迷巢或雄蜂“串巢”等行为携带传播到其他蜂群。这一说法得到相关研究人员的证实[3]。通过对多地养蜂人调查发现,他们大多数比较相信“小蜂螨可能被蜜蜂携带到花朵上,然后被其他访花蜜蜂带回巢里,完成不同巢房或不同蜂场之间传播”这种推断,这种说法仍需进一步证实。也听养蜂人说过,有人在植物、野生昆虫、巢门弃渣、巢房保温物、老鼠身上等发现小蜂螨,但这种说法同样有待考证。

3.小蜂螨危害状况

小蜂螨在蜂群中繁殖速度非常快,如果防治不及时,后果将十分严重[4-6]。由于小蜂螨个体较小,大多数时间待在巢房里,并且在巢脾上爬行特别迅速,若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所以养蜂人对小蜂螨的防治主要在于平日的留心查看,查看巢房门口是否有个别翅膀发育不全、无翅膀或只会爬行而不能飞翔的新出房的蜜蜂。如果发现有此种现象,就需要立即开箱检查是否存在蜂螨,必要时须立即采取防治措施。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小蜂螨危害程度大小不一的很多案例,而危害最严重的则是王师傅的蜂场。王师傅家住山西长治市平顺县,其饲养模式以转地饲养为主,从福建转地回到长治时有150多群蜂,每群都上继箱,群势非常强。王师傅本打算在长治稍作休整之后就赶往东北采集椴树蜜。不幸的是,他在2019年7月1日左右发现小蜂螨疫情,随后立即采取断子治螨措施。直到7月25日我们去王师傅的蜂场查看时发现,整个蜂场几乎已经看不到带继箱的蜂群了。王师傅正在忙着喷施杀螨药剂治螨,同时撤下多余的巢脾,只见每个蜂箱的巢门口堆积着厚厚的蜂尸。“小蜂螨危害真是太快了,根本来不及采取措施”,王师傅十分绝望地感叹道。

在其他蜂场调查时,发现几乎所有人“谈螨色变”,他们均遭受过小螨危害。他们表示,养蜂,只要控制住蜂螨,就算成功一半。很多养蜂人都在抱怨蜂螨难以防治,蜂螨危害太大。

4.小蜂螨的防治措施

目前,养蜂人对小蜂螨的防治措施仍然是以预防为主[7]。每年春繁、夏季扣王或换王及秋繁为小蜂螨防治的重要时间节点,期间(一般在取蜜之后)还要进行几乎每月一次的“预防性治螨”。调查发现,目前防治方法仅限于药物治螨和断子控螨,药物主要有升华硫、甲酸、菊酯类和中草药类等。大多数养蜂场基本均常备这几类杀螨药剂。这些杀螨药剂的使用方法则是几种药物交替使用或者混合使用,有的制成粉剂洒在框梁或蜂脾上,有的调制为水剂直接喷在蜂脾上,还有的则是将药物置于蜂箱底部。但是无论怎样用药,一旦在蜂群中发现小蜂螨疫情,这些常规的治疗措施基本无济于事,只能眼看着蜂群垮下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蜂场,尤其是去过南方的转地蜂场,在整个养蜂生产过程中几乎是不停地施用药物来防治蜂螨。

三、讨论

螨害严重影响养蜂生产[8],若要彻底治螨,必须得囚禁蜂王,形成20多天的断子期。这20多天对于养蜂人来说,往往不仅是时间上的损失,更是养蜂时机的错失。等断子结束之后,释放蜂王让其自由产卵,还要等至少20多天才能有新的蜜蜂孵化出房,而新孵化出房的蜜蜂一般需要等待至少两周左右才能出巢采集。在这段“老蜂不断死去,而新蜂尚未出房或出巢采集”的空档期,整个蜂群的蜂量逐渐减少,巢内储存的蜂粮也会出现短缺,蜂群的群势必会严重下降。在遭遇螨害时,养蜂人总要不得不面对“治螨伤蜂、不治螨垮群”和治螨之后蜜蜂群势仍然下降的尴尬局面。

小蜂螨对养蜂业造成的严重危害在养蜂人当中已经形成了共识,因此施药杀螨成为常规操作。为了有效控制小蜂螨,养蜂人在用药量和用药频次方面几乎不作任何规划,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和主观性。现行使用的杀螨药剂多数会对蜜蜂,尤其是幼蜂,产生毒害作用。蜜蜂一旦接触或食用这些杀螨药剂,轻则受伤,重则死亡,结果常常会出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现象。即便如此,为了控制螨害,养蜂人每年仍要在财力、体力和精力上做出大量投入。然而,杀螨药剂的使用不仅会对蜜蜂产生毒害作用[9],而且还会在蜂蜜、蜂花粉、蜂王浆和蜂胶等蜂产品中残留,进而严重危害蜂产品消费人群的身体健康[1]。所以,加快研发控螨效果好、残留少或无残留的新杀螨药剂的步伐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紧急关头[10]。

猜你喜欢

小蜂蜂场养蜂人
大自然中的好伙伴
榕树与榕小蜂的相爱相杀
鸡嗉子榕小蜂繁殖资源的空间结构与食性关系
80 家转地蜂场2013-2019 年组织结构、人文素质的调查分析
邢台县蜂群南繁培育工作启动
谨防意蜂对中蜂群灭绝性的盗糖
养蜂人的故事
春季蜜源失收 转地放蜂步履艰难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
养蜂人和他的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