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农业出口贸易发展形势及展望
2019-01-09◎陈婷
◎陈 婷
一、引言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旅游农业自出现以来发展迅速。旅游农业不仅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手段,还成为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旅游农业逐渐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增长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旅游贸易成为一个国家国际贸易的重要构成部分。国外游客的入境游的规模能够用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或者旅游出口进行衡量,旅游农业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有一定影响。旅游产品和服务作为不可转移资源,增强其对国外游客的吸引力,从而增加旅游农业贸易出口,是推动我国旅游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旅游农业的不断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一般情况下,旅游农业是以农业资源为依托,通过系统的规划、设计,将农业建设、管理、艺术加工、旅游商品开发等融为一体,旨在为游客提供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现代农业艺术。旅游农业的发展不仅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构成,而且与生态建设密不可分,因此,也有许多学者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旅游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集观光旅游与体验于一身,不仅能够为游客提供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农业文明、乡村风俗的机会,游客还能够通过体验农业生产中的各项活动,这也正是旅游农业中教育功能的体现。现有的旅游农业模式有主题公园、科普教育、农业生产与观光相结合、特色农业、民俗农家游以及创新模式等。旅游农业的发展适应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推动旅游市场的多样化发展。无论是何种模式的旅游农业,都遵循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教育效益共同发展的原则。
二、我国旅游农业出口贸易发展形势
旅游出口贸易曾经是我国发展最快的服务贸易项目。[1]旅游农业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旅游出口贸易中占有一定地位。然而,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出现停滞状态,入境旅游人数增长缓慢,入境旅游带来的外汇收入增长较少。对此,我国采取一定的积极政策,加深开放程度,推动着世界各地游客的到来。现结合我国旅游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分析旅游农业出口贸易的发展形势。
(一)整体上看我国旅游农业贸易呈增长趋势,但增长缓慢且逆差现象严峻
进入21世纪,我国旅游贸易受到世界经济和一些突发事件等的影响,但整体上国际旅游收入保持增长的态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旅游业作为服务贸易的中流砥柱是增加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可是从近年来的统计数据看,2013年与1997年相比较,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环比增加26.1%,同比略有下降。这说明我国旅游贸易发展缓慢,而且旅游贸易在我国服务出口贸易中的比重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2008年以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净出口,但2009年开始出现贸易逆差,且有不断扩大趋势。2013年贸易逆差从2009年的40.3亿美元扩大到769.2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为18.1%。[2]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境外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我国农业旅游服务发展缓慢,其中还面临许多困难,对境外游客的吸引力有待提升。
(二)我国旅游农业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偏低
我国旅游贸易的市场份额呈上升趋势,说明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旅游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农业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旅游业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2009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水平仍具有微弱优势,但是近年来形势不断严峻。具体表现为:其一,国际市场占有率低。旅游服务市场的占有率仅在4%左右,整体竞争力明显不足。与美国相比,我国旅游市场占有率不足其四分之一,竞争力较弱。其二,客源市场较窄。从入境客源市场的构成来看,占据我国旅游农业入境人数较多的是亚洲市场,从其他国别上看,依赖较大的如日本、韩国、美国等,过度依赖几个国家因而没有形成广泛的客源市场,严重影响了我国旅游出口贸易的稳定性。其三,发展模式粗放。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农业文明历史悠久,旅游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天然优势和文化传统优势。但是,旅游农业的发展多是依赖自然景观以及长期流传的民俗文化,发展模式粗放。[3]科技含量较低,现代旅游产品严重不足。再加上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支持产业发展不足,因而影响其国际竞争力。
总体上看,我国是旅游大国但非旅游强国,与其他旅游强国相比竞争力较弱。旅游农业出口贸易虽有增长趋势,但总体上看优势不明显,旅游农业自身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三、我国旅游农业出口贸易发展形势严峻的原因
(一)我国旅游农业起步晚,与国外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悠久的农业历史中蕴含丰富的农耕文明,农业景观多样,推动了我国旅游农业的发展。现代旅游农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旅游农业蓬勃发展是在21世纪。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级旅游部门开始积极组织工作,建立示范点,带动各地旅游农业的发展。可以说,我国旅游农业的发展是与国内旅游的发展相伴而生的,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旅游出口贸易发展明显不足,差距明显。旅游农业在国外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最早源于西班牙,20世纪60年代,西班牙农场改成旅馆,接待不同地区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法国、匈牙利、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多国结合自身的自然条件以及农业发展现状,开展旅游农业,并逐渐使其成为该国经济增长的亮点。[4]国外旅游农业的发展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因而在规模上和管理上具有一定的经验优势,我国与之相比由于起步较晚,目前还在不断探索的初级阶段。
当前我国旅游农业发展面临一些的困境:一是,基础设施条件差,人才短缺。旅游农业的发展以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为基础,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能给游客提供舒适的休闲体验。人才问题始终是制约旅游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管理人才短缺、服务人员文化素质较低,对旅游农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二是,旅游产品缺少特色。打造旅游农业的特色和品牌是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但是当前旅游农业发展由于缺少统一的规划和指导,没有实现与当地特色的良好结合,许多地方完全照搬其他地区的旅游模式,造成旅游产品和服务趋同化。此外,由于我国旅游农业产业化优势不明显,多数属于小规模经营,还没有建完整的产业链条。在建设过程中也常常忽略旅游农业文化内涵的挖掘,导致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
(二)国内旅游与国外旅游环境变化的影响
首先,国内旅游人数的增加对入境旅游产生的挤出效应。近年来,国内旅游需求呈爆炸式增长,旅游产业发展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国内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对入境旅游有直接影响。乡村旅游由于基础设施等不完善,旅游承载力较低,不能满足更多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旅游市场门槛准入较低,中小旅游企业热衷于经营中低端国内旅游市场。针对外国游客的入境旅游开发较少,虽然中小规模的乡村旅游增长迅速,但是高端的,能够满足国外游客需要的农业旅游企业少之又少。国内旅游人数的激增以及高端旅游形式不足制约着旅游农业出口贸易的发展。
其次,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家为促进经济增长,采取积极政策大力发展旅游业,为此,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如美国非常重视对旅游资源的推销,逐渐完善服务体系;欧盟建立“欧洲旅游网”,共同推销旅游产品;日本和韩国设定外国游客数量目标,大力推进入境旅游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旅游市场的竞争中,导致我国潜在市场出现客源分流。
四、中国旅游农业出口贸易展望及对策
虽然当前我国旅游农业出口贸易形势严峻,为增强其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还需要付出更进一步的努力。但是,我国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中积淀着大量意蕴深刻的乡村文化和特色各异的农村景观,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情怀都是我国旅游农业出口贸易发展的独特优势。因此,我国旅游贸易的发展关键在于充分挖掘这些优势,不断完善旅游农业支持保障体系,以独特的资源和文化吸引境外游客,以高质量的服务让游客满意。
具体而言,为促进出口贸易增长,我国旅游农业将走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化、可持续化道路。打造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是站稳脚跟的关键;树立品牌观念,不断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景点的到访率和回访率;旅游农业的未来发展应与餐饮业、住宿业、交通、商业等联合,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的经营方式;旅游农业与生态、科技的紧密结合,走可持续健康发展道路。总而言之,我国旅游农业的贸易发展前景广阔,丰厚的资源和优势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加强。
现针对当前我国旅游农业出口贸易严峻形势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一)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大力发展旅游农业
由于国外旅游农业起步较早,有些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旅游农业发展模式和服务体系,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有利于推动我国旅游农业的快速发展。
首先,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稳定旅游农业的地位。纵观国外旅游农业的发展经验,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在于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政府力量融入旅游农业的发展,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政府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规划、管理、宣传、保障等方面。政策上要倾斜,如设立发展基金、增加补贴和投入,减免税费等鼓励企业的旅游农业的开发。制定有利于旅游农业出口贸易的有利政策,实施出口退税政策,降低旅游出口企业的成本。[5]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交通,建立乡村GPS指引行车系统,为国外游客找寻目的地提供便利。此外,宣传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欧盟建立专门的旅游网站,为世界各国人民去旅游提供了的指引。我国政府也应通过网络、新闻媒体等宣传渠道加强对我国境内旅游的宣传,扩大旅游市场。针对乡村旅游可以推广“绿色村庄体验”、“农业节”等,提升我国旅游农业的整体形象。
其次,发展形势多样的旅游农业,满足游客需求。旅游农业的未来发展必定是多样化的,单一的旅游形式很难吸引游客的眼光。如美国推出的西红柿节、土豆节等,一些农场开展的骑马、登山、玉米地迷宫等,极大的丰富了旅游农业的内容与形式。我国也可结合各地区的特色,将先进经验与本地特色融合,形成多样化、综合化的旅游农业配套体系。
(二)全方位推进旅游农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多方位,多角度完善我国旅游农业,不断提高其对国外游客的吸引力以及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首先,要加强旅游与文化的融合。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是我国特有的珍宝。旅游农业的发展应充分发挥文化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旅游业本质上属于文化活动,境外旅游的互动正是国家文化的交流过程。通过开展深刻文化内涵的旅游形式让外国游客感受到中华悠久文化和丰富的民族习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如我国桂林的“印象刘三姐”,借助电影《刘三姐》在东南亚各地的宣传,成为吸引外国游客来桂林的元素,宣传文化的同时提升了国际知名度,带动了当地旅游的发展。其次,培育国际化的龙头企业。我国旅游农业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是缺少规模企业的支撑,龙头企业能够发挥其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旅游农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不仅要具备特色资源,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旅游强国的重要标志。因此,我国旅游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需培育更为优质、实力更加雄厚的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作用,优化市场环境。再次,创造良好的旅游服务出口外部环境。充分考虑游客的心理因素,游客在选择一个地点时,要考虑距离、交通、服务、人民、产品、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一般情况下,游客更倾向于形象好、地位高、环境安定的地方作为旅游目的地。因此,扩大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地位是我国旅游农业出口贸易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由此,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树立友好形象,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
(三)挖掘潜力市场,扩大入境游客地域范围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挖掘潜力市场。当前我国境外游客主要源自几个国家,覆盖范围提升空间很大,为促进我国旅游贸易的平衡发展,需要不断挖掘潜力市场,扩大地域范围。如当前,东盟、欧盟、印度、俄罗斯、美国等具有较大开发潜力。[6]东盟是我国入境旅游游客的主要来源,随着我国与东盟地区的合作加强,为拓展客源奠定了良好基础。俄罗斯与我国关系较好,交往频繁,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印度人口众多,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国民出境旅游人数增长迅速,且游客的旅游休闲意识很强。为此,我国应做好旅游服务工作,为入境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增加口碑宣传。除了以上国家外,我国还应拓展南美和非洲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促进我国旅游贸易多元化发展,提高抗风险能力。另外,将旅游贸易发展上升为战略高度,促进出口贸易增长。我国出境旅游的需求日益高涨,规模不断增加,出境旅游市场庞大。我国可以借助这一发展机遇,采取用出境旅游换取入境旅游的策略,签订旅游协议,为入境旅游创造优势条件,方便外国游客到我国境内旅游。
简言之,我国旅游农业出口贸易的前景广阔,但形势严峻,由于我国旅游农业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挥政府的引导、支持和宣传作用,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农业,增加文化内涵。全方位推进旅游农业的发展,提高其对境外游客的新引力,提高我国旅游农业在激烈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扩大旅游市场,加强与他国的合作与交流,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完善旅游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