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中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9-01-09党晶晶
◎党晶晶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我国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其出现背景下看,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造成了农村空心化、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1]。因此,国家从农村地区发展实际出发,提出了美丽乡村战略,这一战略实施能够为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取到更多政策和资源,特别是对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而言,不仅能够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同时还能够引导三产健康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就是要从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出发,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在生态环境不遭受破坏前提下,通过农村地区整体发展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整体目标。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必然会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能够确保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农村文化和生态得以保护,经济功能得以延伸。
一、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现状
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二者具有紧密联系,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从这个层面来看,我们有必要厘清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科学内涵,为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一)当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现状
美丽乡村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手段,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落实“三农”工作的重要方法。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政治、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的政策支持和项目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第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为有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国家财政和地方政府投资支持下,全国农业领域固定投资增长明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新改公路超过98万公里,全国乡镇公路硬化率超过99%,建制村村路硬化率超过96.7%。同时,在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等方面,农村地区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为农民幸福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治理是其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近年来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加强了村屯绿化和村容整洁工作。截止到2006年年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已经超过60%,预计到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将会超过90%,届时将会极大提升农村人居生活环境[2]。
第三,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在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下,农业转型升级明显,特别是现代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06年年底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各类经营主体超过30万个,累计接待旅游人数超过21亿人次,实现营业性收入超过5700亿元,同时也解决了农村地区超过800万人的就业问题,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第四,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在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下,乡镇文化站和群众业余文化团体数量明显增加,特别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传承和保护,很多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大量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文化资源得到了深入挖掘和保护。可以说,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不仅让农村特色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同时也为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
总之,当前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这也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当前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投入,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极大的促进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但从当前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现状看,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矛盾。
第一,农村地区生产要素流通不畅,虽然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农村与城市之间在生产要素流通方面更加顺畅,但与农村地区实际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还存在严重缺陷问题。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领域需要更多创新型人才对农业发展进行科学管理,但由于当前农村地区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员都比较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提升[4]。此外,由于农村地区融资规模相对有限,各类资本向农村地区倾斜力度不够,导致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度相对较低。
第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生产融合发展重要基础,但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不够完善。一方面,农村交通条件相对较差,虽然各类公路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村村通,但在公路质量和后期维护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在水利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由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很难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农村三产有效融合的难度。
第三,农村产业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联系不够紧密。要想实现农村三产有效融合,必须首先实现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进行拓展和完善,但当前在农村三产融合过程中一般都以一二产业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融合为主,缺少二、三产业一、三产业的有效融合,不仅很难催生出符合农业产业发展的新业态,同时也很难实现农业产业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共同作用的发挥。此外,在品牌建设方面,由于缺少相应的技术指导,加之多数农村企业对品牌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我国农村地区很多企业都没有形成品牌效应,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仍然以低端农产品加工为主,这样既不利于企业品牌打造,也很难提升农村企业产品附加值,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村三产有效融合。
第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各个主体之间缺少利益协调机制。当前我国在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参与主体多为农产品龙头企业、各类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为主,各个主体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利益连接和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最终导致大部分利润难以留在农村,农民增收效果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此外,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利益联结机制还相对分散,广大农户虽然是农产品生产的最重要主体,但在价格和利益分配方面并不具有话语权。特别是很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在信息和资源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在利益分配农户很难获得公平对待,不仅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发展,最终导致农村三产融合困难重重。
最后,农村生产融合还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虽然十八大以来,我国针对“三农”问题出台了大量政策文件,但很多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政策对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更多是从战略和宏观层面进行指导,提出的多是指导思想与方针政策,对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还缺乏微观指导,对农村三产发展支持政策还不够具体和完善[5]。特别是很少有省、市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在缺乏政策支持前提下,本身农业就是弱势产业很难获得政府和社会足够关注,对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将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耦合性及发展对策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村产业投入力度,加速了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可以说,当前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一)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三产融合的耦合性
农村三产融合是农村产业发展与农村功能的有效融合,是在农业发展基础之上,实现的一、二、三产业一体化发展,通过培育农业产业新业态,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村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可持续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都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让农民富起来,让农村强起来。
一方面,农村三产融合能够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搭建桥梁和渠道,在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整合农村现有资源,有利于农村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加速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能够为美丽乡村建设创造更多的实践主体,特别是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农业发展,同时也为推进农村地区产业转型,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多元化主体保障[3]。另一方面,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有助于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更加强调农村功能的实现,更加注重产业与农村融合发展,通过构建以村促产,以产带村发展模式,最大限度的为农村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同时也为美丽乡村建设良好的经济基础。此外,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能够更好实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文化传承,在农村生产融合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农业产业新业态,而这种新业态的形成必然源于农村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可以说,农业产业新业态将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地区自然环境保护和人文生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农业产业新业态发展过程中能够实现农村、农民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二)美丽乡村建设中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对策
十八大以来,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总体指引下,农村产业发展结构日趋完善,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了农业多功能性,催生出了农业产业新业态,对于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经济基础和产业保障,为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矛盾,因此应该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更为多元化的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农村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引导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为实现陈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首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三产有效融合的重要基础,在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金融资本供给,满足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大量的资金需求,同时也为农村道路、桥梁、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此外,政府应该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向农业领域倾斜,引导农村地区民间资本规范化发展,增加农村金融资本供给量。通过资本的有效供给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扎实的资金保障,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能够有力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其次,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对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而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既是农村三产融合的主要推动者,同时也是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实施者。因此,在农村三产融合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加强对广大农户的培训和教育,进一步提升农户的生产经营能力,继续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让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不仅能够牢牢抓住农村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同时还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户在利益分配过程中的话语权,只有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才能够更好的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6]。
再次,完善相应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村三农融合最终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切实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在农村三产融合过程中应该构建更为多元化的参与主体,完善相应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风险共担、互惠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在具体操作层面:要构建和完善订单农业信用体系,政府应该加强对订单农业发展的规范和监管,完善订单的追溯管理体系,尽量减少订单违约现象,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要鼓励农户参与到农业合作社之中,明确相应利益分配机制,理顺产权责关系,让农民真正的参与到农业产业链之中,实现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第四,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农业龙头企业能够将各个产业进行有效串联,实现产业链延伸与整合。对于产业融合发展而言,龙头企业既肩负加工销售任务,同时也承担着科技推广、信息传递和市场拓展等重要责任。因此,在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和辐射带动,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和产品附加值。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时代,农业龙头企业与互联网的有效融合,能够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第五,加强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在农村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但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土地开发滥用无度、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不仅破坏了农村居民的良好生态环境,同时也影响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因此,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农业的综合性开发,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在坚守保护生态环境的底线前提下,实现农村资源的有效利用。
最后,应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是农村生产融合发展的基础,在农村融合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快农业技术革新步伐,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要素利用效率,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基础上,通过农业科技成果创新,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在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应该鼓励和引入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完善科技创新推广制度,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训和教育,缩短农业技术从实验室到农业生产之间的时空距离,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三产融合发展提供科技助力。
总之,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时也积极促进了农村地区产业发展。随着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也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经济基础。因此,有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策略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特别是要打牢农业基础,提升农业发展竞争力,进而推进农村三产有效融合,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