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锦稻蟹综合种养技术对农业全产业链构建的启示

2019-01-09刘芳林

农业经济 2019年8期
关键词:盘锦河蟹种养

◎刘芳林

为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布置了七项具体工作:一要聚力精准政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二要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三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四要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五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六要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七要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七项工作各有偏重,组成了实现乡村振兴,做好“三农”工作的完整系统。正如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这七项工作中的重点在于使农民增收,而农民增收则必然依托于农业发展。

一、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需有效进行。而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贯穿于农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正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阻碍因素。

(一)生产环节难以满足对农业供给的新需求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新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伴随着对农产品需求的提升,因为消费理念和消费能力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而提升的。也源于此,当前对于经济作物、高档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等的需求越来越多。得益于“地球村”的全球发展趋势,人们的消费需求已经突破国界得以实现。而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导致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趋势,城镇居民数量增多。而城镇居民在消费结构和消费数量上与农村居民不同,具体来说,城镇居民在肉、禽、蛋、奶以及海产品上的消费,在占日常消费比例和消费数量这两个值上都要远超农村居民,这也导致了我国对玉米需求的增多、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玉米进口数量的增多。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并没有对以上所述的需求的新变化做出适时、足够的应对。农产品生产没有实现绿色、环保,生产结构和生产种类单一。不仅如此,农业还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污染问题,无论是耕地还是渔业都面临这个问题。因此,在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合理确定内陆水域养殖规模,压减近海、湖库过密网箱养殖,推进海洋牧场建设,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降低江河湖泊和近海渔业捕捞强度,全面实施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区禁捕。”农业在生产环节存在的上述问题,使国家在部署农业发展时,明确提出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加工环节难以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

农业经济发展必须实现两个链条的构建,一是不断提升的农产品价值链,二是不断发展的农业产业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就是为实现这两个链条的构建提出了实现路径,也是针对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农业要想实现足以助力农民实现小康生活的目标,必须在保质保量完成农产品生产的基础上,延长农业产业链。当前我国农业在第一步的生产环节上就存在问题,在加工环节不仅重复着生产环节的问题,还体现了加工环节特有的问题。加工环节存在工艺简单、污染严重等问题,而且加工企业小且分散,不能实现规模经济和技术升级。导致农业在加工环节不仅没有实现价值增值,没有满足升级的消费需求,还造成污染和浪费。较为成功的加工企业也多为大企业,使农民仅能获取农产品作为加工原材料的低价值收益。加工环节较低的技术水平不能保持农产品的质量,限制了农业产业链中销售环节的顺利进行。正是存在这样的问题,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并且要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三)销售环节难以完成最后全产业链增值

任何商品只有成功的完成销售环节,才能实现价值的增值。销售环节是农业产业链的最后一个环节,使丰产的农产品转变为丰厚的利润是销售环节亟需解决的难题。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在销售环节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不对称发生在农民与市场之间和农民与消费者之间。在农产品的消费中,消费者为较高的价格买单,而农民只得到了较低的初级价值。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近几年对于丰产农产品销售困难的报道时有发生,涉及到的农产品品种繁多,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二、创新农业增收模式的盘锦稻蟹综合种养

辽宁省盘锦市下辖的盘山县,位于辽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境内有大辽河、双台子河等13条河流。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的河流资源,使盘山县境内沟渠纵横,广布沼泽洼地,同时在沿海地带多滩涂。结合这样的资源条件,盘山县探索出了一条农业增收的新路径。2009年,盘山县在全国渔业科技入户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为在全国首推稻田渔业模式示范县和北方河蟹产业发展重点县,将种养结合的盘山模式进行了经验交流,农业部也将“盘山模式”向全国进行推广。

“盘山模式”将农业增收的重点放在了稻田养蟹上,经过不断的总结发展,形成了“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的“盘山模式”。总结来说,这种模式就是:“水稻+水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也就是被农业部专家们认证的“1+1=4”的稻蟹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盘山模式”的成功最先在盘锦市得以推广,并且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截至2018年,河蟹养殖面积160万亩,其中稻田58万亩,苇田80万亩,产量达7.2万吨,居全国地级市之首,被誉为“中国河蟹第一市”。

三、稻蟹综合种养技术对农业全产业链构建的启示

在盘锦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稻蟹综合种养技术不断发展,为解决我国农业发展全产业链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一)生产环节注重绿色生态化

绿色生态是稻蟹综合种养的必备条件,放养了河蟹的稻田是不能打农药和施用化肥的,以此留下的杂草、水草、绿萍和叶蝉等害虫,成为了河蟹最佳的食物来源。而河蟹不仅吃掉了这些绿色生态的食物,而且还以排泄物来滋养农田,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方面水稻不用农药和化肥是绿色生态化的,另一方面河蟹没有食用含有添加剂的人工饲料是绿色生态化的。同时,水稻种植的无农药和化肥,也减少了对土地和水的污染。在这种绿色生态化环境下生产的大米和河蟹完全满足了不断增长和提升的消费需求,也就可以获得消费者为追求绿色生态所愿意支付的较高的成本,使农民增收。这种增收是具有激励作用的,会带动更多的农户复制这样的生产过程。规模的扩大进一步提高了知名度,也促使了种养大户等农业带头人的出现,并且促进了土地流转,形成了生产的正向激励循环链条。

(二)加工环节探索深加工

河蟹和其它渔业产品是一样的,新鲜既是它最大的优势,也是它最大的制约因素。因此,渔业产品的深加工成为打破制约瓶颈的最佳选择。得益于不断实现的技术创新,盘锦在河蟹深加工上,已经发展出了多品种多口味的河蟹产品,包括蟹油、蟹酱、蟹饼等。河蟹深加工的发展,不仅带来了产品的丰富,也促进了冷链物流体系的发展。同样在加工环节也要坚持绿色生态的理念,从精深加工到冷藏保鲜设施的使用。河蟹加工环节的成功探索,在提升河蟹附加值的同时,也为其它产品探索了成功的经验,提供了更多的产品得以使用的逐步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

(三)销售环节实现与时俱进

为实现河蟹产业的增殖,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满足更高的消费需求,盘锦河蟹在销售环节实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一方面,盘锦积极打造河蟹品牌,以品牌的力量助力产品增值价值的实现。同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通过参与、承办各种大赛、节日活动等方式,将盘锦河蟹品牌推出辽宁省,推向全中国。另一方面,寻求线上销售。利用天猫、京东等有影响力的网购平台,拓宽销售渠道。盘锦大洼区将销售环节与生产环节相结合,迎合消费者对于绿色生态的消费需求,让消费者亲自参与到稻蟹综合种养过程中,创新实践了“互联网+认养农业”。消费者交纳一定费用后,就享有了一块稻田一年的使用权,可亲自来种植,体验干农活,也可让当地农民进行托管种植,自己通过手机APP实时观看、查看种植情况,真正确保自己在丰收季后,可以食用到绿色生态的大米和河蟹。

(四)以科技为坚强后盾

盘锦河蟹对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科技的使用和依赖,为其长远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生产环节的科学育种,是盘锦河蟹成功的首要环节,决定了其他环节能否顺利进行,盘锦也是一直都将科技运用于育种环节,无论是河蟹还是水稻都经过不断的科技加持。盘锦的水稻新品种,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河蟹的标准化方式养殖,使河蟹产量和质量都得以稳定上升。加工环节更是完全依赖于科技发展。销售环节将传统销售与电商相结合,线下与线上同步进行,将“互联网+农业”模式应用在河蟹和稻米的销售上,大洼的认养农业更是使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相得益彰,彰显了传统农业的活力以及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盘锦河蟹种养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空中俯瞰辽宁盘锦血色海滩 多彩画卷美得惊艳
下一站,盘锦
“盘锦大米”品牌价值荣登全国大米品牌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