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乡村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研究

2019-01-09张才志

农业经济 2019年8期
关键词:价值农村建设

◎张才志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为农村文化繁荣创造了条件。乡村振兴需要两条腿走路,即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并行,而乡村文化建设又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说,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文化建设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而农村地区矛盾更加突出,受历史因素影响,农村文化生活淡薄,且我国农村地区分布广泛,不同地区之间的乡村文化和乡土风情存在较大差异,乡村文化建设更为复杂。为了从整体上规划乡村文化建设,应在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明确乡村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通过重塑和整合当前乡村社会关系和主流价值观来推进乡村文化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动力和保障。

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乡村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任务。当前,我国仍然是农业大国,乡土社会和乡土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实现具有深远意义,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优先发展,乡村发展需要产业支撑,同时也需要文化建设,摒弃乡村生活陋习,弘扬乡土气息和传统文化,在乡村治理基础之上加强农村地区得治法治和自治有效融合,进一步提升村民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同时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使乡村社会形成和睦、和谐的乡风乡俗[1]。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通过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提升人民的道德观念,只有完成上述两个目标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才能够更好地落实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融入国家的大家庭之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也是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既是从当前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情况角度出发的,也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代要求出发。中国要想发展,首先要发展乡村;中国要想实现小康社会,农村地区更要实现小康社会;中国要想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则需要构建更为完善的乡村文化。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支撑,而乡村文化在建设过程中还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诸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弱化,乡村文化缺乏活力,人口结构问题导致文化载体弱化,农村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乡村文化价值取向失范,法治和德治融合不够紧密等等。

第一,乡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弱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乡村文化建设受到严重的冲击。虽然十八大以来,国家更加重视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但当前我国农民群体话语权还相对较弱,缺少发声渠道和平台,加之国家对于农村和农民意识形态领域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弱化严重。同时,由于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长期受到二元制结构影响,乡村文化建设滞后于城市文化建设,因此,广大农民与城市居民在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城乡文化差距阻碍了城乡文化有效融合,优秀的乡村文化得不到城市文化认可,城市文化也难以渗透到乡村文化建设之中,这种文化的不融合性对乡村文化建设价值取向产生了严重影响。

第二,人口结构问题导致乡村文化缺乏活力。乡村文化的活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人口规模,在城镇化和城市化不断推动下,农村人口大量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原有的农村文化活动由于人口减少而丧失原有活力。由于农村人口大量流失,传统家庭式的文化传承方式被打破,文化交流互动也随之减少,单一的文化交流活动很难激发起广大农民群众建设乡村文化热情。特别是广大西部地区乡村文化退化更加严重,只有在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才能看到乡村文化生机[2]。当前,我国多数农村人口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农村人口老幼化非常严重,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很难承担起乡村文化载体重任,由于缺少乡村文化建设平台和渠道,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宗族和村落内部传播和影响不断下降,而相反赌博和非法传教成为影响乡村文化重要内容,乡风民俗作用越来越弱。

第三,乡村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乡村文化产品供给,从性质上看,产品供给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市场主体提供的商品;另一方面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商品供给主要由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而决定,公共产品供给主要由政府提供,其变化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小。乡村文化产品供给属于公共产品范畴,因此在供给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产品供给投入相对较大,如果企业深入这一领域,很难在短期内获得效益。因此乡村文化产品供给主要由政府来实施,但由于基层政府财政相对有限,基础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相对滞后,文化产品供给相对单一,政府提供的文化产品很难满足农村人口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最终导致农村文化产品供给和信息化建设迟滞。

第四,乡村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失范。稳定的乡村社会结构是乡村文化传承的基础,而在乡村人口大量流失的前提下,乡村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结构和传播形式都受到了极大影响,乡村文化建设长期以熟人社会为基础,熟人社会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使得乡村文化建设价值取向发生改变。但由于农村人口流失乡村社会结构被打破,乡村文化建设价值取向出现失范时很难得到及时纠正和重塑,特别是由于农村地区家庭长期缺少青壮年成员,使整个家庭结构出现扭曲,很多不正当的理念在整个社会不断传播和扩散。

第五,乡村治理模式的发展变化影响法治和德治的有效融合。当前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由于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缺乏和道德文化传承弱化,导致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法治和德治难以有效融合,很难发挥出传统家庭、宗族和村落对农民主体的道德约束作用;同时由于法制观念落后,法律制度对不良行为的惩戒作用也比较薄弱。从德治层面看,由于基层政府在具体工作开展中过于程式化,以德服人、以人为本理念落实不够。加之广大农村居民对于传统道德文化缺乏有效认知,导致道德自律下降。同时,法律本身由于程序过于复杂,法律途径解决成本过高,导致很多农村居民不愿意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纠纷和问题。由于上述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地区村民和基层组织出现了很多道德失范问题,这不仅不利于乡村治理推进,同时也不利于乡村文化建设。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乡村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乡村文化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当前乡村文化建设价值取向可以概括为多维性、人本性、先进性三个基本维度,这些维度共同组成乡村文化建设价值取向,并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不断向前。

第一,多维和谐价值取向维度。这一维度主要包含经济文化和谐、道德利益和谐、农村社会人际关系和谐。从经济和文化和谐角度看,经济和文化和谐是整个农村发展的主要方面,随着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经济文化一体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趋势,经济和文化两种因素在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成为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活动中文化因素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不仅能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也能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3]。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吸取了很多经济成分和科技力量,这让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覆盖范围也不断扩大。从道德和利益和谐层面看,道德和利益是贯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层面,其表现为义与利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之前,整个社会舆论向导是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具体到个人层面,要求个体只讲奉献、不讲报酬,个人利益被不断压缩。而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受到多元文化思维的冲击,部分个体出现了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这也不是我们所应该倡导的。我们应该在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又要重视物质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倡新风尚。从农村社会人际关系和谐角度看,传统的农村人际关系更加推崇信任、互惠和义务,在农村社会人际关系中熟悉和亲密让整个农村社会显得更为稳定,但当前农村人际关系呈现复杂化形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乡村文化建设的走向。

第二,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维度。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党和国家开展的一切活动应该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为根本宗旨。广大农村进行的文化建设应该以促进广大农村居民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根本价值取向。以人为本价值理念要求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多数人的利益为根本,确定人在世界中的价值和意义。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确保乡村文化建设要以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为出发点,就是要充分依托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创新精神,广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4]。在文化产品供给和文化作品创作上要反映和贴近广大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通过乡村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民素质,保障农民文化权益。

第三,先进性价值取向维度。文化建设应该坚持先进性价值取向,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一是要不断积累和挖掘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在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过程中应该加以鲜明的批判;三是要创造出具有个性化的先进文化;四是乡村文化要具有很强的推广普及性,能够经得起广大人民的检验,能够经得起时代的检验。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批判是保证农村先进文化正确性和科学性的基础;同时对乡村文化加以创新和创造,是确保乡村文化建设能够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被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大众文化。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对乡村文化的管理,在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综合评估和考虑乡村文化产业化发展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要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到市场体系之中,将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有效融合,实现文化市场的大繁荣、大发展。同时通过对文化市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乡村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断前进。

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乡村文化建设价值取向的实践路径

乡村文化建设价值取向决定了乡村文化建设的方向和趋势,乡村文化建设价值取向的确定并不是凭空捏造的,它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创造于乡村振兴战略伟大实践之中,有且只有在文化建设中才能实现价值取向的重要意义。如果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明确价值取向那么,乡村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方向。

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多个维度,既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层面,同时也要考虑农村社会人际关系层面,可以说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就是世世代代农民在不断创造实践过程中积累的智慧结晶,乡村文化是维系整个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纽带,在协调农村人系和社会关系中发挥重大作用[5]。乡村文化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主体多以农民群众为主,由于缺少对文化建设的反思和批判,导致乡村文化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继承一些封建愚昧和迷信思想。在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进一步提升明辨是非能力。通过有效的教育和宣传,让广大农民朋友能够确立起正确的行为规范和标准,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意识辨别能力,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的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之中,并且真正受益。

第二,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乡村文化产品供给。国家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对乡村文化基础投入,构建起更为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这就需要在国家投入基础之上,各地要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支持本地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对乡镇和村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更好的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文化基础设施需求。同时政府还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乡村地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为广大农民群众营造良好的文化软环境,特别是要充分利用财政杠杆的作用引导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向农村地区发展,进一步提升有实力的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之中,不断丰富乡村文化产品供给。

第三,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乡村文化共同体。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发展史的农业古国,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主要以乡村为代表并汇聚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乡村文化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乡村文化共同体是乡村经济社会共同体的延伸,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乡土文化的核心,对于稳定乡村文化共同体,推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受到农村人口流失和人口结构变化影响,乡村文化共同体受到了严重冲击。因此有必要通过有效途径实现乡村文化共同体的自我巩固和良性发展,特别是要依托家族为核心通过家风文化建设,进一步巩固和稳定乡村文化共同体。同时要充分发挥乡村宗族力量和家族文化作用,推动农村社会熟人之间的多向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农村社会群体对于文化共同体构建的认同度,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和发展。

总之,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既需要推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需要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明确自身价值取向,通过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乡村文化共同体,充分挖掘利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进一步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更好地发挥乡村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促进作用,为实现农村地区全面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价值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