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实施网络音乐课程 助力教师核心素养发展
2019-01-08刘稳
刘稳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发布,明确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回答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是,由谁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具备和发展哪些核心素养,这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问题。
在诸多教师发展核心素养中,学科教学素养是教师课堂教学中运用最多且直接指向教学效果的基本素养。因此,助力音乐教师的核心素养发展,着力点应定位为音乐学科教学素养。音乐学科教学素养包括音乐学科的素养、音乐教学的素养、教学情境创设的素养,还包括对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的素养等。
那么,下一个问题是:如何助力教师具备和发展这些核心素养?应该考虑的因素是多元的,可以尝试的路径是多样的,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必须要面对和思考的,因为它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元的思维和更有效的路径,那就是我们身处的时代。我们身处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方兴未艾……我们把这个时代叫做移动互联时代。所有的这些,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做好教师发展核心素养工作的契机在哪里?基于对教师核心素养重要性的认识和对移动互联时代特点的理解和思考,从2016年开始,西城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部艺术教研室带领一线音乐骨干教师开发实施网络音乐课程,助力师生核心素养发展。这个研究课题聚焦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直指音乐教师核心素养的發展。
依托网络开发音乐课程,就有一个网络平台选择的问题,课题组选择在微信上开发实施网络课程。西城教育研修学院艺术学科教研室在学院信息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推送公众号“乐动心声”的形式,从2016年3月起开设了系列网络微课程。
网络音乐课程的设计开发,基于西城音乐教育多年来一直秉承的“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服务,为提高教师的高效教学能力服务”的研修工作宗旨,努力实现“以音乐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达成”的工作目标,并在研修模式上进行探索和实践,期望通过这项工作,尝试互联网背景下立体研修的转型,同时,直指音乐教师专业研修的空白领域,开发适合中学音乐教师教学应用、切实提高音乐教师学科教学素养的研修课程。
至今,“乐动心声”已经开发实施了GarageBand分享音乐、葫芦丝课堂教学、八音畅享—江南丝竹、国粹艺术京剧等7个专题70期网络课程。这些网络课程,从音乐学习所必须的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尊重音乐艺术本质,按照音乐学习的规律,用公众号推送经典音乐音视频、音乐知识、网络测试、练习曲谱等,系列分享音乐课堂教学中知识、技能教学的成功实践,并且关注和探讨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发展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策略。
以网络课程《丝韵悠长——课堂民族乐器葫芦丝教学》为例。做这个专题,首先基于这样的认识:葫芦丝是承载了深厚民族音乐文化的乐器,非常适合初中的器乐进课堂以及高中的演奏模块教学。音乐教师们对于学习演奏葫芦丝并将其引入课堂教学的愿望是非常迫切的。从教师的教学需求出发,这个专题设计了9期网课。第一期了解认识乐器,第二期能够奏响乐器,之后能更优美细腻地演奏乐器,再进而通过葫芦丝教学示范课例(片段)增长音乐学科的教学素养,如辨听能力、观察能力、分析乐谱能力的培养以及器乐教学规律性问题的把握等。该专题网络课程的设计从音乐教学入手,在层层递进、层层深入的过程中,教师体验并思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策略,教师们的教学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不断提高。
再以《京剧》专题研修为例。京剧经典唱段及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习是研修工作的重要内容,其目标为补专业、研教法、助教学。研修课程的实施策略是虚实结合。按照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进行划分,将经典唱段的研习和一小部分课堂教学研究的内容等实操性极强的内容放到现实研修中,采用全员或分组分层的形式进行学习并以同行展示的方式进行学习汇报。将更多属于审美感知、文化理解的相关内容放到公众号中,线上线下结合,不仅突出了京剧研修重点,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研修的内容。每一期京剧网课都是从教师的教学需求和专业发展出发,精心设计编辑的原创作品。
例如,网络课程特别强化评价意识,9期网络课程中安排了两次检测。在2017年11月测试中有这样的设问:“你知道莎士比亚《奥赛罗》的故事吧,如果把它改编为京剧,用什么行当扮演他合适?”看上去简单的一个选择题,其中却蕴含着传统文化有效传承的问题。京剧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核心是精神,是思维。只有在这个层面上,教师们想到了、做到了、传承了,才能真正做到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这正是“乐动心声”网络课程最重要的目标——启发教学思维,引领深度学习。前面提到的关于《奥赛罗》行当的问题,正是一种教学思维的启发、深度学习的引领。课题组希望教师们把京剧放到世界的舞台上欣赏——京剧不仅仅演中国的帝王将相、悲欢离合,也可以表现人类的大情怀,表现其他经典戏剧版本。普契尼可以根据中国故事谱写《图兰朵》,中国人是否可以创作京剧版的《奥赛罗》呢?这就是一种大胆探究的思维引领和精神启示。音乐教师都知道京剧的行当分“生旦净末丑”,但是是否知道每个行当到底什么讲究,什么门道,是否真正把握了?只有把握其真谛才能设计好剧中的人物行当。这是在引领教师对已知进行深度再研究,并用已知来探寻传统文化中的未知。只有具备这样的意识和能力,具备这样的学科素养,教师们才能更好地胜任未来的教育。
专家点评
赵建国(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当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三方协作,共同促进教师成长,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师首先要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和基础。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师也可以用核心素养来衡量自身的学习和成长。作为教师,要对学生核心素养有自己的理解,要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而不懈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为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指明了方向。
那么,教师的专业成长依靠什么?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教师成长搭建“舞台”。比如,海淀区教育系统举办的美育成果汇演,对艺术教师而言就是一个很好的舞台。教师们通过亲身参与和指导学生的参与,获得了专业成长。其次,教研部门要搭建能让教师获得成长的“平台”。这个平台无论是通过何种形式,都是要让教师被赋能,使教师在自身提升的同时,让学生能有实际的突破。最后,学校要为教师搭建好“讲台”。学校应该关注学生成长,关注课堂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关注体育艺术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收获幸福人生的重要价值。
编辑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