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2019-01-08高巍韩苗苗刘瑞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国际经验教材建设

高巍 韩苗苗 刘瑞

[摘要]劳动与技术教材规定了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是教师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内容载体和方法依据,对于开展劳动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基于国际视角,从教材开发主体与审定、教材内容选取、教材编制、教材来源四个维度介绍了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经验。针对我国劳技教材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建议:扩展教材开发主体,推行教材审定规范;秉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内容发展观;渗透科学性与人文性相融合的教材编制观;拓展教材供给渠道,鼓励校本教材开发。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教育;教材建设;国际经验

[中图分类号] G40-015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制定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当前,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规范实施与全面推进尚处探索阶段,主要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开展。而全国各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主要依托教育部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并无统一教材。教材能够系统反映学科内容,是学生系统获得知识和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虽然有些省(市)出版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统一教材, 并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纳入其中, 但是有关劳动与技术的内容往往停留于单纯的体力劳动和落后的技术层面, 教学内容单调乏味, 脱离现实生活和科技的发展。

劳动与技术教材狭义上一般指学生使用的教科书。本文取其广义,即在具体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使用的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与载体,其中包括教科书、教师参考用书、配套的操作材料等。文章从国际比较的视域出发,介绍日本、英国和德国等国家关于劳动技术教材建设的经验,以期为我国建设高质量、多元化的劳动与技术教材体系提供借鉴。

劳动与技术教材建设的域外视点

劳动与技术教育日益成为当代国际课程改革的研究趋势与研究热点。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在基础教育中开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劳动技术教育类课程。[1]孙智昌的一份调查研究显示,不开设劳动技术课的国家只有11个,占71个国家的15.5%。[2]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在劳动与技术教育教材的开发主體与审定、教材内容的选取、教材编制特点、教材来源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教材开发:主体多样、审定规范

国外劳动与技术教育教材的开发主体多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和行业专家构成了德国劳动技术教科书的主要编制队伍,劳动技术教学配套材料和操作包由相关的工厂和企业专门生产。[3]德国并无统编教材, 而是由各州结合自己的情况按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自编教材。[4]此外,各州编制的教材也基本是纲要性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兴趣需要进行教材的二度开发。日本非常重视家政科等劳动技术教育教材的研发,其开发主体包含大学教授、研究员以及中小学校长、一线教师等。

确保教材审定的规范与流程规范,有利于提升劳动与技术教材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日本的劳动技术教材开发,具有一套明确的审定制度。首先,由民间作者提出申请,文部省进行审定,审定合格后由民间出版社出版。其次,地方教育委员会对各版教科书的适宜性进行调查研究,从中选择最适合本地区学生使用的教科书。[5]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与参与权,教科书的选用工作必须向学生的监护人等广泛开放。

2.教材内容:“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教材是学生发展需求与培养目标的“缩影”,教材内容的选取必须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教材内容要关注时代发展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引领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德国明确规定,玻璃纤维强化塑料、聚氨脂泡沫塑料等材料一律不准作为教学材料。[6]与德国相似,“安全第一”也始终是澳大利亚在选择教材内容时的黄金法则。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与经济、劳动与家政、劳动与职业等逐渐进入德国劳动技术教学领域。[7]

英国劳技教材内容涉及领域广、与时俱进,较大程度满足了社会及学生发展的需求。机器部件制作和加工、电子工艺课程、家务劳动、建筑修理和装修、社会生产部门的劳动和职业选择、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构成英国高一年级劳技教材的主要内容。[8]

3.教材编制:科学人文、螺旋上升

东京书籍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小学家政教科书《新编新生活》,每章附有大量最新彩色图片和图表,并标明出处和年代,数量多、信息量大,简单易懂,直观生动。[9]例如,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直观立体化地介绍了煮饭的详细过程。同时提倡淘米水的二次利用,呼吁保护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10]日本初中阶段家政课教科书《技术·家庭》包含“技术篇”和“家庭篇”两册,从社会、环境和经济三个领域,及人类共生、人权与健康安全、信息与通信技术、文化多样性、人与自然共生、自然灾害预防、环境保护、空间节省和资源节约九个主题,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1]此外,我国学者苏春鹏在2015年参观神户大学附属明石小学五年级“回顾家庭生活之手工缝纫的方法”的课堂后,在其论文中介绍了日本家政科专家们设计的作业题——“练习布”。[12]“练习布”将理论知识讲解与动手操作融为一体,直观地呈现了每一项缝纫作业的图解操作步骤,学生在听完讲解后可以根据“练习布”上的图解提示自主完成。

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是韩国家政教科书的擅长之处。教科书导入部分丰富多彩,包括“打开想法”“团员的目标”和“与学生的联系”等。其中包括正文的内容、图片、图表等视觉资料,多样的补充资料,活动课题,网络网站,博物馆,展示馆等学习信息及与学习内容有关领域的最新信息介绍等。[13]

“螺旋式”上升是英国“设计与技术”课程内容的主要设计方式,教材内容强调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涉及该课程要接触的若干知识领域,每一知识领域的广度、深度随着年级的增加呈现螺旋式上升。以“食品工程”为例,了解各种蔬菜和水果的营养成分、逐步学习制作沙拉,是小学一年级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制作超市出售的速冻食品、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学习如何控制食品的保质期等相关知识,是高中阶段的主要内容。[14]

4.教材供给:来源多样、形式各异

学校统一定制是英国“设计与技术”课程材料来源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学习重复利用产品时自备材料也有助于解决操作材料匮乏的难题。此外,政府部门设立了专门的材料供应站,学校可以在办公时间内前往各地委托的供应站进行采购。[15]

德国的劳技教育没有统一的国家教材,也没有统一的州教材。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由地从教育出版社所提供的书单中选择教材,提出申请后,由教育行政部门免费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使用学习资料,对某些教学内容则采用发放讲义的形式。[16]此外,学校一般采取上课发书、下课收书以及各年级、各班级轮流使用教科书的形式来提高教科书的利用率。

日本义务教育阶段的教科书(包括家政教材在内)均免费提供。在2000年中小学教科书无偿供应计划中,仅预算额就达426亿日元,给全国1152万名中小学生免费提供1亿1938万册教科书。[17]全日制高中的教材为自费,但价格比市场同类书籍要低。

国际劳动与技术教育教材建设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可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不断反思、总结、完善我国劳技教材体系的建设。

1.扩展教材开发主体,推行教材审定规范

教材的编制不仅要融合专家、一线教师、学生的想法,还应广泛发动社会力量,鼓励更多的企业开发、生产劳技教育配套操作教材,缓解由于操作教材缺乏导致的动手操作机会匮乏的困境。

当前,为了满足区域性发展需求,建设多元教材体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内的各科目没有编制全国统一的教材。但是,由于不同的编著者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认识不同,编写的教材质量也参差不齐。例如,部分劳动与技术教材内容缺乏连贯性、系统性与规范性,同一深度的内容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反复出现。此外,许多编著者缺乏统筹编制教材的计划,小学、初中与高中三个阶段出现内容衔接上的“断层”现象。

为了建设高质量多元化的教材体系,相关教育部门应该积极出台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具有针对性、建设性、可操作性的教材编制与审定规范,严格审查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材。除此之外,建立劳动与技术教育教材委员会,明确规定教材开发、审定主体的权责明细,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切实提高教材质量。

2.秉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内容发展观

内容的选取要“以人为本”。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创设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沉浸于探究与创作的过程,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翁。

其次,必须遵从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原则,普罗塔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创生出教学的创新点,为学生搭建多元化支架,最终将学习的责任转移到学生身上,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

第三,内容要与时俱进。日本《学校教育法》对劳动教育作了相关规定:义务教育要实现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关于职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尊重劳动的态度和选择未来出路的能力。[18]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學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培养学生初步的职业意识和创新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9]置身于瞬息万变的人工智能新时代,要求新时代的劳动者必须具备创造性劳动以及终身学习的关键素养。面对职业更新淘汰速度的加快,为了培养学生主动适应未来职业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培养学生初步的职业意识与能力。

此外,中小学劳动教育要控制好劳动的时间、强度,确保学生劳动安全。[20]教材内容的选取必须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除此之外,劳动与技术教学参考书应当说明组织每一项教育活动时应做好的安全准备工作和安全保护措施, 以及发生人身、设备事故时的抢救措施。[21]

3.渗透科学性与人文性相融合的教材编制观

人文精神与技术理性的深度融合,是现代社会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涵解析。日本的缝纫课使用的“练习布”是一种充满趣味、富有人文关怀的教材。[22]寓教于乐的“练习布”使缝纫作业的艺术化得到彰显,练习打结的过程不再是枯燥的机械技能训练,而是有趣而有意义的操作活动。

英国的设计与技术教材擅长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入手。例如,从设计一件帮助老人上下楼梯的器械中引导出设计过程的基本程序或操作步骤。[23]在编制劳技教材时可以考虑引入项目教学法的理念,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将设计与探究活动作为贯穿学生项目设计的主线,科学知识随着学生设计、探究活动的开展而逐步呈现,最后以学生的作品呈现为结果。

劳动与技术教育应该在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掌握技术的发展趋势,使技术与劳动相互渗透融合,帮助学生形成具有个性特征且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素养体系,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中心旨趣和本质所归。[24]教材编制可以考虑“螺旋式”的课程内容设置方式,不同的年级学习同一或几个主题的内容,有利于循序渐进地丰富教育内容、扩展广度、增加深度,提高学生在劳动与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感、意义感和效能感,从而培养具有技术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创造性劳动者。

4.拓展教材供给渠道,建立教材审核与督导机制

当前我国采取一费制,学校采购、征订配套教材困难。相关配套操作教材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劳动与技术教育育人功能的发挥。

为了保证教材的及时有效供给,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和英国的经验。日本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实施免费供给;英国为了提高教材的利用率采取上课发书、下课收书的形式,学生也可以自带相关操作教材,政府设立专门的材料供应站。多样化的教材供给渠道对解决教材匮乏的难题有一定借鉴意义。此外,我国应积极探索设立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基金等保障机制,政府划拨专项经费,及时为辖区学校集中购置配套的操作器材。同时建立审核与督导制度,审核配套教材的规范化使用、器材的有效供给与补充,定期清理和淘汰过时的、损毁的器材,适时更新补充添置配套教材、器材。

在没有标准教材可供借鉴前提下,教师的自主创新意识和研发能力尤为重要。一线教师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发展需求积极整合劳动与技术校本教学资料。例如,福建省安溪县第八小学聘请专家学者,组建专门课题组研究劳动教育的校本化实施,科学整合教学资源及教学材料,开发劳动校本课程《趣园百草》。此外,学校亦可积极动员教师、学生及家长自制劳动技术教育器材,重点解决教具、学具匮乏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及创新能力。

本文系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青年团队项目“基于数字化视频课例分析的课堂教学行为智能诊断研究”(课题编号CCNU19TD015),湖北省高等学校华中师范大学教研项目“专业学位教育硕士教学技能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方案设计与效果评价”(2019JG17)成果

参考文献:

[1]全国教育科学“十五 ”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总课题组组长:徐长发.

[2]孙智昌.当代国外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发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05):33-38.

[3][4]傅小芳,周俪.德国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技术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5(02):35-40.

[5]方明生,沈晓敏.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向及若干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1(04):40-48.

[6][16]姚静.德国中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及启示[J]. 基础教育参考,2007(10):26-29.

[7]汪霞.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8]孙丽丽. 借助复合教材重构高中劳技课堂教学流程的教学效果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7.

[9][10][12][22]苏春鹏. 日本中小学家政科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11]陆韵.日本中學家政课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基于家政课教科书的内容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03):19-25.

[13]Lee, S. H. (2010). Future tasks and alternative teaching-learning strategies to make the best use of Home Economics textbooks in secondary schools based on the newly revised 2007 Home Economics curriculum. Journal of Korean Home Economics Education Association, 22(2), 133-153.

[14][15]单文君. 英国“设计与技术”课程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3.

[17]罗开国.日本中小学家政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实施现状研究[D].延边大学,2015.

[18]张德伟.国际中小学劳动教育初探[J].中国德育,2015(16).

[19]程晗.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重点解读[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01).

[20][21]鲍珑. 劳动技术课教材编写原则、方法和教材特点[J]. 课程.教材.教法,1995(06):7-12.

[23]樊琪.《设计与技术》给科学课程的启示[J].科学课,2005(07):36-37.

[24]劳动教育抓好关键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EB/OL].(2015-08-04)[2019-09-03].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08/t20150804_6126470.sht.

猜你喜欢

国际经验教材建设
基于互联网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构建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研究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国际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效应对北京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借鉴意义
海洋生态损害补偿国际经验及启示
供给侧改革的国际经验借鉴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