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和乐趣
2019-01-08卢显翰
【摘要】本文以《找规律》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论述创设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和乐趣的方法,建议教师让学生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探究与感悟数学知识,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和乐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活动 《找规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A-0080-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知识的获取来自于学生的亲身体验,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和乐趣。那么,如何创设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乐趣呢?笔者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并在丰富的活动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拓展规律,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乐趣。
一、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个内容。在学习该内容之前,学生已经经历过体验、发现数字规律的过程,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打下了基础。“探索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如美丽的彩灯和彩旗,物品上的装饰图案……学生对这些来源于生活中的素材非常熟悉,也非常感兴趣。因此,笔者将会进行“教学素材”的补充,引入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有规律的图案开展教学。
本课教材中安排的主题情景图表现了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景。图中装饰的东西、图形的出现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的,小朋友有规律地排列,围成圈跳舞等。这幅情景图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愿意主动参与到探究规律的学习活动中。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创设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等,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2.引导学生找到规律后能用语言表述出来。
3.学生会运用所发现的简单规律确定后一项或者其他缺失的项。
4.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体会数学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创设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等,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找到规律后能用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学习卡、入场券、“小小创造家”奖状。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考考你们的记忆力,看看谁的记忆力最棒,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一串气球,气球短时间出现后消失)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颜色的气球?
(生观察气球)
师:再仔细观察,这些气球是怎样排列的?谁来猜一猜,如果要接着往下挂气球,该挂什么颜色的呢?
(师指名生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发现了这些气球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个黄的一个红的,又一个黄的一个红的,一组一组,重复出现。(板书:一组一组,重复出现)像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事物,我们就说它们是有规律的事物。像这些气球的排列规律是“一个黄一个红”。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像这样有规律的事物,你们想找出它们的规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设计了“考一考”“猜一猜”两个活动。这两个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非常受学生的喜欢,容易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学生会立刻集中注意力观察气球,迅速进入新的学习中。
2.引导探究,寻找规律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们准备开晚会庆祝节日,他们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可漂亮了,请看——
(课件展示课本中的主题图“联欢会”)。
师: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
(根据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应的内容。接着,生寻找彩旗的规律)
师:你们发现了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那彩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请你们先在课本里把彩旗重复部分圈一圈。
(生开展“圈一圈”的活动)
师:如果让你给彩旗分分组,将彩旗排列的规律看得更清楚,你准备怎样分?谁来指一指?为什么这样分?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师击掌,生停止小组交流)
師:那下一面旗会是什么颜色?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
师:你还从图中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吧!
(生同桌交流后,师随机指名回答。师根据生的回答,用课件相机出示相应的彩花图、灯笼图和跳舞图)
师(小结):像彩旗、灯笼等这样按一定的顺序重复排列下去,我们就说它们的排列有规律。有规律的事物多美呀!
设计意图:在这个探究环节中,教师充分利用课本中的“主题图”创设了“找一找”“圈一圈”“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先让学生在主题图中观察彩旗、灯笼、小朋友的排列,找一找规律。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圈一圈、指一指,直观感知排列的规律。最后,学生互相说一说。这样,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理解规律的含义。四个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探究的机会,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美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创造美的价值。
3.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1)闯关游戏,强化规律
师:“六一”儿童节联欢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同学们准备入场,只要大家能按要求闯过三关,就可以免费入场哦。
①第一关“画一画”
教师用课件出示:a.笑脸和哭脸图;b.梨和苹果图;c.你想一个好吗?学生自由想一个图形,并画下来。
②第二关“排一排”
师:请同学们把这三组图形按一定的规律排一排。
学生在学习卡上自由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图形,教师巡堂指导。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卡。
③第三关“说一说”
教师指名学生汇报:为什么这样排列?
(2)合作探究,创造规律
师:同学们,你们都得到了“六一”儿童节联欢会的入场券,现在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各种颜色的图案或学具,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来当设计师,创造出最美的规律,在晚会上呈现给大家看。你们有信心吗?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运用图案和学具动手创造规律。学生展示作品,教师表扬并颁奖。
设计意图:“闯关游戏”深受低年级学生的欢迎,教师结合教学的需要,设计了“闯关”的活动,让学生“画一画”“排一排”“说一说”,更为可贵的是:“画”的时候留白,“排”的时候给予自由,“说”的时候引导学生说清楚“为什么”。这样的设计,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自主发现了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实现了“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训练”的深度融合。而“运用学具进行动手操作,创造规律”的活动,能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运用和乐趣,从而激发其探究精神,体现了“玩中学、做中学、活动中学”的理念。
4.课堂小结
教师指名学生谈收获: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教师用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师(小结):同学们,规律无处不在,只要同学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多思考,一定会创造出更美的规律,丰富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活动“看一看”,让学生直观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三、教学点评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主动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发现数学的价值,从而爱上学习数学。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优点:
(一)将数学融于“活动”中
青少年儿童擅长在活动中学、在动静转换中学,他们的兴趣、爱好往往就在活动中得到激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教师能够个性化处理教材,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生活经验,将“找规律”放在儿童喜爱的“六一联欢晚会”中,设计了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且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如猜气球颜色、闯关游戏、动手设计规律等活动,让学生运用圈一圈、画一画、摆一摆等方式表述,这样将“看”“想”“做”三个要素进行组合,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教学活动中,有效突破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于分散的难题。
(二)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节课中,教师能够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如:“闯关游戏,强化规律”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主设计图案,自己设计“规律”进行图案的排列。在“合作探究,创造规律”这個环节中,让学生利用现有的学具创造规律。这些“开放而又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和“多向度”,既考核了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规律的排列”的掌握,又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实现了知识与思维的并重。
本节课的设计也有需改进之处。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引导学生找到规律后能用语言表述出来”,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教师并未很好地引导并教会学生用语言表述所发现的规律,而这个恰恰是低年级学生的弱项。所以,建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语言表述”的训练。
注:点评者为玉州区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覃向静。
作者简介:卢显翰(1969— ),广西玉林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责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