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学前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重路径
2019-01-08王顺顺胡慧睿陆海莲
王顺顺 胡慧睿 陆海莲
【摘要】本文论述培育学前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重路径,提出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依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幼儿游戏,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创设充满正能量的教育环境,引导家长亲身垂范,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关键词】学前儿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A-0004-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事关人心所向、社会改革发展、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凝练为24个字,囊括国家、社会、个人三个不同层面的价值内涵,提出要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全民行动,从娃娃抓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抽象认知与培育的维度看,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相对感官且易操作,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根基”,只有将“根基”打牢打实,社会与国家层面的培育才更加稳妥有力。“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儿童期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养成在此奠基,在学前儿童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基培育,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育策略,在落细、落小、落实下功夫,在“润物细无声”中达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基培育目标,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实的倡导者、认同者与践行者意义重大。
一、培育学前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幼儿游戏活动
培育学前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针对性地创设载体、搭建平台,形成具体场域,提高培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游戏是学前儿童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动与主要内容,儿童通过游戏活动获得愉快情绪与体验,感知与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社会交往技能……游戏活动成为培育学前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佳载体之一,教师需要在幼儿游戏活动下足功夫。
(一)在游戏主题设计上,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
游戏主题是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人将其称为游戏的“灵魂”。从某种程度上说,有什么样的游戏主题,儿童就朝着游戏主题方向发展。奠基培育学前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游戏主题设计上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比如将“友善”融入“我爱我家”“我们的城市”“我和我的好朋友”等区域游戏主题,引导儿童通过关爱父母、爱护环境、朋辈友好等活动,让友善的种子在儿童心田生根发芽,逐渐养成友善的品质;让儿童参与以“诚信”为主题的游戏活动,如“美美理发店”“大象蛋糕店”“中山路美食街”等区角角色游戏,引导儿童扮演“店长”“收银员”等角色,体验“经营和销售”活动要遵守诚信原则,逐步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
(二)在游戏空间布局上,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
苏联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心理暗示”理论提出:我们无时无刻不被生存于其中的环境所“同化”。幼儿园在开展游戏空间布局时,不论是游戏材料选择,还是游戏环境创建都尽可能运用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营造积极的心理暗示,向儿童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如开展“我是中国人”“多彩的民族”“幸福家庭”等游戏主题墙环境创设活动,引导儿童做一个爱祖国、爱家乡、爱家人的人;在游戏材料外观涂鸦上,要以传递“诚实、守信、友善”等行为规范宣传图为主,引导儿童做“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人。
(三)在游戏活动的干预评价上,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
游戏活动的干预评价是保证游戏活动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有效保障,也是引领儿童持续发展的导向标。幼儿教师在游戏活动的干预评价中,要注重凸显正能量导向。比如在一次体育赛跑中,有一名幼兒虽然跑得慢,但他懂得停下来扶一把摔倒的同伴,即使幼儿比赛成绩不理想,教师在活动评价中也要给予他鼓励和表扬。又如,在建构游戏区搭建作品过程中,几名儿童因为抢夺材料发生冲突,有的儿童能主动担当“调解人”角色,对此,教师在干预评价时要多给予及时、积极、正面的反馈,建构富有正能量的游戏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整个游戏活动中。
二、培育学前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学前儿童,其智力活动处于表象阶段,好模仿、爱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突出特点,也是学前儿童品质塑造、习惯养成的主要途径。从某种程度上说,幼儿教师对学前儿童的榜样影响相对于其他任何时期更为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儿童产生影响。如幼儿看到某教师涂指甲油,就可能要求家长为其涂抹;教师在园不说普通话,儿童也会效仿等。因此,要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养成什么样的好习惯,教师自身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成为儿童的榜样。要想在儿童心中埋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幼儿教师自身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诚的学习者、宣传者、践行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时时处处考虑自我言行对儿童带来的影响,将自身榜样示范作为重要的教育途径,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热爱他人的人,在具体细微的言行中彰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儿童做好榜样示范。
三、培育学前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创设充满正能量的教育环境
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创设有准备的环境,是教育的关键”,即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且教育方法的诸多方面亦由环境决定。学前儿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中度过,幼儿园是其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奠基培育学前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创设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教育环境。例如,幼儿园要开展和组织关于爱国、爱家乡、爱家人的主题教育活动,将中国元素、民族元素融入幼儿园班级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在幼儿心中埋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在盥洗、进餐、睡眠等区域张贴讲文明、讲礼仪的画报、幼儿绘画作品,引导孩子养成规则与文明意识;在园内绿化环境传递爱护花草的理念;在教室主功能区营造分享与合作的氛围,共同培养孩子的友善意识等,使得儿童在“有准备的”、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受到熏陶,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奠定正确的价值观、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
创设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教育环境,关键之处要让儿童主动参与自我成长环境的创造,生活学习于自我创造的环境,才能让儿童对环境产生归属感,更好地发挥环境创设的育人功能。幼儿教师通过设计适宜儿童的环境创设活动,比如教室的主题墙画,让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搜集与核心价值观相符的宣传图片,或者亲手绘制作品,让儿童对活动充满期待、印象深刻,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四、培育学前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家庭做起、父母垂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就开始受到家庭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有什么样的家教、什么样的父母,儿童就会是什么样的人。因此,奠基培育学前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家庭做起、父母垂范。
(一)榜样示范法
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示范性,特别适合学前儿童。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的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父母要为儿童做出正面的榜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价值体系,外化为自身的言行举止。不论在哪儿都要充满正能量,做人要诚实守信、不可言而无信,待人要文明友善,避免冲突对立,做事公道正派、踏踏实实,不可损人利己、轻浮飘渺;不光自我践行,还要以行动感化他人,做社会核心价值观积极的宣传者,引导他人走文明路、说文明话、做文明事,给孩子以积极的榜样示范。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父母对子女的引导教育甚至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实的倡导者、认同者与践行者,父母的作用不可或缺、不容替代。
(二)赏识激励法
多以肯定、期待的言语鼓励孩子,孩子获得被表扬、被信任的成功体验,就会在赞美中自信成长。教育学家普遍认为,教育孩子时,奖励是比惩罚更有效的方式,可以使孩子获得更大的进步。父母对于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正确言行要多给予肯定与鼓励,尤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相符的,如孩子表现出爱国举止、友善行为、文明言语、诚实表现等,父母要给孩子输出“我很棒”的意识,强化学前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奠基培育。
(三)行为体验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源于实践。著名诗人陆游曾写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经典诗句。奠基培育学前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体验法最为直接有效,通过真实的实践场景,更能塑造孩子优良的品行与特质。如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多参加诸如升国旗的爱国主义仪式,走一走、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多看一看、听一听爱国主义影视与历史典故等,培养孩子的爱国意识,在真实的实践场域中奠基培育学前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学前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细致、耐心的,需一点一滴实践、熏陶的影响过程,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依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幼儿游戏当中,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创设充满正能量的教育环境,同时引导家长亲身垂范,增强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儿童树立榜样示范。
注:本文由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学前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KY2016LX484)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
王顺顺(1983— ),山东青岛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胡慧睿(1986— ),女,甘肃天水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科学领域、信息技术。
陆海莲(1984— ),女,瑶族,广西马山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教师教育。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