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实践

2019-01-08莫琼波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三年级实践作文

【摘要】本文论述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实践,提出通过仿写练习,寻找写作方法;通过课堂练笔,降低写作难度;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生活;通过指导积累,巧做有米之炊;通过抓住契机,记录瞬间精彩;通过搭建平台,多种形式表扬的教学建议,从而让学生打好写作基础。

【关键词】三年级 作文 起步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A-0056-02

三年级作文比起二年级的写话练习,内容加深了,要求提高了。如何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级指导好起步作文,为高年级的作文打下良好的根基?这一直是笔者思索和探寻的。经过摸索,笔者总结了如下教学经验。

一、通过仿写练习,寻找写作方法

(一)精选范文

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像教孩子学走路,得一路搀扶,而起到搀扶作用的则是一篇篇例文,它将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从而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每次习作前,教师都应该精选范文。范文可以是课文,可以是优秀习作,也可以是教师的“下水文”,尽量风格多样。不同风格的作文,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有的是结构布局,有的是写作手法,有的是题材选择,有的是个性语言。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不会完全相同,吸收到的也会不同。范例内容丰富多彩,就能有效避免仿写千篇一律,使仿写同样充满个性化。

(二)侧重指导

不同的范文,仿写的侧重指导也应该有所区别。有的要指导仿写文章的细节刻画方法,有的要指导仿写文章的写作形式,有的要指导仿写文章用词的准确性。教师不能出示范文就了事,而应根据范文特点着重指导。如三年级上册《吹泡泡》一课的第二自然段,制作泡泡和吹泡泡写得具体而传神,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着用动词把一件事连贯而有顺序地写清楚。再如,安徒生的《一颗小豌豆》,文章运用拟人的手法,想象大胆丰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大胆想象其他四颗小豌豆又会发生什么故事,让学生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下《小豌豆的旅行》《小豌豆大冒险》等作文。而《庐山的云雾》一文中的句式: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让学生用上这样的句式描绘所看到的云霞,学生就会感受到文章用词的简洁与灵动。

二、通过课堂练笔,降低写作难度

每个单元的语文百花园都有一个内容——笔下生辉,也就是本单元的作文训练,教师可以着重指导。但笔者认为不是所有的习作训练都要放到语文百花园,随堂练笔如果抓得好,后面的单元作文就会水到渠成。比如,在教学《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时,笔者是这样设计小练笔的:让学生除了找出文中描绘小山村景色美丽的句子,还让学生想象小山村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尽量用上教师提供的好词佳句进行口头描绘。当读到小山村因为人们的乱砍滥伐而被冲毁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想对小山村的村民说些什么。学生在经历前面的美景到后来毁灭的巨大落差后,对村民所说的话格外真切、感人。这时,笔者乘胜追击,让学生把两次讲的内容连起来,动笔写《给小山村村民的一封信》。学生兴趣高涨,一气呵成。由于本课的随堂练笔非常及时,到后来“写一封信”的单元作文,学生经过“提前预热”后,写起来轻车熟路。当然,这样的课堂练笔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文本,做好大量的准备,而不是随便定个内容,让学生咬破笔头也写不出,这反而打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所以,从课文出发,找准练笔的切入点,这是课堂练笔的核心。

三、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生活

现在的孩子虽然眼界开阔,但是生活经历单一,看得多,做得少,作文难免“假、大、空”。在习作指导中,教师如果能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找到想要表达的内容,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习作欲望。以一堂习作指导课“写一件快乐的事”为例,笔者从学生热衷参与的活动作为出发点,把习作内容定为“抢橡皮”比赛。第一步,定规则,让学生自己制订规则;第二步,教师播放音乐,烘托紧张气氛,让学生采访参赛者,了解参赛者的賽前心理;第三步,正式比赛(三局两胜)。每一局比赛,笔者都紧紧围绕“快要赢(输)了,你心里想到什么?对手的动作、神态怎样?你心里又想到了什么”等问题刺激学生观察和思考。学生一边活动一边说,由于亲身经历,并全身投入,后来的习作热情也格外高涨。为学生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

四、通过指导积累,巧做有米之炊

三年级学生的作文由于词汇量缺乏,所写的作文虽真实,但较口语化,或词不达意。如此种种,一方面与学生刚接触写作文有关,另一方面则与学生接触的文本较少,缺乏积累有关。如何指导学生从积累到运用,让学生巧做“有米之炊”?教师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从课文中积累

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学生接触得较多。刚开始积累,教师应当“扶一扶”,让学生圈点勾画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然后再摘抄到读书笔记里。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在课上与同伴交流。长此以往,学生就能从大篇幅的课文中去粗取精,精选出优美的词句。为了让学生便于运用,还应当鼓励学生背诵下来。

(二)从所读的课外书中积累

为了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教师要以活动为载体,在班上营造浓烈的读书氛围和积累氛围。如课前五分钟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交流积累经验、早读积累pk大擂台、读书笔记秀一秀、班级读书会展示台、每周积累之星大评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能让学生把“要我积累”,变为“我爱积累”。

(三)把积累变为物化的结果

许多学生读书笔记做了满满一大本,可是写起作文还是“涛声依旧”。这是为记而记,把积累与运用截然分开的结果。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每次的作文批改,可先让学生自主画出积累运用的好词佳句,再同桌或小组互读作文,欣赏同学的积累成果,最后教师点评给予肯定。经过长期训练后,学生才能把他人的东西变为自己的。正如胡适先生说过的:“吸收进来的知识思想,无论是看书看来的,或者听讲来的,都只是模糊零碎,都算不得我们的东西,自己必须做一番手脚,或做提要,或作说明,或做讨论,自己重新组织过,申叙过,用自己的语言记述过——那种知识思想方才算是你自己的。”

五、通过抓住契机,记录瞬间精彩

学生写作的最大难题就是没东西可写。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随时发生的事,并观察记录,丰富写作素材,让学生明白作文来源于生活。记得有一次,有一只马蜂闯进了教室,顿时教室里乱成了一锅粥,笔者索性停止讲课,让学生认真观察马蜂到来后的教室。后来,学生写下了《人蜂大战》《马蜂闯进教室后》《不速之客》等趣味盎然的习作。可见,只要教师善于抓住契机,拓展学生的思维,就能增加写作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写作带来的乐趣。

六、通过搭建平台,多种形式表扬

(一)煽风点火造声势,一举多得

三年级学生热情、爱表现,希望受到他人的认可。针对这一特点,笔者把每次的作文讲评办得很隆重,对于写得好的学生或者是有进步的学生,都授予“小作家”“启明星”等称号,并让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在背景音乐中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作品。接下来笔者问学生:你觉得他的作文好在哪?从而既训练了学生的倾听能力,又让他们善于借鉴他人的写作方法,积累优美词句。最后,采访获奖者写作之前做了哪些准备,进而让学生明白善于观察、多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写作信心得到了提升。

(二)变着花样发奖状,人人高兴

学生的写作水平存在差异性,教师就要通过激励让他们找到写作的信心。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写作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教师要挖空心思激发他们的写作潜能。每次的日记、周记、单元作文,甚至是采集本的评奖,教师要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设立种类多样的奖项,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除了在学习园地展示学生的习作,笔者还给学生发奖状,通过微信给家长发喜讯,让学生在一次次激励中爱上写作。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提出的:“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而起步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这应该成为每位语文教师的教育共识。

作者简介:莫琼波(1977— ),女,大學专科学历,一级教师,现任河池市南丹县第三小学副校长、语文教师,分管学校德育、教学等方面工作,研究方向:作文起步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三年级实践作文
三年级足球脚内侧踢球教学设计
三年级英语对话课错例分析及评价作业探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