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全球流感战略让世界更安全

2019-01-08潘锋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32期
关键词:流感公共卫生疫苗

潘锋

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共同主办的2019年“世界流感日”科普活动暨学术会议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国家卫健委副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李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研究员以及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李斌副主任指出,流感是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流感防控工作,本次活动以“识流感、防流感、治流感”为主题开展科普活动和学术交流,将进一步推进流感防控的学术研究,深化和提高社会各界对流感防控的认识。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院长、原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教授在题为《WHO全球流感战略:预防、控制和准备》的主题报告中,介绍了制定全球流感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全球流感战略主要内容,并对我国流感防控和流感大流行应对提出了对策。舒跃龙教授强调,WHO全球流感战略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流感防控,也将进一步提高全球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以及其他公共卫生危机的能力,实施全球流感战略是让世界更安全的一项最经济最明智的举措。

流感防控仍存在许多不足

舒跃龙教授说,流感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流感流行每年都会发生,只是程度和地区不同。季节性流感每年会造成全球5%到10%的成人感染以及20%到30%的儿童感染,H5N1、H7N9禽流感等人感染动物流感也同样会造成严重后果,流感大流行更是给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918年至1919年西班牙H1N1大流感,估计死亡人数2000万到5000万,1957年至1958年亚洲H2N2流感,估计100万至400万人死亡,1968年至1969年的香港H3N2流感估计死亡人数达到100万至400万,2009年H1N1流感造成全球28万人死亡,WHO已将流感大流行列入全球十大公共卫生威胁之一。

舒跃龙教授介绍说,过去100多年全球流感防控取得了巨大成就,建立了全球流感监測与应对系统,实现了持续的风险评估;筛选和开发了季节性及新发人流感病毒疫苗株,开发和更新了流感诊断方法和试剂,通过监测流行株可了解抗病毒药物敏感性,来自全球的流感专家为全球公共卫生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培训。过去100多年间全球建立了针对流感的疫苗、药物、诊断试剂研发和生产体系,疫苗种类不断增多,现有灭活、裂解、亚单位、表达蛋白、佐剂、减毒活疫苗等多个种类的疫苗;疫苗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从5亿增长到14.6亿剂,2006年至2016生产年潜能达到63.7亿剂;疫苗接种量2004年到2015年间增加了86%;新型抗病毒药物不断涌现,如M2抑制剂、NA抑制剂、多聚酶抑制剂等;检测试剂研发能力不断提高,涵盖从快速诊断到实验室诊断,2009年和2013年国家流感中心均在一周内研发成功了流感疫苗检测试剂。WHO还开发了多种工具用于指导全球流感防控,如FLUID和FLUNet两个体系可为全球提供可以共享的流感流行病学和病原信息。

舒跃龙教授指出,当前全球流感防控依然存在很多不足。31%的国家没有常规共享毒株,58%的国家没有常规共享监测数据,很多国家没有发现新病毒的能力,没有达到IHR核心能力水平,疾病负担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低收入国家研究不足。101个国家没有制定流感大流行应对计划,68个国家2009年以后没有更新本国流感大流行应对计划,13个国家2013年前进行了更新,只有12个国家2013年以后进行了更新。非药物干预措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疫苗生产技术没有突破,90%的疫苗生产依赖鸡胚,疫苗生产周期需要5到6个月。疫苗接种公平性不均衡,疫苗接种95%集中在发达国家,而占世界人口47%的中东、东南亚以及非洲地区只接种了5%的疫苗。疫苗保护效果低,亟须研发新型疫苗和新药,以有效防范抗病毒药物产生的耐药性。

舒跃龙教授说,来自流感大流行的威胁是真实的、严重的,流感大流行可能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最具破坏性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历史上四次流感大流行都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目前来自流感大流行的主要挑战,一是流感大流行发生难以预测,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严重程度等都还难以预测;二是流感控制预防技术手段还有很多局限性,疫苗保护效果不理想、疫苗接种率低、治疗手段有限。因此亟须创新更好的流感预防、检测、控制和治疗技术。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经验表明,强有力的国家防范能力对于应对流感至关重要。

全球流感战略保障所有人健康

舒跃龙教授说,为有效应对来自流感的威胁,2019年3月WHO发布《WHO全球流感战略:预防、控制和准备(2019—2030年)》,其愿景是实现可达到的最高程度流感预防、控制和防范,以保障所有人的健康;其使命和目标是WHO、各国和合作伙伴合作优化,调整全球和国家预防、快速检测和应对能力,以减轻季节性流感负担,尽量减少人感染动物流感的风险,减轻流感大流行的影响。全球流感战略提出了四大战略,促进研究和创新,以解决未满足的公共卫生需求;加强全球流感监测、监控和数据利用;扩大季节性流感防控政策和计划,保护弱势人群;加强流感大流行准备和应对,使世界更安全。到2030年有望产出两项高级别成果,一是更好的全球工具,通过重点突出、以共识导向计划驱动更多的创新性研究,为流感的预防、检测、控制和治疗提供更多新的和改进的工具;二是更强大的国家能力,每个国家都有以证据为基础的优先流感计划,经过优化以满足国家需求并为国家和全球的准备、响应和健康做出贡献。

舒跃龙教授介绍,全球流感战略确定了十大优先领域。在促进研究和创新,以解决未满足的公共卫生需求战略中提出,促进创新研究,研发更好的新型流感诊断试剂、疫苗和治疗技术。推动改进新型和通用流感疫苗的研发,扩大疫苗保护范围,延长疫苗保护时间,提高疫苗对严重疾病的保护率和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疫苗生产时间。促进更有效的流感临床治疗技术的发展,包括抗病毒药物、更广谱的单克隆抗体和宿主免疫反应调节剂,促进流感新诊断、监测和检测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如下一代测序和负担得起的即时检测技术。促进研究以更好地了解造成流感不同影响的病毒特征和宿主因素,评估决定动物流感病毒感染人类与传播的机制,评估降低人感染动物流感及其传播风险的干预措施,评估决定人感染流感病毒的宿主因素。促进流感预防、控制和计划实施研究,通过在暴发疫情调查和临床实验中研究抗体全景数据,明确什么样的防控技术手段是最有效的。评估使用现有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最佳策略,评估新批准的季节性流感防控技术平台和平台的最佳策略,支持国家监管机构建立下一代新型流感疫苗和药品审批程序,在紧急情况下加快审查和推荐产品的流程。

加强全球流感监测、监控和数据利用战略中提出,一要加强、整合和扩展病毒学和疾病监测,加强和支持GISRS转变为整合实验室和流行病学数据的系统监测体系,以支持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和公共卫生决策。提高快速风险评估、有效信息共享和在动物源性流感疫情以及其他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的跨部门调查和应对能力,推进IHR核心能力建设,将流感防控优先纳入国家健康行动计划。二要建立影响流感严重程度和疾病负担的强有力的证据基础。三是制定跨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者的有效沟通传播战略,为政策制定者和其他关键决策者传播有关流感并发症风险和疾病负担,以加强他们对流感防控重要性的理解和承诺。支持制定有效利用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措施风险沟通计划和培訓材料,优化防控措施;支持社区参与降低和减轻季节性和流感大流行威胁的社会干预措施。

扩大季节性流感防控政策和计划以保护弱势人群战略提出,一是将非药物措施纳入预防和控制计划,将非药物措施纳入季节性流感防控和流感大流行应对计划的效益,传播给多部门的政策制定者。向公众包括流感高风险人群提供关于非药物干预措施的宣传材料,通过当地卫生当局和社区合作,制定社区水平的非药物干预措施计划,包括如何在流感季节性流行和流感大流行期间关闭学校、工作场所和取消群众集会等社会隔离措施。二是设计和实施基于证据的免疫政策和计划,以减少传播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促进全球更多地使用流感疫苗,包括通过解决对疫苗误解和犹豫,促进针对目标人群的流感疫苗免疫的公共融资。根据免疫战略专家咨询组建议,支持各国制定和实施针对医务工作者和其他目标人群的季节性流感疫苗免疫策略,并通过国家数据库监控疫苗接种情况。加强对不同疫苗类型、疫苗接种史、出生队列、免疫印记以及接种疫苗时间等各种因素,对降低目标人群疾病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的有效性研究,特别是在中低收入国家。三是设计和实施以证据为基础的临床治疗政策和方案,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促进适当的以证据为基础的有效利用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并将抗病毒药物纳入治疗方案,加强各国疾病分类、临床管理和治疗重症流感患者能力建设。此外全球流感战略强调加强国家、区域和全球规划,以及时有效开展流感大流行应对准备。

加强中国流感防控能力建设

舒跃龙教授说,我国是流感多发国家之一,但我国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率仍较低,全国流感疫苗生产能力不足,疾病负担研究、疫苗保护效果研究、非药物干预措施效果等科学研究不足,无法提供足够的科学证据给决策者使用。风险评估机制和演练机制没有完全建立,社区防控能力亟须加强,科技创新不足,几乎没有自主研发的流感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在这一领域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领导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

就我国流感防控和流感大流行应对舒跃龙教授提出如下建议。

吸纳2009年甲流、H7N9等人禽流感防控相关经验,加强卫生、农业等部门联合监测和风险评估,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强化联防联控机制。借鉴2017年版《流感大流行应对风险管理——指导和协调国家级国际流感大流行准备和应对的WHO指南》,将应急风险管理的理念贯穿整个预案。定期更新国家计划,将季节性流感防控和流感大流行准备及应对纳入到健康中国行动;修订流感大流行各类技术方案和指南,将流感防控项目如非药物干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纳入国家计划。

完善和提高全国流感监测网络能力和水平。流感监测网络是流感防控的基础,也是流感大流行早期预警和应对的重要平台,将流行病学、病原学监测、疾病负担、干预措施效果评价有机整合,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季节性流感和人感染动物流感防控工作,提升流感大流行应对能力。强化疫情监测与风险评估,强化部门联防联控,做好人感染动物流感的源头控制。推进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一方面可降低季节性流感流行所带来的疾病负担,另一方面又可提升流感疫苗生产能力和研发能力。制定合适的抗病毒治疗和预防指南,减少重症和死亡。做好科普宣传工作,做好日常流感防控将为流感大流行应对提供了一支稳定高效的专业队伍。

舒跃龙教授特别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为流感大流行的应对提供更好的工具;通过开展病原学、流行病学基础研究为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加快开展基于组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预警预测技术研究,加快新型检测试剂、疫苗和药物研发,加强临床救治技术研究。

舒跃龙教授最后说,流感是影响所有国家的严重的全球健康威胁,流感大流行可能会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最具破坏性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人类不能承受一次没有准备的流感大流行,每个人都必须努力,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实施全球流感战略是让世界更安全的一项最经济最明智的投资,应该成为一种共识。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指出,流感是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易造成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重症或死亡。社会各界应积极行动,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全社会对流感防控的认识,积极践行流感防控的各项措施,共同防控流感。不久前,国家卫健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共同印发了《2019—2020年流行及流感防控的工作方案》,方案明确流感防控要坚持党政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协同、依法科学、联防联控的策略,实施强化监测预警、免疫重点人群、规范疫情处置、落实医疗救治、广泛宣传动员的工作举措,全面开展流感的综合防控,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

李斌强调,共同防控流感需要科学宣传流感防控的知识,科学认识流感的流行规律和特点,形成有效的防控策略和防控措施,并让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专业机构和专业学会协会的指导作用,动员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对群众开展流感防治知识的宣传,澄清各种认识的误区,提高流感疫苗接种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和健康的习惯;要落实预防为主的防控策略,动员儿童、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和跟患者直接接触的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开展流感疫苗的接种,减少发病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学校、车站、机场、医院等人群密集的重点场所及封闭的交通工具的通风、消毒等各项措施的落实,降低集聚性疫情发生的危险。

专家简介

舒跃龙,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院长。曾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国家流感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主任等职。长期从事动物流感跨种传播及致病机制研究、流感病毒的分子进化研究、流感新型疫苗及诊断方法研究、新发传染病病原学研究和传染病流行病学等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流感公共卫生疫苗
流感大作战
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抢购疫苗暴露全球不平等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小心,流感来了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小心!流感来了
防患于未然的疫苗
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