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台市2015~201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9-01-08郝梓君唐启令丁月霞周芙蓉郑文文尹爱群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32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监测

郝梓君 唐启令 丁月霞 周芙蓉 郑文文 尹爱群

[摘要]目的 总结和分析烟台市2015~2017年药品不良反应(ADR),为药品安全监测以及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烟台市2015~2017年31 954例ADR报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 954例ADR中,静脉滴注是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途径,共17 917例(56.07%);不良反应>59岁患者共12 698例,占比(39.74%)最大;引起不良反应最高频次的是抗微生物药物,其引发的不良反应共8796例,占27.53%;所有ADR涉及最多的是消化系统,共11 601例,占26.94%;所有ADR中,经治疗后,18 833例痊愈,占58.94%;另外不良反应报告的填写尚不完全,填写质量有待提高。结论 应继续加强烟台市ADR的报告填写及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监测;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11(b)-0172-04

Analysi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report in Yantai city from 2015 to 2017

HAO Zi-jun1   TANG Qi-ling1   DING Yue-xia1   ZHOU Fu-rong1   ZHENG Wen-wen1   YIN Ai-qun2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系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这是由药物的两重性决定的。药物的两重性包括药物所引起的符合用药目的的作用,促进患者生理生化机能恢复正常,也包括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可引起人体生理生化机能紊乱或结构变化,从而危害人体健康的作用。据统计,住院患者ADR发生率为10%~20%,其中约5%患者因严重ADR引起死亡[2]。总结、分析ADR报告是研究其发生、临床特征、防治措施的重要方法,是ADR监测的重要内容,对临床安全用药和ADR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3]。本研究对烟台市2015~2017年收集的31 954例ADR進行汇总分析,总结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数据为2015~2017年烟台市ADR监测中心数据库收集到的烟台市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上报的各个药品ADR报告,以收集的31 954例ADR报告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应用Excel电子表格,根据ADR报表中数据,针对人口学特征、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系统或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转归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人口学特征

在31 954例ADR中,除去性别不详28例,男14 988例,女16 938例,男女比例为1∶1.13,ADR患者性别分布具体见表1。除去年龄空白16例,>59岁的患者最多,共12 698例,占39.74%;≤18岁的患者最少,共3164例,占9.90%。其他ADR患者年龄分布见表2。

2.2发生ADR的给药途径

在31 954例ADR中,除去给药途径空白52例,不详6例,其中静脉滴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供17 917例,占56.07%;其次为口服,供10 293例,占32.21%,其他情况具体见表3。

2.3发生ADR的药品种类分类

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中抗微生物药物所占比例最大,达27.53%,共8796例,其次是神经系统药物和循环系统药物,各占14.09%和13.89%,其他具体情况见表4。

2.4发生ADR涉及的系统或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

ADR涉及的临床表现共43 061例,其中消化系统和皮肤及其附件所占比例相似,消化系统11 601例占比26.94%占据第一,皮肤及其附件11 527例占26.77%排在第二位,其他详见表5。

2.5发生ADR患者的转归情况

在31 954例ADR中,除去结果不详306例,痊愈18 833例,好转12 641例,未好转160例,有后遗症5例,死亡9例(表6)。

3讨论

3.1人口学特征分析

在31 954例ADR中,性别方面,男女比例为1∶1.13,女性略高于男性,与艾冬云等[4]、曹敏等[5]的研究报告一致。这与女性生理因素(生理周期、孕期等)还有女性体内药代学特点(体脂较多等)有关[6]。年龄方面,ADR发生在所有涉药年龄组人群中,>59岁的中老年组占比最高,约占39.74%;其次是>44~59岁的人群较高,约占26.44%。这可能与中老年人特殊的生理有关,首先一方面中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以致其对药品的敏感性增加和代谢障碍导致不良反应增多[7];另一方面中老年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脏器疾病,常伴有几种慢性疾病同时存在,病情复杂,合并用药较多导致不良反应增多[8]。

3.2给药途径分析

在31 954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为17 917例,明显高于其他给药途径,约占56.07%,其次为口服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达10 293例,约占32.21%。分析存在以下几种原因:静脉注射无首过效应,起效快,使用率较高[9],且其药品浓度配制过高,给药速度快易发生不良反应。其配制环境洁净度低,人员配制操作过程不规范,也易导致ADR的发生。pH值、渗透压、微粒、内毒素及个体差异等也易引起不良反应[10]。而需口服给药的患者大多在家服用,引起的ADR一般较轻,不易引起察觉,上报率低[11]。因此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情正确选择给药途径,凡神志清楚又能主动配合的患者都应优先考虑口服给药[12]。同时选择静脉给药时还需要正确的配制操作及配制环境,控制适宜的药品浓度及给药速度,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3药品种类分析

在对31 954例ADR的研究中发现,抗微生物药物引发的ADR局首位,占全部ADR的27.53%。与国内的许多文献报道一致[13-14]。这与抗微生物药物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密切相关,抗微生物药物用药时间过长,用药剂量不规范、剂型不合理,种类过多,未详细询问过敏史或未按规定做皮试等,这些因素均有可能引起ADR的发生。因此,为减少ADR的发生,应加强对抗微生物药物的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意识和水平尤为重要。其次虽然中药及中成药引发的ADR排列第四,占总ADR的6.27%,但是随着近些年来中医药的大力发展和创新,中药及中成药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增多,使得中药及其中成药的ADR也逐年增高,甚至已有文献研究表明,ADR中中药及中成药的ADR例数仅次于抗微生物药物,排列第二[15]。这可能与中药种类繁多,有效成分、稳定性、纯度、质量标准等不确定有关[16],因此对于中药及中成药在临床的使用,今后也应该引起重视,合理使用,以减少ADR的发生。

3.4临床表现分析

从ADR的临床表现来看,消化系统损伤与皮肤及其附件的损伤分别占据第一、第二位,两者例数相近。这可能是由于消化系统损伤和皮肤及其附件的损伤患者及家属容易发现,并且便于表达,医护人员也能及时发现[17]。对于神经系统的损害已>10%,应当加以重视。建议加强临床用药过程的观察及检测,做到用药前多询问过敏史、用药史,用药时多观察临床表现,不良反应较多的药物用药后还要多检查肝肾功能或其他指标。

3.5患者转归分析

在31 954例ADR报告中,有22 488例痊愈,约占58.94%;有12 641例好转,约占39.56%;未好转、有后遗症、死亡者共占约1.50%。这说明相关医疗单位抢救设施完备,相关医务人员抢救技术娴熟等,都能够最大限度的减轻ADR所造成的损害。

3.6总分析

烟台市2015~2017年ADR报告显示,ADR的错报率高,分析有以下原因:①主观不重视,态度不认真,不严谨。②科室事务繁忙,忘记上报。③对患者治疗后的跟蹤反馈相关工作还不到位。④临床医护人员认识不清,概念模糊,对药品知识的欠缺。对不良反应概念不清,单纯认为不良反应是由于患者个体差异不同而产生,仅对症治疗,意识不到这种不正常现象就是不良反应。因此今后也应提高不良反应报告填写的质量,尽可能完善相关信息,端正态度填写,以便更好地对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整理分析,强化ADR监测工作,更好地确保临床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

4小结

对ADR上报可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不良反应是随机、不可预测的,因此不必追究法律责任,可与患者及家属合理解释[18]。尽管ADR具有相对不可预测性,但多数ADR还是可以避免的,这就要求临床医生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ADR史、家族过敏史、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等,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把安全用药放在合理用药的第一位。

综上所述,ADR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用药时医务人员应充分考虑患者自身情况及药物特性,合理选择用药方案,对高危人群加强用药过程中的药学监护[19]。同时要加强ADR监测工作,特别注重ADR的上报工作,医务人员应及时、全面、有效地进行上报,并对上报病例进行整理和分析,定期反馈临床,以更好地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彩红,张玲.我院18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5):117.

[2]李林贵,Gucicely.国内外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研究进展[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5):333-335.

[3]赵向东,孙华君,王卓,等.2003~2005年上海市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6,6(6):440-442.

[4]艾冬云,张锦文,杨红斌,等.我院2013~2015年96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7,26(2):126-128.

[5]曹敏,刘康,张莉.47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7,26(5):352-355.

[6]雷招宝.药物不良反应中的性别差异[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0,(3):177-179.

[7]刘璇,邓丽,刘东.613例泮托拉唑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6,25(12):791-794.

[8]薛乐刚,乔雪丽.2014~2015年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140-144.

[9]孙成春,吴桂月,吕伟伟,等.我院119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29):2294-2296.

[10]王金萍,赵旭燕,赵萌,等.2014~2016年西安市中心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9):1791-1795.

[11]方向红,宁华,焦园园,等.2010~2011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443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山东医药,2012,52(34):82-84.

[12]王法财,蒋俊杰,袁宏中,等.2008~2017年六安市人民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 33(6):1533-1536.

[13]信如娟,潘会君,李莹,等.皮肤病专科医院3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学实践杂志,2018,36(2):186-188,191.

[14]许亚,钱海声,林冠成,等.徐州某医院2005~201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7,26(7):481-485.

[15]錢先中,金惠静,杨娟,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药,2015,10(4):573-577.

[16]郑芳芳,赵园园,叶露,等.215例临床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7,39(7):802-805.

[17]蔡蕴敏,方欢.我院100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5,26(11):1509-1513.

[18]蔡萍,顾平荣.2009年度扬州某三甲医院308例药品不良反应统计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0,23(3):379-382.

[19]姚志红,刘英,詹煦旭,等.我院2012~2015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7):136-138.

(收稿日期:2019-03-26  本文编辑:任秀兰)

1. Department of Pharmacy, Yantai Yuhuangd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Qingdao University, Shandong Province, Yantai   264000, China; 2. Yantai Adverse Drug Reaction Monitoring Center, Shandong Province, Yantai   26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of Yantai city from 2015 to 2017,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drug safety monitoring and clinical rational and safe use of drug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data of 31 954 ADR statements in Yantai city from 2015 to 2017. Results Among the 31 954 cases of ADR, intravenous drip was the main route of adverse reactions, for 17 917 cases (56.07%). Patients over 59 years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with a total of 12 698 cases (39.74%). The most high frequency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anti-microbial drugs, which caused a total of 8796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accounting for 27.53%. Of all the ADR reports, gastrointestinal system was the most frequent, with a total of 11 601 cases, accounting for 26.94%. Of all ADR, 18 833 cases were cured after treatment, accounting for 58.94%. The completion of the adverse reaction report was not complete, and the quality of the filling needed to be improved. Conclusion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report filling and monitoring of ADR, so as to reduce or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ADR and ensure safety and rationality of drug use in clinic.

[Key words] Adverse drug reaction; Report analysis; Monitoring; Rational use of drugs

猜你喜欢

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监测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基于 WSN 的隧道健康监测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与医院药事管理探讨
7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3~2014年15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学习监测手环
药品不良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