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疗法对脑卒中照顾者心理韧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9-01-08唐朝雷芬芳龚凤翔岳景齐唐利群
唐朝,雷芬芳,龚凤翔,岳景齐,唐利群
(1.邵阳学院 护理学院,湖南 邵阳,422000;2.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湖南 邵阳,422000;3.邵阳学院 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湖南 邵阳,422000)
脑卒中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慢性疾病,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一致残因素和第二致死原因[1-2]。本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存活者中75%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在生活上难以完全自理,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负担[3-4]。研究显示,8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在医院治疗后选择回归家庭,其治疗和康复任务重,主要照顾者(以下简称照顾者)常存在焦虑、抑郁等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严重影响自身及患者的生活质量[5]。因此,如何降低脑卒中照顾者负荷水平,提高照顾者、进而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对脑卒中照顾者的心理问题关注较少,缺乏帮助其解决负性情绪的个体化指导方案。本课题组自2016年开始,尝试探索采用个体化放松疗法帮助脑卒中照顾者降低心理负荷、提高心理韧性,以期改善其生存质量,取得了一定效果。
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经邵阳市2家三级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后居住在邵阳市大祥区、双清区的9个社区脑卒中患者的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6],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住院治疗后病情稳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60分的患者照顾者。2)与患者存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抚养关系的监护人,如配偶、儿女或其他家庭成员等,若同时存在多名,则纳入每天照顾时间最长者。3)年龄18~65岁,照顾时间≥3周,每日平均照顾时间≥8h。4)意识清楚、无语言及智力障碍,能够理解并独立或经协助可完成所有量表填写。5)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收取了报酬的照顾者。2)有严重心肺疾病或精神病史。3)有智力或认知障碍不能配合者。4)有听力障碍或有音乐易感性癫痫者。5)已参加降低脑卒中负荷相关培训者。入选照顾者共120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74例,年龄57.3±6.8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5例,高中或中专32例,初中40例,小学及以下23例。照顾者与患者的关系:配偶85例,子女24例,其他家庭成员11例。平均每日照顾时间14.3 ±2.9h。患者为首次脑卒中发作的 81 例(67.50%),≥2次的 39例(32.50%)。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41~60分78例,21~40分20例,<20分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照顾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关系、照顾时间、患者发作次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2.1 观察组干预方法
2.1.1 准备阶段
成立放松疗法团队。由1名神经内科医生、1名神经外科医生、1名心理咨询师、4名专科护士及若干名医学生志愿者组成,负责个体化放松疗法方案的制定、评估、审核、实施和评价。方案由研究者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检索、总结最新研究成果形成。对相关人员进行放松疗法、脑卒中相关知识、沟通技巧、心理学等知识培训以及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培训。
2.1.2 干预阶段
干预措施由本团队成员共同实施,采用一对一的干预形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干预2周、每日1次,第二阶段为干预2周到3个月、每周至少1次,第三阶段为干预3到6个月,每两周安排1次,每次30min到1h。
2.1.2.1 第一阶段
由研究者对照顾者讲解脑卒中相关知识,如后期肢体康复、吞咽障碍处理、日常生活护理等,侧重于心理疏导、帮助照顾者建立院外长期照护的心理准备。心理咨询师逐一与照顾者进行交谈,时间一般控制在30min左右。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找出照顾者的心理问题,由研究团队集体制定个体化的放松疗法,指导照顾者直到掌握为止。
2.1.2.2 第二阶段
每周入户干预1次,督促完成个体化放松疗法计划,帮助解决照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方案等。选用的放松疗法主要包括:1)音乐放松疗法:了解照顾者听音乐的频率、曲风及习惯等,并根据中国音乐文化背景及相关国内外文献选择轻音乐,帮助其在手机,MP3等电子设备上建立曲库。具体方法:选择安静的环境或临睡前进行,音量30~50dB,时间30min/次。2)呼吸放松疗法:指导患者平卧,双手自然置于腹部,轻闭双眼,深呼吸时鼻部缓慢吸气使腹部上凸,呼气时由嘴部缓慢吐气使腹部下凹。3)肌肉放松疗法:一般进行3个以上呼吸放松后进行,呼吸频率均匀后,引导照顾者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肌肉上,从头部开始,呼气时逐次地放松全身肌肉。4)瑜伽放松疗法:对于无高血压等禁忌症的照顾者,还可教导进行九式基础瑜伽舒展操。一般在早晨或入睡前进行,穿宽松的睡衣,选择安静舒适的环境,每日1次,每次20min左右。
2.1.2.3 第三阶段
每2周入户干预一次。进一步强化脑卒中康复知识和技能,检查照顾者放松疗法执行情况并督促其执行,继续给予心理疏导,并积极争取家庭其他成员参与照顾,减轻照顾者负荷。
2.2 对照组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进行疾病知识教育,包括告知患者的病情状况、发放脑卒中健康宣教手册、进行日常生活护理指导等,出院后每月电话随访1次,给予必要的干预和指导。
2.3 研究工具
2.3.1 一般情况调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完成,主要包括患者及照顾者资料,即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与患者的关系、照顾时间,以及患者脑卒中基础疾病、发作次数、医疗费用支付方式、ADL评分等。
2.3.2 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CD-RISC-10)
由Campbell-Sills在美国心理学家Connor和davidson编制的25条目心理韧性量表(25-item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25)基础上提取10条目、并由叶增杰博士汉化修订而成,Cronbach′s a系数为0.851,内部一致性好[7-8],分为坚韧、自强及乐观三个维度,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总分范围为 0~40 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韧性水平越高,反之则差。
2.3.3 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化版(WHOQOL-BRIEF)
由世界卫生组织研制完成,是WHOQOL-100的简化量表,包含26个条目,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4个领域,每个领域得分在0~2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存质量越好,已广泛用于测量患者及照顾者生存质量,信度在0.70~0.88[9-10]。
2.4 资料收集方法
干预前,由研究者向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阐明研究目的、意义及重要性等,取得其支持和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发放并指导照顾者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韧性与生存质量问卷。干预后3个月、6个月,再次发放并填写调查问卷。填写完毕后,当场检查填写质量,如有疑问,立即核实。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共99例照顾者纳入统计。研究过程中,要求退出研究而撤回知情同意书者12例,因突发事件终止研究者9例,最终观察组49例,对照组50例。
3.1 两组照顾者干预前后心理韧性得分比较
两组照顾者干预后心理韧性得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观察组心理韧性得分总体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理韧性得分总体均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放松疗法对心理韧性得分提高有影响,见表1。
表1 两组照顾者干预前后心理韧性得分比较(分,s)Table 1 The scores of WHOQOL-BRIEF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aregivers with or without intervention
3.2 两组照顾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得分比较
观察组照顾者生存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得分均有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观察组生存质量得分总体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照顾者生存质量得分总体均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放松疗法对生存质量得分提高有影响。见表2。
表2 两组照顾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得分比较(分,s)Table 2 The scores of CD-RISC-10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aregivers with or without intervention
4 讨论
4.1 放松疗法能增强脑卒中照顾者心理韧性
照顾者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应对患者带来的疾病康复问题、经济生活负担及自身角色转换等负性体验的关键。随着我国诊疗技术的成熟,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但发病后引起的运动神经功能障碍将直接影响患者穿衣、步行等日常生活能力,给照顾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负担[11]。本研究中也发现患者及照顾者均存在一定的负性情绪。干预3个月、6个月后结果显示,观察组心理韧性得分高于对照组,说明放松疗法可有效提高脑卒中照顾者的心理韧性,可能为放松疗法将训练对象注意力集中在音乐、呼吸频率上,降低其对周围环境的感应能力,使机体紧张水平下降,从而起到对抗心理及生理应激的负面影响[12]。与金永荣[13]研究结果一致。另外,在本研究调查阶段还发现,脑卒中照顾者多数为女性配偶,可能与我国家庭小型化、空巢化趋势有关。根据这一特点和需求,本研究还引入瑜伽放松疗法,效果较好。
4.2 放松疗法能改善脑卒中照顾者生存质量
脑卒中患者由于活动能力下降,其日常生活与工作明显受限,使患者及其照顾者产生社会功能损害及心理障碍,从而导致照顾者生存质量的降低,而照顾者的生存质量也直接影响到患者得到的照护质量[14]。本研究显示,经过3个月、6个月的干预,观察组照顾者生存质量均得到提高。在研究中,将患者顺利转运至家庭后,医护人员、心理咨询师和照顾者共同参与家庭康复管理,充分体现了医疗照护的连续性与有效性。通过为照顾者提供知识指导与康复培训,使照顾者能熟悉脑卒中相关照护知识,掌握护理操作相关技巧,使照顾者生存质量的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得到改善。同时,研究过程中的医护支持和个体化放松疗法的综合运用,可降低消极感受,使照顾者生存质量的生理、心理领域得到提升。
5 小结
本研究的放松疗法将关注对象转移到脑卒中照顾者,通过提高照顾者心理韧性及生存质量,进而使脑卒中患者能得到连续的高效照顾。同时,在医护与照顾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一方面,改善了照顾者的情绪和生存质量;另一方面,由医护人员向照顾者提供康复技术支持,可有效提高院外照护质量。但本研究人力、物力有限,导致干预时间较短,且干预人群仅限于有条件的医院周边人群,建议今后延长干预时限,解决偏远地区照顾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