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渠白菌母种培养条件初探

2019-01-08杨春敏胡生华黄建初

食用菌 2018年4期
关键词:母种原基琼脂

杨春敏 胡生华 黄建初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广州510850)

石渠白菌又名“石渠白蘑菇”[1],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的著名特产,每年盛夏七、八月,在海拔3800~4200 m的石渠草原上,就能发现石渠白菌点缀在牧草中。它的学名各家说法不一,微生物专家毕志树鉴定为白色白桩菇,王巍[2]将其归为黄绿蜜环菌。白桩菇并无菌环,而黄绿蜜环菌的形态描述与石渠白菌相差甚远。笔者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确定其为蘑菇属的一种。

石渠白菌味道鲜美,经济价值高,但是其身处高原,不耐储存和运输,这也影响了对它的研究和开发。笔者对石渠白菌菌丝培养条件进行初步试验,以期为人工驯化栽培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新鲜石渠白菌子实体(图1、图2)采集于石渠县南部草原,通过组织分离得到试验用母种。

图1 石渠白菌子实体采集地

图2 石渠白菌子实体

1.2 试验方法

母种培养基:①高原土50 g,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水1 L。②高原土100 g,马铃薯200 g,葡萄糖 20 g,琼脂 20 g,水 1 L。③高原土150 g,马铃薯 200 g,葡萄糖 20 g,琼脂 20 g,水 1 L。④高原土 200 g,马铃薯 200 g,葡萄糖 20 g,琼脂20 g,水 1 L。⑤蔗糖 20 g,尿素 5 g,MgSO40.5 g,KH2PO40.5 g,K2HPO40.5 g,琼脂20 g,水 1 L。⑥葡萄糖 20 g,蛋白胨3 g,酵母提取物 2 g,MgSO40.5 g,KH2PO40.5 g,K2HPO40.5 g,琼脂 20 g,水 1 L。⑦葡萄糖 20 g,蛋白胨 5 g,MgSO40.5 g,KH2PO40.5 g,K2HPO40.5 g,琼脂20 g,水1 L。⑧蔗糖20 g,NaNO35 g,MgSO40.5 g,KH2PO40.5 g,K2HPO40.5 g,琼脂20 g,水 1 L。⑨蔗糖 20 g,酵母提取物 5 g,MgSO40.5 g,KH2PO40.5 g,K2HPO40.5 g,肌醇 0.0005 g,琼脂20 g,水1 L。⑩葡萄糖10 g,麦芽糖5 g,可溶性淀粉 5 g,酵母提取物 5 g,MgSO40.5 g,KH2PO40.5 g,K2HPO40.5 g,琼脂20 g,水1 L。⑪(CK)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水1 L。其中培养基①-④中高原土和水用于制作土壤浸出液。

将培养皿中的母种用1 cm打孔器沿菌丝外延打孔,将菌丝圆片分别接种于上述培养基中,每个培养皿接种1片,每个配方做5个平行。将接种的培养皿置于20℃的培养箱中,培养30 d。测定石渠白菌菌丝生长速度,同时观察菌丝形态及特征。

1.3 培养温度试验

将培养皿中的母种用1 cm打孔器沿菌丝外延打孔,将菌丝圆片接种于上述筛选出的最佳培养基中,分别置于5℃、10℃、15℃、20℃、25℃、30℃、35℃、40℃的培养箱中培养30 d,每个温度做5个平行。测定石渠白菌菌丝生长速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母种培养基上石渠白菌菌丝培养结果

供试母种培养基上石渠白菌菌丝培养结果见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在培养基①-④及培养基CK中,石渠白菌菌丝粗壮,颜色洁白,气生菌丝及基内菌丝浓密;平均生长速度在0.6 mm/d以上,特别是培养基②,菌丝的平均生长速度达到最大0.66 mm/d,说明添加适量高原土浸出液能促进石渠白菌菌丝的生长,这可能与高原土浸出液中含有丰富的碳氮源和微量元素有关。在培养基⑤中,菌丝不能生长,说明尿素对石渠白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在培养基⑧中,菌丝生长最慢,说明石渠白菌菌丝不能很好地利用硝酸盐。对比培养基⑥、⑦、⑨、⑩,可以初步判断在促进石渠白菌菌丝生长速度方面,葡萄糖优于蔗糖,酵母提取物优于蛋白胨。

表1 供试母种培养基上石渠白菌菌丝生长情况

2.2 供试培养基上白菌原基形成情况

在供试母种培养基上石渠白菌原基形成情况见表2。

表2 供试母种培养基上石渠白菌菌丝原基形成情况

由表2可知,除了培养基⑤、⑦、⑧、⑩中无原基产生外,其余培养基中均发现有原基,其中培养基②和⑨5个平皿中均产生了原基,培养基②中产生的原基个数最多。说明添加的土壤浸出液对石渠白菌菌丝基团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但过高浓度下菌丝基团形成反而受抑制。培养基⑨五皿都出现了原基,可能是配方中添加了肌醇,肌醇可促进细胞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这说明肌醇对石渠白菌的菌丝基团、子实体的形成起到一定促进作用。观察发现:石渠白菌母种培养基中原基发生点均集中在原接种点周围(图3),多皿培养基上出现白色菌丝基团,分布较散,看起来像小菇蕾(图4),并伴有“吐水”现象(图5),同时,多皿培养基上菌丝出现“扭结”现象(图6)。一般,食用菌在营养适合环境下,菌丝开始扭结形成原基并出现“吐水”现象,继续给予一定的光照和湿度等刺激,就会发育成菇蕾,是出菇征兆[3]。由此可见,石渠白菌具有人工驯化的可能。

2.3 培养温度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见表3和图7。由表3和图7可知,石渠白菌菌丝可以在培养温度5~30℃生长,15~25℃是石渠白菌菌丝适宜的生长温度,而最适生长温度为20℃,35℃以上是石渠白菌菌丝致死温度。

表3 不同培养温度石渠白菌菌丝生长速度(培养基②)

图3 石渠白菌原基(培养基②)

图4 接种点附近的白色基团(培养基②)

图5 原基及“吐水”现象(培养基②)

图6 菌丝出现“扭结”现象(培养基②)

图7 不同培养温度石渠白菌菌丝生长状态(培养基②)

3 小结

试验已经初步找到最适合石渠白菌生长条件,即为母种培养基高原土100 g,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水1 L;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0℃。另外,在母种培养基中,石渠白菌也具有了产生原基的能力,这也奠定了人工驯化的基础。石渠白菌是一种与牧草共生的菌根菌,人工驯化难度大,所以要对石渠白菌进行人工栽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母种原基琼脂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响应面法优化羟丙基琼脂制备工艺
消除国产琼脂磷酸盐沉淀的工艺优化及设计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突脉金丝桃的花器官发生及其系统学意义
羊肚菌菌种比较试验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琼脂块模具的开发及改良
基于群体Parrondo博弈的根分枝建模方法
Evaluation on formation rate of Pleurotus eryngii primordium under different humidity conditions by computer 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