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萨克斯管课程教学中的热身练习探究

2019-01-08

乐府新声 2018年4期
关键词:长音萨克斯管音型

黄 键

[内容提要]本文旨在对萨克斯管课程教学中的热身练习进行系统化的构建,提出基本的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为长音、音阶、练习曲、以及作品的重难点热身,并对各个组成逐一解读。继而对热身练习归纳出必要的原则性参考,以期帮助课程主导者和学习者更好地把握课堂和解读作品。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萨克斯管事业发展迅速,尤其表现在表演方面。这得益于各大高校萨克斯管工作者的努力和付出,以及海归人才的贡献。但从学科建设角度反观,萨克斯管事业似乎步入了偏于表演的“歧途”。音乐表演学科的长久发展和纵深拓宽,除了表演,还应有理论研究、教学实践、以及作品创作。就萨克斯管而言,近年不论是曲目的丰富性还是技巧难度,都上了一个大台阶。而回顾萨克斯管学科的其它三个方面,皆举步维艰。萨克斯管理论研究发展举步维艰,相较萨克斯管表演方面的突飞猛进,任达敏翻译的剑桥音乐丛书《萨克斯管》和李雨生翻译的《探究富有个性的萨克斯管声音》可谓是其中精品。新作品创作更是令人扼腕慨叹,相较当下考级的巨浪以及高校萨克斯管专业的膨胀,新作寥若星辰[2]新世纪以来的萨克斯管新作有梁雷.<潇湘>.郭元.<创造太阳鸟的眼睛>.杨晓忠.<移动的背景>.许志斌.<鸟与海>.刘健.<天堂>.吴多才博.<西藏意向>等.。可喜的是,随着2016年高等艺术院校萨克斯管专业委员会的成立,陆续出现了一批委约作品,并且于去年在武汉音乐学院举办新作品专场音乐会[3]届时将有五部新作首演,分别是郭元.<三弄>.李秋筱.<巴山夜雨>.弗拉基米尔·隆恰克(Volodymyr Runckak).<五声音阶的故事>.陈宇晟.<京味儿>.刘博.<十字游戏>.,这对于我国的萨克斯管发展无疑是历史性的里程碑。

再看教学研究,虽然目前各大音乐和艺术学院、部分综合性院校都相继开设了萨克斯管专业,招生规模和层次逐年递升。但对于萨克斯管课程教学的研究寥寥可数。究其缘由,一方面是由于萨克斯管教育工作者繁忙的教学工作难以抽身,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对课程教学理论建设的忽视导致。这就形成了当下萨克斯管课程教学理论的萎靡,进而导致课堂教学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发展瓶颈。

萨克斯管课程教学基本有两大部分组成,概括而言,第一部分是热身练习,第二部分是作品解读。近年来也有部分萨克斯管经典作品研究的文章涌现[1]如笔者.日薄崦嵫之时的天鹅哀歌——格拉祖诺夫的艺术特征.宫安.浅析拉森<萨克斯管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与演奏心得.李依黎.杜博瓦<中音萨克斯管协奏曲>的时代特征等.,但对于热身练习鲜有关注,仅有李雨生教授翻译斯蒂文·莫克的《萨克斯管热身练习》[2][美]斯蒂文·莫克.萨克斯管热身练习[M].李雨生、刘柳,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该书主要关注点在于日常热身,对于课程中的热身并未花费太多笔墨。不容忽视的是,热身练习是检验、巩固萨克斯管课程教学中基本功的重要环节,更是身体各项机能预热的有效措施,也是作品解读的有力保障。所以热身练习是萨克斯管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对热身练习的探究也是对萨克斯管课程教学理论的有力补充。

萨克斯管课程教学中的核心是作品解读和分析,但是为了有效保障课堂的顺利进行,把演奏者的演奏技能高效唤醒,热身练习成为必不可少的课程组成。萨克斯管在演奏中要求演奏者全身密切配合,最直接的参与部分是演奏者身体的呼吸系统、手指、大脑、口型、舌头等。所以,正如运动员要进行正式比赛一般,萨克斯管演奏者在正式作品演奏之前,对身体相关肌肉的预热成为演奏的有力保障。整体而言,呼吸系统和口型可以通过长音练习热身,手指和舌头则可以通过音阶练习实现唤醒,清醒和注意力集中的大脑则可以通过在长音、音阶、练习曲中逐步凝聚,而为了作品的完成,作品重难点的热身是其有力保障。故而,萨克斯管课程教学的热身练习基本由长音、音阶、练习曲、以及作品的重难点四部分组成。以下将对各部分逐次进行分析说明。

一、长音练习

长音是萨克斯管课程热身练习的基础,也是萨克斯管学习的主要基本功,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基础要求是在演奏者身体机能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持久地演奏圆润饱满的乐音。故而有两个基本指标,一是声音质量高,二是持久性。以实现对演奏者的呼吸系统、口型的热身,以及手型的控制。

长音的练习,尤其要注意起音。起音和吐音是不同的发音概念。起音是指将舌头前段和哨片前端接触,通过运气后,舌头迅速离开哨片获得的发声效果。萨克斯管演奏中作品开始往往采用起音,而非吐音。正常而言,一般音域[3]本文标示音域以中音萨克斯管(Alto Saxophone)演奏音高为准,非实际音高。(d1-c3)中起音问题都不大,但是高、低音区往往需要提前热身才能运用自如。练习者通过长音练习还可以加强对超吹和低音区起音的关注,以提高演奏技能和自信心。这二者均可在基本的长音练习完毕后,逐步向两端扩展。超吹音域可从g3到#f4,而低音音域主要指c1、b和bb三个音。譬如在德森克罗兹的《前奏、华彩和终曲》中开始的低音b,就需要在热身练习中对其做专门的长音起音热身。

音准是长音练习中必须注意的问题,亦是萨克斯管演奏的根基。萨克斯管由于自身分段管体的构造,音准对演奏者而言挑战很大。再加上不同的口型、口腔、喉腔以及气息的差异,音准很容易出现偏差。可以通过指法加键和校音器矫正。举例而言,尤其要注意各个音区过渡的音符。比如中音的#c2手指全放开时音准偏高,此时加上6号键[1]本文的萨克斯管键位采用隆戴的指法体系。则要好很多。而在校音器的帮助下,对音准的调节和把握方便更多。可以通过由最低音bb开始的主三和弦琶音演奏,来逐个矫正音准,并且以半音向上模进,直到#f2即可。

虽然长音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其枯燥的过程是很多演奏者逃避练习的主要缘由。对此,可通过长音和颤吟的结合来得到有效改善。具体的做法是以每分钟60的速度每拍五次颤吟,在各个音区逐渐扩展练习,从而让长音练习更富有装饰性和乐趣。当然,可根据练习者的层次不同,对颤吟的速率和音区做出调整。

长音练习还可对演奏者手型的控制与放松有很好的巩固作用。在长音演奏中,手型相对处于稳定状态,故而是考察手型控制的恰当时机,此时调整学生的手型要比演奏作品时有效地多。同时,部分学生演奏手型由于过度控制形成的紧张,也可以在这个环节中得到放松,将紧张的注意力从手指转移,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过度紧张去影响演奏状态。

通过以上,我们看到,长音的热身练习主要以音色的质量和声音的持久性为标准,同时需要兼顾起音、超吹、低音区、颤吟、音准、手型的控制和放松等演奏时的技巧和状态,但其核心依然是圆润和饱满的乐音。长音热身完毕后即可进入音阶的热身练习。

二、音阶热身练习

音阶练习也是萨克斯管的主要基本功,对其热身不但可以保证课堂的高效性,也是检验基本功练习扎实与否的必要方式。音阶练习主要包括各大调和小调、琶音、属七与减七和弦、音程(三度、五度等)、半音阶等,部分课程可能还需要布鲁斯音阶、全音阶等。整体而言,音阶练习的两个主要指标是清晰度和流畅性。清晰度是指演奏声音的颗粒性和质量的完成度,虽然会随气息与口型有所变化,但整体要求依然是圆润和饱满。流畅度是指演奏音阶过程的完整性,由始至终不可出现停顿或打结。课堂中的音阶热身一定要根据演奏者的实际演奏能力确定速度,而不能盲目追求快速。

音阶热身练习中首要注意的是舌头和指法的配合,两者越契合清晰度越高。在萨克斯管的练习中我们往往会抱怨吐音速度不够快,核心便是手指和舌头配合的高低程度影响的。若是单独演奏连音或单音吐音,速度都会超过音阶吐音速度。所以练习中,通过慢练体会舌尖和指尖每次动作的契合度是提升音阶清晰度的有力保证,也是音阶提速行之有效的练习方式。同时,手指离键不应过高,以免过度疲劳和手指僵硬。正如凯尔·霍奇所言“要想获得运动速度,关键在于手指的动作要尽可能的小,这就意味着,当键盖处在高出位置时,要让手指与按键保持接触或保持很近的距离,不能让手指离键盖太远。”[2][英]理查德·英厄姆著.萨克斯管[M].任达敏,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92.而在慢练中对舌、指配合的体悟,也是凝聚萨克斯管课堂学习者注意力的有效方式。

音阶热身也应注意整体和部分的把握。不论是整本音阶教材还是十二个大小调的所有音阶类型,在萨克斯管课堂教学中显然不是每位学习者都能快速有效完成的。十二个大小调全部练习,还是部分调性的音阶、琶音、三度、和弦,或者是某个性调所有音阶的选择性练习?所以一定要在音阶练习中注意整体和部分音阶练习的关系。课堂主导者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在不同周次对各类音阶提前布置课程作业,以在课堂热身中快速有效地完成。此外,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堂作品进行专项音阶练习,如《丑角》中的七连音段落,可以通过A大调音阶实现热身;克里斯顿《奏鸣曲Op.19》可以通过bA大调和bD大调等。此外,对于专项音阶练习,还要适当注意左手手掌键和小拇指键盘的专门练习,这两个区域是初、中级萨克斯管学习者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这两个指位包含的高低音区在萨克斯管乐曲中频次较少,导致学习者练习不够;二是由这两个指位的特殊性决定的。手掌键中的C1、C2和C3键是萨克斯管演奏的特有指法,而低音的#c1、b和bb的控制皆由左手小指控制,在练习指法上本身就有局限性。所以适当的关注和练习不但对于课堂热身有很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为统一音区大有助益。

音阶热身中也要注意音型的选择。萨克斯管音阶热身的音型主要包括连吐音型和节奏型的组合。连吐音型在作品构成中十分重要,正如大卫·里布曼(David Liebman,1946—)所言“音符的连吐方式在决定一个乐句是否有节奏、有韵律的流动方面非常重要。”[1][美]大卫·里布曼.探究富有个性的萨克斯管声音[M].李雨生、刘柳,译.教育出版社,2007:42.对于连吐音型的划分标注不同导致了种类的差异,如塞尔曼音阶中两组八个16分音符的八类划分法,笔者对一组四个16分音符的八类划分法[2]黄键.萨克斯管吐音相关问题的诠释[J].音乐天地,2011(1):50.,以及隆戴(Jean Marie Londeix,1932- )的48种划分法[3]Jean Marie Londeix. Les Gammes Conjointes et en Intervalles Pour Tous les Saxophones. Paris, Henry Lemoine, 1962.p.3.。不论是哪种划分,其核心有两个,一是通过连音和吐音的各类组合练习,以达到对舌头和气息的热身;二是在不同音型节奏点上的吐音练习,以帮助演奏者在已有节奏基础上划分新的乐句。所以作为课堂音阶练习中的音型选择,要适当根据作品决定具体连吐方式,但是笔者建议至少在四音16分音符上的八种连吐练习还是有必要的(如例1)。除了连吐音型外,还有节奏型的选择,这在隆戴连吐分类的C类7-12中[4]同上.已然有所关注,可做参考练习。但是隆戴主要的节奏型还是在四联音和三连音上,建议教师若是时间充足或更有针对性可以拓宽到其他节奏型,如前八后十六和七连音等。

例1.十六分音符上的八种连吐练习

音阶练习中还应注意音域的拓展。指导者可根据演奏者实际水平对音阶音域适当拓展,最常见的是#f3的加入。一般考级音阶教材[5]国内拓展音域的音阶教材可参见李雨生、王煜铭.萨克斯管的音阶练习[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塞尔曼音阶等都将萨克斯管音阶音域设置在bb-f3之间,隆戴则将音域拓展到了的#f3。由于#f3的加入,拓宽了最高音限制,要求演奏者重新调整指法和演奏习惯,所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根据演奏者的实际演奏能力和音阶难易度,由简到繁逐步深入。而在半音阶练习中,也可适当加入超吹,一般由#f3开始向上拓展半音,依次为“#f3-g3-a3-ba3-b3-bb3-c4”。其中由于g3是萨克斯管超吹肇始,故#f3-g3应尤为注意,后者不论是选择前F键还是1-3|4-6键皆是。

音阶练习是基础热身(半音阶和所有音阶)向专项热身[1]莫克将热身练习分为基本热身和专项热身,参见[美]斯蒂文·莫克.萨克斯管热身练习.李雨生、刘柳,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作品音阶)的过渡。而之后练习曲的选择和编创以及重难点,和作品关系愈发密切,从而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三、练习曲的选择和编创

从练习曲的选择和编创开始,热身练习更具有针对性,所以课程作品的技术难度和重点是选择热身练习曲的首要依据。这就要求教师同时对作品和练习曲都有充分把握。首先分析作品重难点的技术特征,包括呼吸、指法、连吐、超吹、音准等各方面。再依据重难点的技术特征在掌握的练习曲文献中,针对性地寻找。

以克里斯顿《奏鸣曲Op.19》第二乐章为例,通过分析作品可知三连音是重点音型。全曲三连音音型有两类,一是十六分音符后半拍三连音,二是八分音符三连音。而且整首作品的调性跨度较大,从bG大调—B大调—A大调—#F大调[2]本文中所示的调性皆为萨克斯管乐谱调性,非固定调性.。所以针对以上两点,可供选择的练习曲有《十二首博扎练习曲》的第七首来练习16分音符三连音,《菲尔林48首练习曲》中的第44首降G大调三连音练习曲,用于练习8分音符的三连音。

例2.克里斯顿《奏鸣曲Op.19》第二乐章三连音的热身练习曲选择

除了依据作品重难点寻找已有练习曲热身外,还可以通过对重难点的分析编创特性练习曲帮助学习者热身。这样更加具有针对性。可依据重难点的调性、连吐音型、节奏型、音乐演奏记号等编创富有个性的练习曲。以《丑角》第一乐章mm.12-13技术难点为例(例3)。经过分析可知,这个难点主要由琶音的快速转换模进形成。第12小节主要是大三和弦第二转位,分别在C-B-bB-A-bA为根音的和弦上做快速下行模进。第13小节则是在同样的和弦上以第一转位下行模进。清晰其难点构成后,便可进行简单编创。分别以十二个大调的大三和弦的第二转位和第一转位为原型,以16分音符为基础做热身练习。经过此类针对性练习后,再进入难点就会应手很多,不论在指法的适应上,还是练习自信心都有很大提高。

例3.《丑角》第一乐章mm.12-13技术难点分析

四、作品重点和难点的热身

课程热身练习的最后一环,便是对作品技巧难点和重点做准备性练习,这是直接和课程主体密切相关的热身练习。此项热身的目的是熟悉重难点,增强作品演奏信心,为稍后的作品贯穿演奏做好准备。

首先需对作品重、难点析出。不同作品的重难点会因作品有所差异,例如《丑角》第一乐章第57小节第四拍的九连音向58小节第一拍的四连音过渡时节奏的把握,第27、85和86小节和弦的转位模进;克里斯顿《奏鸣曲Op.19》第一乐章中通过第5、7、8、43-51、86-95和103-107小节重音的设置对节拍的重置;103小节的超吹;第一小节第二拍的四分音符延留16分音符的节奏型等。

当对作品的重难点分析完毕后,可根据实际学情进行速度拉伸和音型分解的热身。速度拉伸不仅仅是慢练,很多情况下也需要快速练习。慢速练习是重难点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演奏者可以对呼吸、口型、指法等各个机能细致关照,逐步调整到最佳演奏状态和声音效果。在作品连贯演奏中,由于身体机能的紧张和演奏情绪的高涨,速度可能会不稳定或超出原速,而快速练习正是让演奏状态变得游刃有余。对于部分难度较大的音型,也可分解练习。如德森克罗兹《序曲、华彩和终曲》中的华彩部分。此外应注意,作品重难点热身需适可而止,过度的热身反而会使乐曲演奏时没有自信心。

结 语

通过以上对萨克斯管课程教学中的四个主要热身练习的分析,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它们的独立性,以及相互间的辅助性。长音练习是整个热身练习的基础,音阶练习在基本热身和专项热身中的过渡性,练习曲的针对性,以及作品重难点的核心性。同时这四个热身练习,还需根据不同作品、课程结构、演奏者等进行调整,注意如下:

首先,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热身练习的出发点是课程主体的作品,所以需由作品确立热身练习的音阶、练习曲和重难点,这样才能保证备课的有的放矢,避免盲目和随意性。

其次,尽管课程中的热身组成具有相对的合理性,但对于专业萨克斯管演奏者来说可能还是不足。所以尽量在课程教学前有所准备。练习者若是时间充裕,可将热身在正式课程前做完,这样课程热身可适当减少。若没有时间在课前做热身练习,可以教练习者作必要的伸展练习,不用乐器对注意力、呼吸、口型、颈部、背部以及手指、手臂热身,这样进入课程热身适应会更快。而事实上,热身练习中的长音、音阶都是萨克斯管的主要基本功,所以课堂热身和基本功检查是密切结合的。故而最好不要略过热身直接进入作品解读。

再次,热身练习中要因材施教。其中的“才”具备二维向度,一是指不同的演奏者,二是不同的作品。尽管每所音乐院校都有各自的教学大纲,但是演奏者技术和能力的不同是课程准备和组织的重要依据,甚至相同的演奏者在不同阶段的演奏状态都会出现变化,所以估量和把握好学习者在课堂中的能力,是热身练习的前提。而作品的不同也是热身练习的主要依据,重难点的析出便要紧密依据作品而定。

又次,要注意循序渐进地热身,切忌一蹴而就或急于求成。部分教师由于课程时间限制(部分课程甚至在30分钟以内),直接要求学生演奏作品,这对于没有热身的演奏者而言不论是身体机能还是作品的完成度都会形成影响,甚至导致课程失败。还有部分教师在热身中对于演奏者的实际能力没有把握,便急于检验所有音阶或视奏高难度练习曲,这也需要慎行。所以循序渐进也是热身练习的一项重要原则。

另外,为了保障课程中热身练习的顺利进行,在作业中加入热身练习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从而将日常热身和课程热身密切结合,并实现过渡与融合。这也是演奏者基本功练习和提升的主要途径。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基本功有足够的重视,学生才可能会做出回应。

最后,处理好萨克斯管课堂教学中专业作品与热身练习的布局和结构,尤其是时间的把握。除了部分基本功课程外,对于专业作品的学习课程中,热身练习尽量不要超过课程学习时间的一半,以实现扎实基本功和突显课程重点的双重目标。

综上,在萨克斯管课程教学的热身练习中,长音练习应注意起音、音准、颤吟、指法、超吹,核心还是饱满圆润的乐音。而音阶练习则以清晰和流畅性为准,同时关照舌指配合、整体与局部的取舍、两种音型的选择、音域的拓展等。练习曲的热身强调以作品为核心,选择和编创针对性的练习曲。重难点热身应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进行速度拉伸和音型分解练习。同时,这四个热身组成在具体教学中应注意课堂教学中作品的主体性、课前准备、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作业布置和课堂结构布局等方面以配合完成。

此文仅是对萨克斯管课程教学的热身练习的初步探究,为促进萨克斯管课程教学研究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旨在抛砖引玉,唤醒更多的萨克斯管研究者关注课程教学、新作创作和理论研究,以期携手合力、探索创新,共同推动我国的萨克斯管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长音萨克斯管音型
分析我国萨克斯管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萨克斯管在演奏过程中的音色控制
引入钢琴伴奏提升高中生歌唱能力探研
关于萨克斯管艺术在我国的发展探究
探究演奏者对萨克斯管音色的控制与掌握
即兴伴奏的音型发展方式
即兴伴奏构建灵动式音乐课堂探析
小号训练中长音、吐音、连音的演奏技巧分析
论刘聪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音型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