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2017年沈阳市儿童死亡监测结果纵向分析及干预措施

2019-01-08倪佳刘芳然宋亮亮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死因年龄组早产

倪佳, 刘芳然, 宋亮亮

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和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中的重要指标之一[1]。为掌握近5年来沈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变化趋势,制定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现将2013~2017年沈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0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依据国家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每年度的监测统计时限为:上一年度的10月1日至本年度的9月30日)沈阳市13个区县全部活产及5岁以下死亡儿童(包括沈阳户籍和非沈阳户籍居住1年以上者,离开沈阳1年以上者不列为监测对象)。

1.2 方法及质量控制 根据《沈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上报相关的各种监测表卡。为了保证资料质量,由沈阳市三级妇幼保健网络人员,层层把好质量关,在资料的填写、收集、处理、分析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质量检查包括漏报调查和质量检查。儿童死因诊断和分类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13~2017年5岁以下儿童各年龄组死亡率比较 见表1。

表1 2013~2017年5岁以下儿童各年龄组死亡率(‰)

表1可见,2013~2017年5岁以下儿童各年龄组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5年间5岁以下儿童各年龄组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死亡年龄构成 由表1可见,近5年沈阳市婴儿死亡1 149例(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的82.07%),新生儿死亡750例(占婴儿死亡数的65.27%)。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婴儿死亡为主,婴儿死亡又以新生儿死亡为主。5年间新生儿死亡、28 d至1岁婴儿死亡、1~4岁儿童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构成比,虽有波动,但变化不明显。见图1。

2.3 死因顺位 2013~2017年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变化明显:2017年我市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以其他先天异常为主,占总死亡的19.16%,构成比较前几年明显上升,2015年开始其他先天异常进入前三位死因,并在2017年成为首位死因。2017年早产和低出生体重下降至第二位死因,2013~2016年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均是首位死因。见表2。

图1 2013~201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构成比(%)

3 讨论

2013~2017年沈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显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13年的5.42‰下降至2017年的3.70‰,婴儿死亡率由2013年的4.57‰下降至2017年的3.18‰,新生儿死亡率由2013年的3.07‰下降至2017年的2.15‰。分析主要原因,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妇幼保健知识的宣传,加强行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指导,尤其注重加强对沈阳市基层工作人员的各项指导和培训,并依靠妇幼保健网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孕产妇死亡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历报告和评审工作,提高了沈阳市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水平,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加快了实现我国的千年发展目标(MDG4)的步伐[2]。

表2 2013~2017年全市5岁以下儿童主要疾病死因别死亡率(1/10万)及构成(%)

2017年,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死亡儿童数的85.82%,与国内研究[3-4]报道基本一致。近5年数据提示降低婴儿死亡率,尤其是新生儿死亡率仍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中之重。今后要继续加强孕期和围产期保健,加强高危筛查,只有把围产期保健落到实处,才能使沈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保持持续下降的趋势。

2017年,其他先天异常、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5年监测结果显示死因顺位发生了变化,其他先天异常在2017年第一次成为首位死因,而2013~2016年早产和低出生体重一直是首位死因,2017年降到了第2位。先天性心脏病一直位于第2~3位,出生窒息、肺炎位居第3~5位。可见,随着我市医疗水平技术的提高,儿童死亡率有了明显下降,同时儿童主要死因已发生了变化,提示了今后工作重点变化的方向。今后我们应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我市孕期检查质量及产前诊断水平,重视高危孕妇的围产保健和儿科急救体系的建设[5],从而有效的减少因先天异常引起的死亡。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孕期指导,尽早发现可能导致早产的一系列诱因,避免早产发生[6]。新生儿窒息一直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7-8],今后要进一步普及和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在产儿科密切配合下继续减少因出生窒息引起的死亡[9-11]。

猜你喜欢

死因年龄组早产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胎儿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不同年龄芦苇繁殖特征研究
早产“黄宝宝”的家庭看护
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居民死亡现况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早产宝宝的奶粉喂养,不是件小事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鄂尔多斯地区2005-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年龄性别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