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LL患儿经SCCLG-2016方案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9-01-08刘仕林文飞球刘四喜李长钢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危险度危组白细胞

刘仕林, 文飞球, 刘四喜, 李长钢

异常造血细胞恶性增殖使正常血细胞减少的造血系统异质性疾病,称为白血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最常见类型[1]。华南地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协作组2016方案(SCCLG-ALL-2016)在BFM2009的基础上,融合COG等多个国内外治疗方案的成功经验,专为ALL患儿制定和修正的治疗方案。目前ALL治疗目标由暂时缓解转为减少复发,争取长期无病生存,这依赖于临床危险度的准确分级和不断总结经验[2]。基于以上思考,本文对经SCCLG-ALL-2016方案治疗后复发的ALL患儿进行分析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深圳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ALL患儿36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1例,女173例;年龄1~18岁,平均(11.26±5.38)岁。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定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中ALL的诊断标准[3]。

1.3 纳入标准 (1)符合ALL的诊断标准;(2)年龄1~18岁;(3)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能配合随访。

1.4 排除标准 (1)合并继发性免疫缺陷疾病;(2)合并肿瘤;(3)伴有唐氏综合征。

1.5 方法 据患儿初诊时临床症状、细胞免疫学与生物特性及其对治疗的反应划分危险度为低危、中危、高危,接受治疗前详细检查后进行化疗前准备,酌情给予输红细胞、血小板等支持治疗,根据SCCLG-2016方案治疗选择不同强度化疗,治疗总流程为:诱导解除、巩固、再诱导和维持治疗。诱导解除阶段:泼尼松预处理7 d,诱导阶段VDLD方案[长春新碱(VCR)、柔红霉素(DNR)、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地塞米松(Dexa)],CAM方案[环磷酰胺(CTX)、阿糖胞苷(Ara-C)、6-巯基嘌呤(6-MP)]早期强化治疗,低危组1轮,中危、高危组2轮。巩固治疗阶段:中危组按2 g/m2的大剂量甲氨碟呤(HD-MTX)进行4轮或(100~300)mg/m2的MTX+VCR 5轮治疗,中危组以5 g/m2的HD-MTX进行4轮,高危组以5 g/m2的HD-MTX进行2轮。再诱导阶段:VDLD方案、CAM方案如上述,低危组3轮VDLD方案,中危、高危组4轮VDLD方案。维持治疗阶段:6-MP/MTX+VCR+正定霉素(DXM)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儿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为2018年1月至6月,详细了解患儿出院后的治疗情况及其生存现状,包括年龄、性别、血常规、化疗后15 d骨髓涂片(D15涂片)、化疗后33 d骨髓涂片(D33涂片)等。

1.6 预后评估 激素预处理结果敏感:激素预处理后第8天,外周血涂片原始细胞+幼稚细胞数目<1×109/L;预处理结果不敏感:预处理第8天,原始细胞+幼稚细胞数≥1×109/L。

1.7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观察患儿临床症状,检测其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数目,以骨髓涂片检查原始、幼稚细胞数目,依照《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3]评判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未缓解和复发。

1.8 影响因素分析 依据患儿性别、年龄、种族、初诊白细胞数目、形态学分型、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型、融合基因检测、激素预处理效果、第15天、第33天骨髓涂片结果、第15天、第33天微小残留检测(MRD)检测、危险度分级等14项候选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分析ALL患儿经SCCLG-2016方案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2 结果

2.1 364例ALL患儿经SCCLG-2016方案的复发结果分析 随访结果显示,364例ALL患儿中有68例复发,复发率为18.68%(68/364),其中年龄≥10岁的患儿44例,占64.71%(44/68),中高危组患儿58例,占85.29%(58/68)。

2.2 影响ALL患儿经SCCLG-2016方案治疗后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年龄、白细胞数目、融合基因(BCR/ABL基因)检测阳性率、D15 MRD水平及危险度分级是影响ALL患儿经SCCLG-2016方案治疗后复发的单因素(P<0.05)。见表1。

2.3 复发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年龄≥10岁、白细胞数目≥100×109/L及BCR/ABL基因阳性及高危是ALL患儿经SCCLG-2016方案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尽管ALL治愈率逐年上升,但仍有25%~30%的患儿复发,如何防止和降低复发率是ALL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难点[4]。本文经SCCLG-2016方案治疗的ALL患儿复发率为18.68%,与钟淑玲等[5]应用GD-ALL-2008方案治疗后19.5%的复发率相似,低于泰国的20.9%[6]。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10岁、白细胞数目≥100×109/L、BCR/ABL基因阳性和高危型是ALL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报道称,1~9岁ALL患儿预后效果显著更佳,与本文年龄≥10岁的患儿复发率较高的结果相符,原因可能与其存在T淋巴系或Ph染色体重排有关[7]。在ALL患儿的治疗过程中,白细胞计数是一个持续的预测指标,可提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治疗过程持续上升的白细胞数目可能预示预后不良[8]。本研究发现,白细胞计数>100×109/L会增加患儿复发的风险,原因或与血液黏稠度相关,白细胞计数增高使血液黏滞,导致脑部微血循环障碍,形成堵塞,治疗过程易出现颅内出血或高白细胞瘀滞综合征[8]。BCR/ABL融合基因是ABL原癌基因易位至BCR基因的断裂点处形成,与Ph染色体有关,该基因持续增强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改变细胞的黏附特性,导致细胞过度增殖、分化,促进白血病的发生与发展[9]。文中可见,融合基因阳性患儿占总复发人数的66.17%,说明融合基因是复发的危险因素,与前文所述Ph染色体同为生物学型危险因素,提示深入研究基因与ALL复发的相关性,实施个性化靶向治疗,减弱该类基因的表达,或更利于预后。早期的强烈化疗,能够有效杀灭白血病细胞,减少耐药和MRD,但过高的强度或可增加治疗相关死亡和第二肿瘤的风险[10],适度的治疗强度需要依靠准确的危险度实现。本文将年龄、白细胞数目等上述危险因素纳入临床危险度分级因素中,如年龄在1~10岁,白细胞计数<50×109/L是低危患儿的筛选条件之一,分级结果包含以上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显示高危患儿的复发率显著高于中低危患儿,这说明,准确的危险度分级应全面包含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发现低危患儿中隐藏的中危、高危患儿,加大治疗强度,减少复发风险。综合来看,各危险因素之间相互关联,预后不良患儿通常多种危险因素共存,对复发患儿进行严格、全面的危险因素认定和分析,选择强度适宜的治疗方案,避免过强或过弱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的重要因素。

表1 复发与未复发患儿随访结果对比

表2 复发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综上所述,本研究ALL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锁定于生物学特征(年龄≥10岁和BCR/ABL基因阳性)、初诊临床症状(白细胞计数>100×109/L)和危险度分级(高危)三方面,进一步研究患儿生物学特征与ALL复发的关系,根据初诊症状制定更精确详细的危险度分级,有望降低患儿复发率。

猜你喜欢

危险度危组白细胞
胃间质瘤超声双重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联合微小RNA 评估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危险程度的价值△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弹性的研究
白细胞
如何正确运用χ2检验——高维表资料相对危险度分析与SAS实现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胃肠道间质瘤的MRI征象与不同危险度的相关性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