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麝香外敷治疗脊柱结核性窦道的临床观察

2019-01-08杜发强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3期
关键词:窦道脓液结核性

杜发强

(甘肃医学院,甘肃 平凉744000)

脊柱结核性窦道是继发于原发性肺结核或胃肠道结核,其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血液播散侵入椎骨和周围组织,导致病灶处积聚大量脓液、死骨、干酪样坏死组织和结核性肉芽组织,脓液向体表腐蚀溃破形成的盲端排脓通道。临床经过科学规范的抗结核治疗,配合外科清创、引流、抗感染等治疗,大多可以痊愈,但有少数患者病情反复,缠绵难愈。笔者在临床上对30例久不愈合的脊柱结核窦道患者采用外科清创去腐,窦道外敷麝香,纱布条填塞引流排脓,内服抗结核药物等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反复、缠绵难愈患者均为2010—2016年甘肃医学院骨科门诊患者,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4~16岁者5例,18~20岁者13例,28~30岁者12例;胸椎结核13例,腰椎结核17例;病程逾6个月者3例,1年者14例,2年者13例;窦道8~15 c m;深部脓肿向体表溃破者5例,手术切开、引流脓肿后切口不愈合者17例,手术剔除病灶并行骨内固定术后、切口不愈合者13例;窦道脓液培养:金葡菌(+)16例,大肠杆菌(+)14例;X线示椎骨、内固定均正常。

2 治疗方法

采用外科清创去腐,窦道外敷麝香,纱布条填塞引流排脓,内服抗结核药物等治疗。①用碘伏常规消毒窦口及其周围的皮肤,探针探清窦道长度、走向。②使用连接输液针头胶管的注射器吸取H2O2并插入窦道内冲洗,刮匙(组织剪)剔除黏附于窦壁的脓液、干酪样坏死和瘢痕组织,直至暴露新鲜创面且有渗血。③用0.9%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洗液变清。④用无菌纱布条吸干窦道内洗液。⑤将0.2~0.5 g麝香粉纳入窦道及其顶部,留置无菌纱布条填塞引流。⑥每日如上法换药1次,如窦道无新增坏死组织和脓液,不再使用刮匙和H2O2,创面无渗液且结痂则停止用药,隔天用碘伏消毒痂面,无菌敷料保护窦口,至结痂脱落愈合。同时配合抗结核药物化疗。

3 疗效观察

30例患者中,13例治疗25 d、13例治疗32 d、4例治疗35 d后窦道全部二期愈合。X线检查:椎骨骨质形态正常、脓肿消失、病灶边缘整齐。随访至2017年5月均无复发。

4 讨论

脊柱结核性窦道病程进展较缓,起始不红不热,病久化热,蕴蒸成脓,溃破成漏,属中医“漏管”的范畴,以外治为主。此病多由禀体素虚,痨虫乘虚入侵,气血瘀滞、邪瘀互结化热,蕴蒸肌肉筋骨成脓,毒邪流窜旁处,可见局部硬肿、脓溃肉腐、穿透成漏,因此虚、毒、腐、瘀为窦道局部之病因病机。故以解毒、去腐、化瘀、引流为结核性窦道的临床外治法则。

(1)解毒引流 脊柱及周围软组织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是形成窦道的主要原因,窦道感染化脓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加重组织损伤、延缓窦道愈合的重要因素,故抗结核、抗炎为治疗首要任务。笔者临床上对30例久不愈合的脊柱结核性窦道患者采用外科清创去腐后,H2O2反复冲洗,窦道内纳入麝香治疗。麝香性芳香走窜,“有杀虫蛊而去风痰”之功。研究表明,麝香酮能抑制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麝香中多肽有MP和麝香65,MP有很强的抗炎活性,至少为氢化可的松的40倍,麝香65抗炎活性为氢化可的松的20倍[2]。以上均证实麝香有显著的抗炎(解毒)功能,所以外敷麝香对本组患者的窦道致病菌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与抗结核药协同作用,疗效倍增。通过引流使脓液、腐肉等异物及时排出体外,防止毒邪流窜旁处,故换药时对窦口周围的坏死组织、过度增生的肉芽组织等及时清除,确保引流通畅,防止关门留寇,复发破溃成漏。《医宗金鉴》载:“凡大毒溃烂,内毒未尽……虽即收口,其于旁处,复生大疽。”窦道的愈合应从窦顶由内而外、由新生肉芽组织填充,正常愈合的窦道口微凹陷,如果突出则说明余毒未尽,即使结痂也会复发成漏。

(2)去腐生肌 坏死组织及其他异物妨碍窦道的愈合并易引发感染。结核病灶周围常发生栓塞性动脉炎,造成病灶周围成为无供血区,阻碍抗结核、抗感染药物进入病灶,这就是病灶清除术的病理学依据。《医宗金鉴》亦曰:“腐者,坏肉也。诸书云:腐不去则新肉不生。盖以腐能浸淫好肉也,当速去之。”只有将窦道内坏死组织等异物清除干净,药物才能进入病灶,窦周血液循环通畅,肉芽组织才能正常生长,亦有利于感染的控制。《医宗必读》言麝香“蚀溃疮之脓”[3],《景岳全书》亦说:“麝香除一切恶疮、痔漏肿痛,脓水腐肉。”加之外敷麝香前先行外科清创(扩创)、H2O2冲洗窦道,直接快速地去除了脓液、干酪样坏死组织等异物,比传统中医外科去腐所用之铅粉、红粉等更直接快速,且无铅、汞等毒副作用,又能达到去腐生肌、生肌防腐的目的。研究显示,麝香酮能抑制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4]。李宁等[5]研究发现,麝香可有效促使大鼠颅骨骨缺损区的愈合,均是麝香生肌作用的体现。

(3)化瘀生肌 本组患者因窦周多种细菌感染及长期刺激,病灶周围纤维化、无供血区的出现、外科清创损伤窦周毛细血管,导致病灶局部血液循环差,组织再生缺乏氧气和营养物质,中医辨证属于血瘀致虚失养。瘀血不祛,新血不生,故窦周筋骨、肌肉失养,窦周久无新肌可生,窦道难敛。口服或静脉滴注给药,由于患处血运差,药物难以到达病灶或难达到持久有效的血药浓度,使感染不能有效控制。麝香辛香走窜,有破血化瘀之功。患处外敷麝香,药效直达病灶,作用持久地促进病灶局部血液循环,组织再生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充足,新生肉芽组织才能修复创面。如骨伤科用于续筋接骨、化瘀止痛的七厘散和八厘散等均含有麝香。研究证明,麝香甲醇提取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血酶的作用[6]。麝香有促进血管重塑和新生的作用,从而促进血液循环,这与麝香活血化瘀生肌的作用一致。

猜你喜欢

窦道脓液结核性
遇到恼人的“火疖子”,该怎么办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
结核性窦道治疗中负压封闭引流置管方式的改良及护理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乳腺炎患者乳腺脓液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腹部手术后腹壁窦道形成原因及处理
慢性窦道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