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
2019-01-08范瑞帆
范瑞帆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450004)
抑郁症是指以情绪低落、思维语言迟缓、兴趣爱好丧失、失眠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情感障碍疾病[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工作及精神压力不断升级,抑郁症在现代社会呈现高发病率的趋势。中医将本病归于“郁证”范畴,认为其多因情志不畅,肝气不疏,致血脉不行,瘀滞脏腑经络等引起[2]。针灸治疗本病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笔者在临床运用针灸治疗抑郁症3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神志科门诊及住院的抑郁症患者。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13~68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
2 治疗方法
2.1 毫针针刺 选取百会、水沟、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百会位于颠顶,有清利头目的作用,选用0.25 mm×25 mm毫针向后平刺,行平补平泻法;水沟选用0.25 mm×25 mm毫针直刺,采用雀啄法,以患者眼睛湿润效果最佳;内关能够宁心安神,选用0.25 mm×25 mm毫针直刺,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和三阴交选用0.25 mm×40 mm毫针直刺,采用捻转泻法,以局部酸胀为度;涌泉选用0.25 mm×25 mm毫针直刺,施以小幅度快速捻转提插、平补平泻法。所有穴位均留针40 min,每20 min行针1次。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3周。
2.2 艾灸治疗 患者针刺治疗结束后,继续给予艾灸治疗。选取背部膀胱经的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穴。在以上穴位放置直径为2~3 c m的新鲜姜片,在姜片上放置艾绒搓成的小艾炷,将其点燃进行艾灸治疗,每穴6壮。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以局部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每周灸5次,连续治疗3周。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情绪正常;好转:症状减轻,情绪基本稳定;未愈:症状、情绪均无改善[3]。3.2 结果 30例患者治疗3周后,治愈18例,占60.0%,好转9例,占30.0%,未愈3例,占10.0%,总有效率为90.0%。
4 讨论
抑郁症多由情志所伤、肝郁气滞引起五脏气机失调所致。《古今医统》云:“郁为七情不舒。”本病的发生与心、肝、脾关系密切,七情所伤、情志不遂是“郁证”的病因,脏器虚弱则为发病的内在因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渐致五脏气血阴阳失调是“郁证”的主要病机。百会位于颠顶,是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的交会穴,针刺百会具有醒脑开窍、调畅情志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针刺百会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和单胺类神经递质有良性的调节作用,故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HPT轴低下的情况[4-5]。内关是调节情志的要穴,如《针灸甲乙经》云:“心澹澹而善惊恐,心悲,内关主之。”[6]此外,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针刺内关具有调节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针刺三阴交具有疏肝解郁、健脾益气、滋补肾阴的调节作用。涌泉是足少阴肾经穴位,脑为髓海,精生髓,肾藏精,针刺涌泉具有清心、醒神、开窍的功效。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机制研究已深入到各个方面,如黄泳等[7]观察头针对抑郁症患者脑区葡萄糖代谢的变化,韩毳等[8]研究表明针刺能提高抑郁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杜元灏等[9]发现调神疏肝针法可上调郁症患者5-羟色胺(5-HT)的水平。孙华等[10]通过针灸百会和足三里观察其对抑郁模型小鼠和大鼠行为的影响发现,单独采用针刺或灸法可获得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或氯丙咪嗦改善抑郁症动物行为变化的相似效果,表明利用针灸治疗抑郁症大有前景。隔姜灸是一种温热的疗法,药性可由体表穴位渗入体内诸经,起到醒脑安神、通经活络、扶正祛邪的作用。选取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五脏俞隔姜灸治疗具有平肝理气、镇心安神、补肾健脾的作用,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五脏气机调和则脏腑功能趋于正常。从而达到“实五脏而解抑郁”的目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