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标本制备对染色体畸变结果的影响因素
2019-01-08李青
李 青
(辽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辽阳 111000)
放射线是通过利用不稳定元素的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具有较强穿透性的粒子束如β粒子、γ射线以及常见的X射线等,对工业设备质量、地下矿物情况以及电镀厚度等进行检测,从而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放射线对人体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伤害。长期低剂量的接触放射线会导致放射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发生畸变,主要会表现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阳性率以及微核阳性率的上升,从而对放射人员的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从事放射工作人员在入职、在职期间及离职要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以确定射线对人体损伤程度[1-2]。临床主要通过对放射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畸变进行检测以判断射线对受检者机体的伤害程度。
染色体制备过程复杂,实验中的影响因素很多,并且目前各地方实验室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的标准仍在探索阶段,为提高染色体分裂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辽阳市各医疗机构及各企业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共计553名(男482名,女71名,年龄在20~55岁,放射工作工龄在6个月至30年不等)的外周血培养发现,其中83例培养收获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标本在油镜下检测染色体分裂相数量少、分散度不好,有重叠,染色体上、下臂短,影响染色体核型分析。现将可能存在的原因分析如下:
1.一方面培养基培养时间太短,未转化的、胀大的淋巴细胞较多,分裂相少,通过多次培养发现延长5~7 h培养时间,油镜下 镜检发现收获的染色体分裂相清晰、分散度更好。
2.另方面培养温度影响,温度<(37±0.5) ℃细胞生长速度减慢,影响细胞分裂周期,这样规定培养时间内收获染色体的分裂相就少,影响染色体畸变分析。温度高于(37±0.5) ℃时,细胞受损或死亡。
3.采集的血液未及时接种到培养基,会造成细胞的死亡,即使之后再接种到RPMI1640细胞培养液中,细胞分裂中期的分裂相也会非常少的,影响染色体畸变分析。
4.在收获细胞前必须确保所有步骤均是无菌操作,预防细菌或病毒的污染。体外细胞失去了机体免疫机制的保护而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而死亡,因此需要全力确保检测过程对污染情况的严格防控,可使用无菌注射器进行接种,并用酒精对培养装置进行反复消毒。
5.秋水仙素具有阻止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纺锤丝形成的作用,并能使已经形成的微管解聚、促使DNA复制以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从而使细胞分裂过程停留在分裂中期,能够令检测人员良好的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秋水仙素的浓度越高或作用时间越长,会导致染色体的形态变短变粗,不利于观测染色体的真实形态,同时秋水仙素的浓度加大,红细胞的凝集作用增强,甚至可能发生溶血,不利于淋巴细胞生长,因此需要对秋水仙素的浓度以及作用的时间进行严格控制,以获得适宜的染色体形态[3]。
6.在对细胞进行染色时,应控制考缓冲液的酸碱性,采用碱性缓冲液能够有效提高被乙酸浸润后酸碱度下降的淋巴细胞的着色效果,为避免大量的样本玻片架承载玻片染色时,反复浸泡会导致染液碱度下降,可适时补充强碱以维持染液有效的碱度。
7.低渗过程是染色体制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在加入低渗液之后需要立即对其进行吹打以冲散细胞团块,并进行轻柔以防止细胞破碎。低渗的时间一般为15 min左右,若低渗处理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细胞膜破碎而丢失染色体;若低渗处理时间过短,则会导致细胞膨胀不够而使染色体的分散情况不良好,容易呈现为团状,不能对染色体进行准确的计数分析。在低渗处理之后,细胞已经膨胀而容易出现过早破裂的情况,从而导致分裂的细胞丢失,因此需要在低渗处理后控制好操作力度,维持细胞的完整性,并能使所得到的染色体轮廓清晰并利于染色。
8.在滴片时,需要控制好距离、滴加量以及制片方式,应当选取病理级的玻片并冰冻4 h以上后为冰片,以使细胞良好的附着在玻片上利于染色体分散;在进行滴片操作时,需要先吸取少量的细胞悬液并在玻片上方25 cm左右滴下,每一片玻片3~4滴即可,滴完后在酒精灯外焰过火并晾冷。滴片后需要控制好加热温度[4-9],避免温度不足导致染色体分散情况差,或温度抬高导致染色体形态发毛、不清晰,并且使分裂相不完整。
人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是人体辐射损伤程度的黄金标准,想要保障人体淋巴细胞染色体分裂相分析结果准确性,制备过程是最关键的步骤,制备染色体过程复杂而繁琐,要严格按照全血直接培养法的操作规程来操作,提高染色体制备的成功率,为人工制备标本和人工分析判断畸变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