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手法复位治疗低能量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1-08于振和杨玉景
徐 东* 于振和 杨玉景
(大连市旅顺口区中医医院骨伤科,辽宁 大连 116041)
踝关节骨折的常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在手术治疗中,主要的是通过钢板、螺钉,空心钉的内固定治疗,而保守治疗主要采用中医手法复位结合石膏托外固定配合中药治疗,可减少手术带来的创伤,尽快的恢复日常生活。本研究选择我院60例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中医手法复位组则采取中医手法复位配合中药治疗,分析了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60例2015年5月至2016 年6月低能量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年龄最低是22岁,最高是75岁,平均56.25±2.46岁。男女分别占20例和10例。踝关节骨折病程1-8天,平均(4.78±0.56)天。单踝骨折有13例,双踝骨折有12例,三踝骨折有5例。中医手法复位组年龄最低是22岁,最高是74岁,平均56.21±2.41岁。男女分别占19例和11例。踝关节骨折病程1-8天,平均(4.75±0.52)天。单踝骨折有14例,双踝骨折有12例,三踝骨折有4例。对照组、中医手法复位组资料可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所用样本均确诊为踝关节骨折;②均为新鲜、闭合性、低能量踝关节骨折;③均符合手法复位及手术治疗条件;④均为单个下肢;⑤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高能量损伤、多发骨折、合并脏器损伤;②合并严重心肝肾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③合并全身慢性疾病。
1.3 方法:对照组采取手术切开复位治疗。手术操作均严格按照AO内固定治疗原则,固定下胫腓联合恢复踝穴的解剖结构。中医手法复位组则采取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如有胫腓分离,需要挤压踝关节,纠正移位。中药治疗按照骨折三期治疗,早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骨折1号:当归15 g,血竭5 g,三七15 g,土虫10 g,骨碎补15 g,红花15 g,没药15 g),中期(3周后)给予接骨续筋(骨折2号:血竭5 g、当归15 g、红花15 g、白芨15 g、川断15 g、狗脊15 g、生白芍15 g、补骨脂15 g、鸡血藤15 g、丹皮15 g),晚期(6周)补肝肾(骨折3号:熟地15 g、怀牛膝15 g、红花15 g、川断20 g、寄生20 g、桂枝15 g、党参15 g、陈皮15 g、何首乌20 g、丹皮15 g、炙甘草10 g、枸杞20 g),日2剂,水煎服。
1.4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踝关节Kofoed评分评分标准、疼痛持续时间、活动功能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程度、行走功能;并发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疼痛程度、行走功能:治疗前对照组、中医手法复位组疼痛程度、行走功能相近,P>0.05;治疗后中医手法复位组疼痛程度、行走功能变化幅度更大,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行走功能比较(±s)
组别 例数 时期 疼痛程度 行走功能中医手法复位组 30 治疗前 7.13±2.96 41.25±3.21治疗后 2.56±1.02 92.19±4.35对照组 30 治疗前 7.16±2.93 41.21±3.26治疗后 4.11±1.24 80.24±4.01
2.2 疼痛持续时间、关节功能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中医手法复位组疼痛持续时间、关节功能改善时间更好,P<0.05,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活动功能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5.46±1.28)d、(8.54±2.66)d和(11.21±2.15)d。
2.3 并发症:中医手法复位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中医手法复位组无并发症,对照组有1例感染,1例骨折不愈合。
3 讨 论
踝关节是人体的主要承重关节之一。其承重压力约为人体的2~5倍。临床研究表明,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减少关节功能障碍,并且固定效果更明显,复位效果更好,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治疗费用[2-3]。与手术复位治疗相比,可减轻创伤,避免粘连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4-5]。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手术切开复位治疗,中医手法复位组则采取中医手法复位治疗。中医手法复位组疼痛持续时间、关节功能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行走功能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综上所述,中医手法复位治疗低能量踝关节骨折可获得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