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9-01-08王婧博
王婧博
(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中医科,辽宁 沈阳 110024)
脑梗死是高发于老年人群的一种常见神经科疾病,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存活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仍有大部分存活患者存在偏瘫表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以往关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活化脑细胞治疗、营养神经等治疗为主,但是临床效果却不是十分理想。笔者旨在探讨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将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8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到观察组(n=94例)和对照组(n=94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55~80岁,平均(66.86±3.68)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55~80岁,平均(66.88±3.67)岁。观察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对照组研究对象施以西药对症治疗,主要包括予以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国药准字号为H20000202,由锦州奥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静滴,每次20~50 mL,1次/天;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号为H20051984,由天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 mg口服,1次/天;同时配合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对症治疗基础上施以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补阳还五汤方剂组成:黄芪30 g,川芎10 g,桃仁15 g,赤芍10 g,红花10 g,地龙5 g,当归尾15 g;随症加减。每天服用1剂,分别于早晚分2次服用。选择四神聪穴、百会穴、合谷穴、曲池穴、风市穴、阳陵泉穴、三阴交穴、昆仑穴、足三里穴作为针刺穴位;采用华佗牌0.25 mm×25 mm针灸针进行针刺,具体操作方法:三阴交穴选择补法针刺;阳陵泉穴选择泻法针刺;合谷穴、曲池穴选用直剌针刺,以局部有胀感为宜;其余穴位选择虚补实泻法进行操作。每日针刺1次,留针30 min。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临床疗效参考《脑卒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拟定:①无效:患者的临床体征及症状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②有效:患者的临床体征及症状有所好转,无法步行或自行站立,生活无法自理,肌力提高Ⅰ级以上;③显效:患者的临床体征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基本自理,肌力提高Ⅱ级以上,致残程度Ⅰ~Ⅲ级;④基本痊愈:患者的临床体征及症状基本消失,病残程度0级,肌力Ⅳ~Ⅴ级。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基本痊愈率。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分析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P<0.05则表示统计结果有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中无效20例,有效6例,显效22例,基本治愈46例,总有效率为78.72%(74/94);对照组中无效40例,有效8例,显效18例,基本治愈28例,总有效率为57.45%(54/94);经χ2检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提升,P<0.05。
3 讨 论
老年人群是脑梗死的高发人群,内风妄动、脉络痹阻、气虚血瘀、痰湿阻滞是其主要发病机制,其主要病性为本虚标实,元气亏虚为本,瘀、风、火、痰阻滞脉络为标[1],因此中医认为治疗脑梗死偏瘫的关键是治疗气虚血瘀,治疗原则以化瘀通络、补气活血为主。补阳还五汤方剂由黄芪、川芎、桃仁、赤芍、红花、地龙、当归尾组成。方剂中黄芪为主,具有补益元气之效;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具有活血祛瘀之效;地龙可破除机体脑络中比较顽固的瘀血,并能通行经络[2]。诸药合用具有补气、通络、养血活血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并能对机体的血液流变学产生改善作用,避免了脑血栓的形成,从而有效延缓了疾病的进展。而针刺治疗属于中医的常用治疗手段,针刺脑梗死偏瘫患者头部的相应刺激区,可有效改善机体脑组织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能促进脑血肿的吸收和脑水肿的消退。通过针刺四神聪穴、百会穴具有疏通脑络之效;针刺合谷穴、曲池穴具有增加血液濡养,调和气血之效;针刺三阴交穴、足三里穴、风市穴、阳陵泉穴具有增加血液运行之效[3]。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提升,结果表明,在脑梗死患者中施以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