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观察

2019-01-08宋新虹贺守彬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9期
关键词:经颅精神分裂症组间

宋新虹 贺守彬

(延边脑科医院,吉林 延吉 1330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重性精神疾病,多于青壮年时期缓慢或者亚急性起病,患者一般意识清楚且智力正常,临床多表现为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的障碍,部分患者甚至会合并认知功能损害,再加之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是一种无创性技术,近年来逐步在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得到推广,为进一步探讨其应用价值,特以81例患者展开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展开研究,其分组资料如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3∶17,年龄18~65岁,平均(41.1±3.3)岁;患病时间2~15年,平均(8.4±2.4)年。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4∶17,年龄18~66岁,平均(41.5±3.8)岁;患病时间2~16年,平均(8.8±2.7)年。本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经检查均符合《国际疾病与分类》第十版(ICD-10,WHO,1992)[2],排除治疗依从性差、近期采用其他方案治疗等患者。上述资料组间对比并不显著(P>0.05),不会对本研究结果造成影响。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遵医嘱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伪刺激治疗,选择高频磁刺激治疗仪(滑县德康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使用9 cm滴状线圈,频率为1 Hz,线圈与颅骨保持垂直,于患者双背侧前额叶进行强度为80.0%的运动阈值,之后在C3前0.5~1.0 cm位置测定阈值,强度开始设置为50.0%,之后根据患者反应酌情调整,以对侧手指或上肢抽动为最佳标准,持续治疗2周。观察组患者实施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使用仪器同对照组,采用“∞”字线圈,线圈与颅骨保持平行,参数设置:频率、强度分别为10 Hz、80.0%,1 d治疗20 min,每次刺激25个序列,每个序列保持2 s,每2个序列间隔1 min,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参照精神分裂症疗效评估标准进行治疗效果评价[3],患者治疗后“幻觉、思维障碍等”精神症状消失,意识清楚,能与他人正常交流视为显效;上述症状明显改善,可与人正常交流视为有效;上述标准均未达到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采用阳性症状量表和阴性症状量表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总有效率: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31/40),其中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9例,分别占比42.5%、35.0%、22.5%。观察组患者41例,显效20例(48.8%),有效19例(46.3%),无效2例(4.9%),总有效率为95.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χ2=5.357,P=0.021)。

2.2 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评分:对照组治疗前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分别为(21.1±5.6)分、(23.4±8.1)分,治疗后分别为(17.1±3.9)分、(11.6±6.7)分。观察组治疗前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分别为(21.4±5.9)分、(23.7±8.3)分,治疗后分别为(10.2±3.1)分、(6.8±2.8)分。治疗前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80、0.165;P值分别为0.780.0870),治疗后两组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对照组:t值分别为3.738、7.152,P值分别为0.000、0.000;观察组:t值分别为10.372、12.339,P值分别为0.000、0.000),且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826、4.225,t值分别为0.000、0.000)。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其发生机制及原因较为复杂,学界当前尚未得出统一结论,但是个体心理易感素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已被大家所共识,就个体差异而言,不同患者其发病因素中可能以某个方面较为突出,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针对性依据。该疾病危害性极大,多数患者伴有感知觉、思维、情感等方面障碍,会导致其性格改变及社会功能衰退,给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了极大困扰。

临床多采用利培酮、奥氮平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经实践证实疗效确切,但是由于患者个体差异性明显,有部分研究报道,部分患者用药后虽症状得以缓解,但是容易反复且存在残留症状,导致整体治疗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4]。现阶段,多数医学研究发现,经颅磁刺激在抑郁障碍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但是其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方面的治疗研究报道较少,随着对该疾病研究逐步深入,临床已对此类研究给予充分重视[5]。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是一种新型治疗技术,能够通过电流产生磁场对患者大脑皮质产生感应电流,进而起到改善神经细胞活动的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结果显示:患者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且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项技术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对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产生刺激,改善患者“幻觉、思维障碍”等临床症状,同时也会促使不同脑区同步去极化,在增强疾病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为疾病病理学及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撑。此外有研究报道显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血常规、神经系统检查、生化检查等多项检查显示无显著异常,仅有极少数患者伴有“头痛、麻木”等症状,且持续时间短,并未对后续治疗造成影响,说明上述治疗方法应用安全性有所保障,可提升治疗依从性[6]。综上所述,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经颅精神分裂症组间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