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疗效分析

2019-01-08赵艳洪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9期
关键词:拉米夫定卡韦抗病毒

赵艳洪

(营口市第三人民医院 肝病二区,辽宁 营口 115000)

目前,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慢性HBV感染者达3.5亿,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1]。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等,其中最关键的是抗病毒治疗,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2]。临床抗病毒治疗主要有拉米夫定、恩替卡韦两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本文笔者通过对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拉米夫定及恩替卡韦两种药物的治疗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3],且已排除合并其他肝病者,失偿性肝病者,血清肌配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的1.5倍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小于1.5×109/L者,血小板计数<100×109/L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8例。其中,实验组男36例,女12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6.82±15.53)岁,HBV-DNA平均为(2.67±1.02)copies/mL,ALT平均(192.46±41.24)U/L。对照组男37例,女11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7.12±15.60)岁,HBV-DNA平均为(2.69±0.92)copies/mL,ALT平均(191.91±46.44)U/L。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HBV-DNA、ALT等一般基础资料上相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拉米夫定(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581)治疗,口服,100毫克/次,1次/天;给予实验组患者恩替卡韦(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2237)治疗,口服,0.5毫克/次,1次/天。本次治疗疗程1年,在治疗开始前6个月时开始,每4周随访1次;治疗开始后,每3个月随访1次,并在随访时检测患者的HBV-DNA水平,期间患者不可服用或使用其他抗病毒药物。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及1年时,取患者体内血清留置,检测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判

1.3.1 观察指标:检测、对比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及1年时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变化及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1.3.2 疗效评判[4]:治疗至6个月及1年时,两组患者体内HBV-DNA水平变化是主要终点疗效;治疗至6个月及1年时,两组患者体内HBVDNA水平<0.7 copies/mL,两组患者中基线ALT在正常值1.25倍及以上(ULN)的患者复常情况,两组患者中出现血清学转换比例是次要终点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体内HBV-DNA水平变化对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年时HBV-DNA水平分别为(2.67±1.02)copies/mL、(1.34±0.75)copies/mL、(0.57±0.40)copies/m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年时HBV-DNA水平分别为(2.69±0.92)copies/mL、(1.98±0.89)copies/mL、(1.24±0.55)copies/mL。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及1年时的HBV-DNA水平均显著高于各自治疗前的水平,且实验组患者HBV-DNA水平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毒学、生化和血清指标对比:经过治疗,6个月时实验组患者有31例ALT复常(64.58%)、36例HBV-DNA阴转(75.0%)、10例血清转换(20.83%),1年时实验组患者有37例ALT复常(77.08%)、43例HBV-DNA阴转(89.58%)、12例血清转换(25.0%);6个月时对照组患者有13例ALT复常(27.09%)、17例HBV-DNA阴转(35.42%)、8例血清转换(16.67%),1年时对照组患者有18例ALT复常(37.5%)、22例HBV-DNA阴转(45.83%)、12例血清转换(25.0%)。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ALT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间的血清转换率相差无几,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以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ALT升高为主要不良反应。其中,实验组有4例患者出现ALT升高,0例咽喉炎,0例上呼吸道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4/48);对照组有2例患者ALT升高,2例咽喉炎,1例上呼吸道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2%(5/48)。经临床对所有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综合分析认为,药物并不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差无几,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作为一种有碳环的鸟嘌呤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能够于机体内磷酸激酶协助下,分解成二磷酸、三磷酸恩替卡韦,形成具有活性的三磷酸盐,进而达到抑制HBV逆转录酶活性,起到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5]。与拉米夫定相比,恩替卡韦的病毒抑制作用更强,药效发挥更快,耐药性,本文结果中实验组患者的ALT复常率与HBV-DNA阴转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也证实了这一点。综上所述,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上,恩替卡韦的疗效显著优于拉米夫定,且在不良反应上与拉米夫定并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拉米夫定卡韦抗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拉米夫定耐药 应换啥药
愈肝龙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抗乙肝恩替卡韦 有“三绝”
点击拉米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