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揉法配合肩关节活动治疗肩周炎经验浅析

2019-01-08范洪菠吴美美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5期
关键词:肩部肩周炎拇指

范洪菠,吴美美

(广东省广州市东升医院,广东 广州510140)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该病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临床特征。常发生在单侧肩部,多见于50岁左右的患者,所以又有“五十肩”之称[1]。笔者在临床推拿实践及治疗中,经常遇到肩周炎患者,治疗10次左右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肩关节疼痛减轻或消除,活动受限及肌肉萎缩明显好转。现将临床推拿经验分享如下。

1 肩周炎的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多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内伤七情、少动不动等有关。肝肾不足,则精血亏虚;气血亏虚,则筋失所养;内伤七情,致肝郁气滞血瘀;50岁左右,人体内分泌紊乱,情绪波动大,气血运行易紊乱郁滞,肩周炎发病明显增加;少动不动,耗气伤血,长时间则造成肩部血液运行缓慢,气血瘀滞,凝滞而筋脉粘连,则肩部疼痛、酸胀、活动障碍,另肌肉活动量下降,气血供给差,肌失濡养,则易致肩部肌肉瘦削萎缩,举抬无力。外因包括风寒湿邪的侵袭、外伤、劳损等。雨湿所淋、睡卧不当,或长时间居风寒湿地,汗出、漏肩当风,吹空调、风扇过度,气候变化,冷暖失当,风寒湿侵袭,痹阻于肩,气血瘀滞,则肩部疼痛;由于肩关节活动范围广,活动量大,极易造成外伤,轻则肩周围软组织发肿发胀、疼痛、关节活动不利,重则肩周围韧带和肌腱撕裂、剧痛、瘀紫漫肿、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活动过度,附着肌肉的负担加重,肌肉长时间劳累,则发生慢性劳损;《素问·宣明五气》曰:“五劳所伤……久行伤筋。”久行即活动量太过,时间过长过久,程度过重过大,超出了肩关节的自我代偿范围[2]。

2 肩周炎的诊断标准与辨证分型

2.1 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肩周炎诊断标准[3]。

2.2 辨证分型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肩周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风寒湿型、瘀滞型和气血虚型[3]。

3 治疗方法

3.1 点揉法 主要为点法和揉法相结合治疗的方法。在穴位及压痛点用大拇指点压然后做揉法操作,放松肌肉,循经络、肌束移动则改为拇指揉法。取穴有风池、肩井、肩髎、肩髃、秉风、天宗、肩中俞、肩外俞、曲池、合谷等。点揉穴位及压痛点时要时刻注意患者感受,力度要适中,以患者能承受为度,且有酸胀感为佳。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先嘱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站立于患者患侧操作,大拇指从颈根部揉到肩峰、斜方肌上缘5~8次,然后拇指点揉肩井、肩中俞、肩外俞各20次,每次持续3~4s。②顺着颈根部用拇指揉至风池,拇指点揉风池穴15次,每次持续3~4s。③拇指揉肩胛骨上角内侧约肩胛提肌止点处8~10次,如此时患者酸胀感强烈,再施以拇指点揉法操作15次,每次持续3~4s。④顺着肩胛骨内侧缘肌肉丰厚处以拇指往肩胛下角内缘处揉动5~8次,若遇到肌肉筋结可以以拇指点揉法操作,每个反应点15次,每次持续3s。⑤拇指揉附着在肩胛冈下方的肌肉8~10次,点揉天宗穴15次,每次3~4s。⑥患者取侧卧位,术者站立于患者后侧,拇指揉三角肌内外侧缘及肌肉中间,点揉肩髎、肩髃各20次,每次3~4s。⑦顺上臂外侧肌肉丰厚处拇指揉至肱骨外侧曲池处,揉5~8次,点揉曲池穴10次,每次3s。

3.2 肩关节活动 ①扶肩外展法:患者侧卧,患肢在上,医者站立于患者后方,一手扶住肩峰,防止“扛肩”,一手握患肢于上臂后内侧(靠近腋窝处),双手相对用力给患者做被动肩关节外展、手臂的上举活动,操作10~15次。②侧卧后背拉伸法:患者侧卧,患肢在上,医者站立于患者后方,嘱患者将患肢后背,此时如果患肢后背困难,医者一手按压于患者三角肌处,另一手握住患者前臂,给患者做被动的手后背活动,当后背至最大限度时保持3~5s,以此拉伸肩关节,操作10次。③托臂推肩: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站立于患者患侧的对面,一手扶肩,一手托着患者患侧的肘部,两手同时做相向运动,操作10次。

3.3 辨证处理 ①点的操作力度与揉的方向。风寒湿型:点揉力度适中;瘀滞型:点揉力度可稍大(患者能接受),揉动时多逆时针揉动;气血虚型:点揉力度稍轻,多顺时针揉动。②取穴。风寒湿型:取穴以阳经穴位为主,可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瘀滞型:除常规选穴外,对阿是穴做重点操作,可祛瘀散结、通络止痛;气血虚型:除常规选穴外,对阿是穴的操作宜轻不宜重,以免耗伤气血。

3.4 治疗时间及疗程 单侧肩周炎每次治疗25min左右,每周治疗2次,严重者可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59岁,2015年7月15日初诊。主诉:右肩痛1个月。既往体健。现病史:患者于1个月前,突感右肩疼痛不适,右手上举、外展困难,若强行上举、外展,则呈“扛肩”状,且后背困难,晚上睡觉、吹风扇或空调时自觉疼痛加重,无外伤史。触诊检查:肩胛骨内侧缘多处压痛,内上角有条索状物质及硬结,冈下窝及外侧缘有多处硬结,三角肌内外缘压痛明显。检查:搭肩试验阴性,右肩外展受限明显(<70°),右手上举受限(<90°),右手明显不能后背。X线显示肩关节无异常。舌有瘀斑,苔白,脉细涩。诊断:肩周炎,瘀滞型。给予点揉法配合肩关节活动治疗8次,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基本恢复;加强治疗2次,共计1个疗程,肩关节活动完全恢复。随访1个月,未复发。

5 讨论

5.1 点揉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机制 点揉法是以拇指或肘尖在施术部位进行点压并做环形揉动的方法。点法作用点小而集中,作用层次深,有开通闭塞、通经止痛、调整脏腑等作用,作用于肌肉或骨缝深处的陈伤宿痹之顽痛点,具有明显的“以痛止痛”的功效[4]。《厘正按摩要术》曰:“揉以和之……是从摩法生出者,可以和气血,可以活筋络,而脏腑无闭塞之虞矣。”揉法之力轻柔缓和而深透,通过揉动而产生内摩擦,可在组织深层产生温热作用。点法为“静”,揉法为“动”,“动静”结合,相辅相成,按压力度由表及里,逐层渗透递进,揉动之法,可以使按压力度分散,不至于太过暴力而对施术部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点法侧重于穴位的点按,以腧穴传导,气、力由穴位入经络,从局部再到全身,以局部为主,继而透达周身。揉法以徐徐之力产生动力,带动穴位刺激传导以达患处,产生作用。

点揉法操作主要以穴位、痛点(阿是穴)点揉为主,循经或顺着肌束移动则改为揉法。足少阳胆经的风池、肩井,手太阳小肠经的秉风、天宗、肩中俞、肩外俞,手阳明大肠经的肩髃、曲池,手少阳三焦经有肩髎……这些穴位均以治疗颈项部、肩背部、肩胛部、肩臂部疼痛为主。“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大部分肩周炎的患者都会觉得肩部肌肉酸胀疼痛难忍,点压按揉这些穴位则可使肩部疼痛感迅速缓解,治疗效果立刻显现。取穴大部分为阳经穴,可祛表寒、散里寒,温经通络,活血散瘀止痛,对风寒湿型的肩周炎非常适用;“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所以在治疗瘀滞型肩周炎时,按揉力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揉动方向多改为逆时针,以祛瘀散结、通络导滞;对于气血虚型肩周炎,则要轻点,揉动方向多改为顺时针,以补血益气、通经活络。

5.2 肩关节活动意义 肩周炎是肩关节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可引起肌肉组织粘连,颈肩持续疼痛伴功能活动受限[5]。肩周炎点揉治疗后进行的扶肩外展法、侧卧后背拉伸法及托臂推肩,通过被动运动,促进关节滑液的流动,增加关节腔的营养供给,同时通过活动松解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粘连。通过运动加强肌肉的收缩,促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及炎症分泌物的吸收。肩周炎患者由于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长期不运动导致肌肉萎缩,只有通过运动才能有效地防止肌肉萎缩出现。

6 结语

点揉法配合肩关节活动治疗肩周炎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适用于肩周炎各个阶段的治疗方法。疼痛剧烈而肩关节活动受限不明显者以点揉镇痛为主,肩关节活动为辅;疼痛不明显而肩关节活动受限明显者则应增加肩关节被动活动的操作次数。这两种治疗方式,一先一后,点揉之法行于前,可以充分地放松肌肉、组织,肩关节活动行于后,可以最大限度地拉开粘连的肌肉、组织,恢复肩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笔者在临床运用此法多年,患者普遍易于接受,且愈后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肩部肩周炎拇指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降落伞(翻绳)
活动颈部时有响声是怎么回事?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拇指西瓜”
有趣的拇偶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你的肩膀担着你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