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自拟方灌滴疗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56例临床观察

2019-01-08朱林存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5期
关键词:淋巴结炎木香消食

朱林存

(山东省东营肛肠病医院,山东 东营257339)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上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多属病毒感染。好发于冬春季节。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属中医“腹痛”范畴。笔者采用中药自拟方灌滴疗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近两年内山东省东营肛肠病医院收治的56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其中男27例,女29例;年龄1~3岁14例,4~7岁31例,7岁以上11例;25例伴有不同程度发热,21例伴有恶心呕吐或厌食,11例伴有轻度腹泻,血常规检查白细胞(WBC)在正常范围。

1.2 诊断标准 符合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标准;行腹部B超检查示腹腔肠系膜增厚,可见肠系膜淋巴结多发肿大,大小不等,多位于右下腹,淋巴结外形光滑、完整,皮髓质分界清,呈低回声,其内回声均匀,腹腔可见少量液性暗区。排除急性阑尾炎、肠穿孔等急腹症[1]。

2 治疗方法

采用中药自拟方敷脐,药物组成:公丁香、焦山楂、焦神曲、广木香、姜黄各6g,陈皮5g。临证加减:饮食积滞腹痛者加莱菔子、枳壳等;寒凝气滞腹痛者加吴茱萸、干姜等;脾胃气虚者加用麸炒白术、炒山药等;气滞血瘀者加香橼、肉桂、赤芍、延胡索、醋郁金等。使用方法:该方采用中药配方颗粒,由配方颗粒调配机按剂量调配而成。每剂分装2包,每次取用配方颗粒1包,先加入少量温水湿润颗粒剂,充分搅拌后用100~120mL开水冲兑、拌匀后备用。灌滴方法:①灌滴液温度:尽量与肠腔温度接近,一般38~39℃为宜。②灌滴液剂量:100~120mL。根据患儿耐受程度,调节液量。③灌滴时间:每日1次,以临睡前为宜,视病情轻重情况,病情较重者可白天增加灌滴1次。④方法与体位:向患儿及家长解释后嘱患儿排尿排便,取左侧卧位(使膝关节、髋关节屈曲),臀下垫防水橡胶单、铺治疗中单,使患儿臀部稍抬高,连接肛门管,前端涂抹少量润滑油,肛门管用药液排气,显露肛门,肛门管缓慢插入肛内5~8cm,使液面距肛门水平约25cm。根据患儿耐受程度调节灌滴速度为每分钟30~50滴缓慢滴入,同时观察患儿反应。灌滴结束后,取左侧卧位15min,平卧15min,右侧卧位15min,后可取舒适体位。3周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灌滴治疗时注意药液温度,不可过热或过凉,避免患儿受凉,嘱其饮食清淡。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腹部B超显示肠系膜淋巴结无肿大;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腹部B超显示肠系膜淋巴结明显缩小或肿大的淋巴结数量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复查腹部B超显示肠系膜淋巴结与前比较无变化。

3.2 结果 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治愈42例,显效13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

4 典型病例

4.1 饮食积滞腹痛 患者,男,2岁,2016年5月9日来诊。患儿母亲代诉患儿2d前因暴饮暴食后出现腹痛症状,以脐上胀满为主,触之较硬,叩之如鼓,按之哭闹加剧,肠鸣音较快,不欲饮食,呼气有酸臭味,大便干结成块且酸臭,时时啼哭,夜卧烦躁不安,舌苔厚腻,舌红。血常规示:WBC5.6×109/L,中性粒细胞(N)72%,淋巴细胞(L)26%,血红蛋白(Hb)112g/L。腹部B超显示脐周和回、结肠区域见数个淋巴结增大,最大体积11cm×13cm,腹部积气较多。西医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断:腹痛(饮食积滞证)。证属饮食积滞,脾胃不和。治疗拟消食导滞,行气止痛。处方:公丁香6g,焦山楂6g,焦神曲6g,广木香6g,姜黄6g,陈皮5g,枳壳6g,莱菔子6g,瓜蒌皮6g,香橼9g。每晚睡前予中药灌滴治疗。嘱禁食辛辣刺激、油腻及生冷食物,控制饮食量,适量进食新鲜蔬菜、水果。3d后复诊,患儿大便1次,腹痛缓解,稍有腹胀,再继续治疗3d,再诊时患儿已无腹痛、腹胀等不适,纳食已恢复如常。

按语:小儿脾常不足,脾胃运化功能较弱,由于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过食不易消化食物,运化无力,郁结胃肠,气机壅滞,大肠传导失司而致腹痛。公丁香、广木香、陈皮、枳壳、瓜蒌皮、香橼理气导滞;姜黄活血行气止痛;焦山楂、焦神曲、莱菔子消食化积。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消食、导滞、止痛之功,而诸症均解。

4.2 寒邪直中腹痛 患者,女,6岁,2017年2月13日来诊。患儿母亲代诉患儿1d前因食冰镇饮料后出现腹痛症状,以脐周阵阵疼痛为主,自觉脐周寒冷,喜热敷脐部,得温则痛缓,遇寒则痛甚,稍有低热,自测体温37.2℃,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肠鸣音每分钟8~10次,痛剧时有冷汗出,唇色紫暗,四肢厥冷,舌淡苔白滑,脉沉紧。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CRP)9mg,WBC5.3×109/L,N73%,L19%,Hb116g/L。腹部B超示腹部明显积气,脐周见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体积10cm×16cm。西医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断:腹痛(寒邪直中证)。证属过食生冷,脾阳受损,中阳不运。治疗拟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处方:公丁香6g,焦山楂6g,焦神曲6g,广木香6g,姜黄6g,陈皮5g,干姜6g,吴茱萸6g,延胡索6g。每晚睡前予中药灌滴治疗。每日1次。3d后复诊诸症消失。嘱其禁食生冷及油腻食物,宜热饮。

按语: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虚弱,过食生冷,损伤中阳,中焦虚寒,寒邪凝滞,气机不畅,气血不行,气滞血瘀而致腹痛。本方以干姜、吴茱萸、公丁香温中散寒;姜黄、广木香、陈皮、延胡索行气止痛;焦山楂、焦神曲消食化积。

4.3 脾胃虚寒腹痛 患者,女,9岁,2016年9月23日来诊。患儿平素脾胃虚弱,经常呕吐清稀涎沫,2个月前开始出现腹痛,以脐下为重,曾接受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口服双歧杆菌等治疗,效果不明显,仍时有腹痛,不欲饮食,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腹部喜温喜按,大便稀溏,有黏冻泡沫,唇白舌淡,脉沉缓。腹部B超示脐周及回、结肠区域见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体积18cm×10cm,可呈低回声。西医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断:腹痛(脾胃虚寒证)。证属脾胃虚寒,纳运失常。治疗拟温中健脾,缓急止痛。处方:公丁香6g,焦山楂6g,焦神曲6g,广木香6g,姜黄6g,陈皮5g,干姜6g,麸炒山药6g,麸炒白术6g。每晚睡前予中药灌滴治疗。每日1次。5d后复诊诸症缓解,继续灌滴治疗5d后复诊诸症均消失。

按语:小儿平素脾胃虚弱,水湿运化不足,水停于内,故致呕吐,未经合理调理,寒湿凝结,气机运化不畅,脾胃纳运失常,而致腹痛。陈皮、麸炒山药、麸炒白术健脾益气,公丁香、干姜温中健脾,广木香、姜黄行气止痛,焦山楂、焦神曲助胃消食化积。

5 讨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中医“腹痛”范畴,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通过腹部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临床上需与急性阑尾炎、肠穿孔等其他急腹证鉴别。本病致病因素复杂,主要有素体阳虚、感受寒邪、脾胃虚寒、饮食所伤、情志不舒、外伤等,病机关键为胃肠气滞,气机不通,不通则痛,治疗以畅达气机、疏通经脉为主,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依此原则,笔者以公丁香、焦山楂、姜黄、焦神曲、广木香、陈皮为基础方,临证加减运用。方中公丁香辛、温,归脾、胃、肾经,具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芳香健脾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公丁香可缓解腹部气胀,增强消化力,减轻恶心呕吐,丁香油酚有局部麻醉止痛作用。广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三焦经,具有健脾行气止痛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药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对胃肠道有兴奋和抑制的双向作用。姜黄辛、苦、温,归肝、脾经,具有活血行气止痛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药具有增加纤维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药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出肠内积气。焦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药能增加胃中消化酶的分泌,促进消化,所含脂肪酶可促进脂肪分解,所含多种有机酸能提高蛋白酶的活性,使肉食易被消化。焦神曲甘、辛,温,归脾、胃经,具有消食和胃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药有促进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消食、理气除胀、温中缓急止痛之效[2]。采取灌滴疗法,可使药物直达病所,促进局部吸收,充分发挥温中、止痛、消食、健脾功效。临床研究发现,直肠周围有丰富的动脉、静脉、淋巴丛,直肠黏膜具有很强的吸收功能。中医认为,大肠包括结肠、盲肠和直肠,其脉络肺,与肺相表里,而“肺朝百脉”,所以药物经直肠吸收后可通过经脉上输于肺,再由肺将药物输送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既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又有局部热疗作用,不失为治疗大肠疾病的一种高效、安全的方法[3]。西药目前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无特异性治疗,多采取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为主,虽症状会有好转,但内邪瘀滞,气机不畅,每遇饮食不节、外感寒邪则易发,中药灌滴疗法无不良反应,清瘀滞之邪,理气导滞,使气机功能得到改善,再予健脾消食和胃之品调理,疗效确切,不易复发,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淋巴结炎木香消食
China’s Approaches to World Development and Peace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消食药膳方
小区里的木香树
首诊误诊为淋巴结炎的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分析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我家秘方
雨季的木香花
食欲不振喝点山楂茶
淋巴结炎的ICD—10编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