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小儿肠造口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9-01-08刘军
刘 军
(大连市儿童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2)
小儿肠造口属于小儿急救方案之一,尤其是小儿腹腔严重感染、先天性肛肠畸形、肠坏死并休克等疾病中属于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案。通过插入腹腔肠管,临时代替肛门进行排便,目的在于解除患儿肠梗阻,促进肠道尽早恢复正常,并且恢复血供[1]。小儿肠造口属于临时性造口,术后好转或病情平稳后患儿可在家修养,3~6个月后再回院实施肠造口闭合手术,便于恢复排便能力。由此可见,在院期间仅仅是相对较短的阶段,而家庭才是康复主要场所,但患儿并不具备自理能力,需照护者完成,在家期间家属则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基于此,近几年“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开展起来,我院将收治的60例肠造口患儿进行了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小儿肠造口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患儿。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9±1.5)岁(5个月~11岁)。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7±1.8)岁(4个月~11岁)。两组患儿在前述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责任护士对造口开放者实施护理干预,待造口小儿进入普通病房后,责任护士做好家属健康教育,告知他们护理方法与步骤及注意事项,出院前责任护士向家属介绍护理常见并发症与应对方式,并指导家属对患儿造口完成日常护理操作。观察组患儿除了常规护理模式,还加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患儿及其家属做好造口理论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建立护理模式,进行为期半年干预:①理论知识培训:建立患儿的档案,向家属发放肠造口护理知识手册,手册中涉及造口日常的护理、并发症干预及饮食要点等,鼓励家属每月参与医院举办的造口知识培训,主动和专业护理人员交流,更好掌握肠造口相关知识。②加强技能培训:从造口护理初期便鼓励患儿及其家属积极参与技能培训,做好相关的指导,介绍肠造口产品的选择、扩肛技巧、预防并发症、扩肛期间造口出血处理方式等。住院期间示范造口更换的操作流程与方法,家属学习,尽量掌握技能,并让家属独立完成,护士在旁监督与评价,及时纠正错误,进一步介绍更换技巧,指导家属观察造口情况,出院后让家属更换造口袋,定期做好随访与指导。③加强人文关怀:肠造口之前利用图片与视频等方式对患儿家属做好健康知识教育,尽量缓解或消除家属的焦虑与不安及担忧,使得他们更好地接纳肠造口处理,协助患儿做好配合,提高他们照护患儿的信心。此外,积极给予患儿家属帮助与支持,必要情况下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尽可能疏导负面情绪。④出院指导与随访护理:患儿病情稳定且造口功能恢复良好,家属具备造口护理相关能力后则可出院,出院前做好相关指导,告知家属如何做好家庭环境护理,家属成员如何准备身心状态,造口用品如何获取支持等,尽量提高在家期间的护理服务质量。出院后定期进行随访,包括上门随访、电话随访、微信随访等,随时了解与掌握患儿情况,并提供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回院处理。
1.3 观察指标:调查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情况,并记录造口袋更换时间间隔与并发症情况(包括造口水肿、周口脱垂、造口周围皮炎等),实施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应用SPSS20.0处理,采取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取均数)表示计量资料,分别实施卡方(χ2)、t检验,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家属对护理满意2 9 例、不满意1 例,护理满意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23例、不满意7例)76.67%(χ2=4.395,P<0.05);观察组造口袋更换时间间隔(3.67±1.05)d,长于对照组(1.66±0.52)d(t=5.09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6.67%(χ2=4.448,P<0.05)。
3 讨 论
肠造瘘术是治疗小儿直肠与肛门及结肠等疾病主要的手术方案之一,但患儿并不具备完全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造口患儿在院期间时间较短,大部分时间在家休养,该阶段持续时间长达几个月,这就给家属带来了挑战,他们的护理服务直接影响患儿的康复,需积极做好相关的指导与教育,提高他们在家期间的护理服务知识水平与操作技能水平[3]。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逐渐发展与成熟起来,这种护理模式强调家庭成员的参与和支持,通过有效的培训与宣教,不断提高家属妥善照顾患儿的能力,确保患儿得到有效的照护,促进更快康复。
在本次研究中将我院收治的60例小儿肠造口患儿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则加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76.67%(P<0.05);观察组造口袋更换时间间隔(3.67±1.05)d,长于对照组(1.66±0.52)d(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6.67%(P<0.05)。小儿肠造口主要是采取临时性改道,使得危重急腹症患儿在人工造口辅助下正常生长发育,待情况好转后再实施肠造口闭合术处理[4]。但小儿自理能力较差,需护理人员与家属共同协助患者护理操作。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在小儿肠造口护理中可以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制定家属对患儿的照护目标,使得传统单一护理人员与医院护理流程转变为医护人员与家属共同合作完成护理管理,家属在医护人员指导与培训下,学会造口护理操作,使得患儿出院后在家休养期间依旧发挥对造口患儿的持续性照顾,促进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提升,促进家庭幸福和谐,也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得家属对护理服务更满意。
综上所述,小儿肠造口护理中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处理,可提高护理满意率,延长造口袋应用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