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出血性肠炎的治疗
2019-01-08王世诚化宏丽贾德宏
王世诚, 化宏丽, 贾德宏
(甘肃省康乐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康乐 731500)
1 症 状
牛出血性肠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潜伏期3~7 d,腹泻前短时间发热,体温在39.5~40 ℃左右。病牛虚弱、盆血、毛直立、低体温,长期躺卧少吃少反刍或不吃不反刍,鼻镜少汗或无汗,瘤胃蠕动音无或很低沉。精神沉郁,厌食,突然发生腹泻,粪便常呈腥臭味,只要发生腹泻,发热即停止。牛在患病初期,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反刍减少。口色红燥,眼球凹陷,鼻镜、角膜干燥。皮肤干燥,弹性降低。体温39~39.8 ℃、口色红燥、腹部紧缩、疼痛,粪便中有新鲜血丝。后期有腹痛症状,伸腰,踢腹,站立不安。继而腹泻,排出水样红色稀,恶臭,并混有黏液及血块粪便,后躯污染严重、有明显的自体中毒及严重的全身症状。12~24 h后,不断排出棕黑色大血块。多数病例体温常在40 ℃以上。
2 治 疗
2.1 西药治疗
10%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 000 mL、5%碳酸氢钠200~500 mL、0.9%生理盐水250~500 mL、头孢噻呋钠2 g,环丙沙星10 mL×3支、止血敏10 mL×3支、地塞米松5 mL×2支、Vk3 1 mL×3支混合静脉注射。出血严重时可同时肌肉注射止血敏10 mL×2支。
2.2 中药治疗
中药用内服加味郁金散:黄连45 g、黄柏45 g、黄芩45 g、苦参30 g、地榆15 g、词子15 g、栀子40 g、大黄30 g、白芍30 g、白头翁45 g、都金30 g、槐花30 g,共为末兑水,或水煎取液候温灌服。功能:清热解毒,利湿止痛行气。
3 病因分析
牛出血性肠炎的诱发往往是由于饲养人员在饲养过程中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例如牛由长期放牧突然转为舍饲,或者草料的质量不佳,长期喂养秸秆饲料以及草料的加工调制不当,饮用水不清洁等,导致牛营养不良,使得其自身抵抗力下降,胃肠的免疫机能衰退,腐生于胃肠道的大肠杆菌等致病微生物毒力增强导致牛出血性肠炎疾病。另外,天气骤变,气温下降引起的风寒感冒,寄生虫病以及中毒性疾病等也将加剧引起该病的发生。[1-5]
4 小 结
1)首先要查明本病病因,并及时排除致病因素。在诊治本病时,首先要查明病因与及时排除致病因素很重要,同时还要加强对病牛的护理工作,这样才能提高本病的疗效和治愈率。
2)诊治本病时要掌握“早与快”的原则。由于胃与肠的解剖结构与生理机能紧密相关,且胃与肠的器质损伤和机能紊乱相互影响,因此胃与肠的炎症多同时发生或相继发生,一旦发生胃肠炎后其病理过程是急性经过的多为常见,要辨证施治,延误时机将造成不良的后果。
3)治疗本病时要按照止血,止痢,消炎,解毒,补液,健胃的原则,及时补液,有利于肠内毒素排出,患体恢复快,疗效显著。再配合强心、抗菌、止血药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灌服药物起到收敛、护肠、助消化的功效。
5)要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搭配饲料,预防胃肠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