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训练方法构建探析
2019-01-07吴淑敬
吴淑敬
初中作文教学研究是一项艺术性较强的工程,作文训练应该训练什么?怎么训练?最终培养初中生怎样的写作能力?这些问题都是初中语文老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执教初中语文学科20余年,同样也带着这些问题投入到初中作文教学研究中去,通过不断学习、大胆实践、潜心研究,建立了适合初中生的作文训练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宛如大海中的一朵浪花,虽然微小,但浸透了自己和伙伴们的辛勤汗水。
一、积累——豐富写作素材的必由之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重视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可见,作文写作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积累,抓住平时引导学生开展写作素材积累十分重要。
写作素材的来源在哪里?不难发现基本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源于学生直接接触体验到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则来源于学生通过学习间接获得的阅读经验。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获取两个方面的经验,从而最大限度实现写作素材的积淀,为初中习作夯实基础?笔者做过多轮从初中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实验。
在直接生活经验获取方面,大力提倡素材积累。从初一开始,就鼓励学生使用素材记录簿,采用片段写作的方式,持之以恒地将生活中有价值的事情记录在素材积累本上。每周老师要求学生完成三篇,每篇素材记录二、三百字即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完成的时间,每周第一天交给老师批阅。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素材评价。即学生记录素材后,抒写这则素材带给自己的感悟。如此,一方面督促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遇到有价值的素材随时记录,帮助学生学会留存生活中有价值的事件。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就一人、一景、一事、一物等描述对象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探寻素材背后的意义所在,其实质是进行文章的立意训练。素材的积累为学生写作训练提供了大量新鲜、个性化的写作素材,也帮助学生养成独立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素材积累到一定阶段,教师鼓励每名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内容挑选出来,老师汇总后编印成册,全班同学分享。学生平时的素材积累将成为他们一笔宝贵的写作资源,为以后的写作特别是考场指令性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这些写作素材也记录了学生一段宝贵的人生历程,回首这段时光,同样是一笔珍贵的人生财富。
在间接生活经验获取方面,主要是积极开展阅读活动。从初一年级开始推进整本书阅读,不断让学生从优秀的作品中汲取成长的养分。在阅读过程中,大力倡导读书笔记的积累方式,推广“自由选择——分步推进”的读书笔记方式。初一年级第一学期,引导学生模拟不同方式撰写读书笔记,如:情节概括式、词句摘抄式、美文鉴赏式、点评感悟式、文脉梳理式等。然后根据阅读书籍不同,采用不同的笔记形式。如《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样情节性强的名著,要求学生做好情节的概括。又如《繁星春水》这样的诗集,要求学生进行诗歌的鉴赏。再如《安塞腰鼓》中大量运用排比句式,要求学生进行精美文段的摘抄,领略其中的酣畅淋漓、气势磅礴,并进行仿写训练,尝试迁移到学生自己的习作中去。一个阶段侧重训练学生一种读书笔记方式,如同练字一样,先让学生入格,带入轨道后,则由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笔记方式。
二、放收——开展训练模块的必要手段
“先放后收” 是传统作文教学的重要经验。诚然,不放,难以活跃思想,大胆练笔;不收,难以评论总结,规范动作。据此,在初中阶段的作文训练中,设计好自由写作和指令性写作两个训练模块,并实现其巧妙对接十分重要。对于自由写作和指令性写作如何安排,黄厚江老师认为:应该坚持自由作文和指令性作文互补,坚持两条腿走路。从初一到初三,先放后收,即初一自由写作为主,兼顾指令性写作;初三指令性写作为主,兼顾自由写作。
什么是自由写作?即学生自主进行的写作活动。写什么内容,写什么文体,用什么方式写,在什么时候写,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自由写作往往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素养。因为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学生更愿意自由表达,在自由表达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写作优势。当然,自由写作也并非完全的“自由”,绝非老师完全放任不管。在学生自由练笔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总结如何把内容写得更具体饱满,如何把语句表达得更生动顺畅,如何把结构布局得更精美巧妙等写作规律。此外,自由写作还可以让学生积累更为丰富的写作素材。
什么是指令性写作?即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写作,一般采用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等形式,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我们知道,对于初中生来说,只有自由写作是不够的,考场作文一直是各个方面关注的一个热点。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写好一篇符合出题者要求的作文?不仅是在考查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功夫都在平时,审题的准确、立意的鲜明,甚至深刻、选材的新颖、构思的巧妙、结构的精美等,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开展针对性训练。通过合理训练,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规律,提升应对考场写作的能力。
三、评改——提升写作水平的必然选择
任何一次作文训练完成后,教师一定要及时批阅、及早评讲。作文批改要力求实效。在批阅过程中,教师既要帮每个学生找出本次作文训练中存在的个性化问题,也要归纳全班作文训练存在的共性问题。在作文讲评课上,教师更需要集中力量解决全班突出的问题。每一堂作文讲评课都需要精心设计,要将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老师需要挑选出最能代表本次问题的“范文”。同时,教师还要在评讲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在写作中避免这样的问题。
评讲之后,学生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可以选择修改或重写。修改时不必要求学生面面俱到,只要针对当次作文问题比较大的地方修改即可。修改基本结束后,要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也就逐渐能够比较客观地分析自己作文的得失,修改作文的能力也会相应的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积累了一定的修改经验后,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帮助他人修改作文,甚至可以让学生对自己以前的作文进行综合修改,在修改中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初中作文训练体系构建过程中,教师需要抓好写作自身规律和学生在不同年段的特点,精心设计好初中作文写作训练教案。在训练步骤上,突出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级上升,形成写作训练的阶段性梯度,螺旋上升地指导初中学生写好作文。在体系建设上,从素材积累、习作训练、评改提升等方面去排项分级,注意分散难点,减少重复,前后衔接,形成适合初中阶段学生的作文训练有效体系。
编辑/李莉E-mail:11839167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