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模型教学 拓展解题方法

2019-01-07顾友梅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解题方法模型

顾友梅

[摘   要]在中考试题中,挖掘古老数学问题的价值,运用古老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情形频频出现.如费马点问题、折弦定理、杨辉三角和胡不归问题等.这些问题,如果学生平时没有训练,在考试时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对这些模型进行归纳与总结,发现其中的解题规律,使学生加强模型识别,在一模多变的问题中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模型;胡不归问题;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5-0004-02

“胡不归问题”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话说一个在A地当学徒的小伙子得知家乡(B地)的父亲病危的消息,便往家赶.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线段性质,他选择了全是沙砾的直线路径AB,当小伙子回到家时,他父亲刚刚去世,好心的邻居给小伙子讲,老人在临终前口里不断地说着“胡不归?胡不归?……”邻居问小伙子:“你为什么不先走一段驿道呢?”如图1所示,小伙子如果沿AP[→]PB的路径行走,虽然路程长了,但在驿道上行走速度比较快.那么小伙子把点P选在驿道的何处,才能节省时间呢?这就是著名的“胡不归问题”.

此问题可以抽象出这样一个数学问题:设小伙子在驿道、沙砾中行走的速度分别为a、b(a>b),则他折线行走的总时间为[t=APa+BPb=1b(BP+baAP)] .由于两个速度是定值,欲求t的最小值,就是求[BP+baAP]的最小值.这里需要将[baAP]替换为一条线段.如图2,可以作射線AN,使[sin∠NAP=ba],然后过点P作PF⊥AN,所以PF=[baAP],于是[t=1b(BP+PF)],求[BP+PF]的最小值.根据“垂线段最短”可以过点B作AN的垂线段交AC于点P′,则点P′就是所求作的点.

这里“胡不归问题”就是求“[PA+kPB(0

一、三角形中的“胡不归问题”

三角形中的“胡不归问题”是指一动点在三角形中的一条折线上运动,且在第一条线段上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在另一条线段上运动速度不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求动点的最短运动时间.方法就是将系数不为1的线段转化为系数为1的线段,然后利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求解.

[例1]如图3,等腰△ABC中,AB=AC=3,BC=2,BC边上的高AO,点D为射线AO上一点,一动点P从点A出发,沿AD[→]DC运动,到达点C停止,动点P在AD上运动速度为3个单位每秒,动点P在CD上运动速度为1个单位每秒,则当AD=                      时,运动时间最短.

解析:如图4,作DH⊥AB于H,CM⊥AB于M,交AO于D′.∵运动时间[t=AD3+CD1=AD3+CD],∵AB=AC,AO⊥BC,∴BO=OC=1,∵∠DAH=∠BAO,∠DHA=∠AOB=90°,∴△AHD∽△AOB,∴[ADAB=DHOB],∴[DH=13AD],∴[13AD+CD=CD+DH],∴当C,D,H共线且和CM重合时,运动时间最短,∵OA=[32-12=22],

[12BC·AO=12AB·CM],∴[CM=423],∴[AM=AC2-CM2=73],∵AD′=3MD′.设MD′=m,则AD′=3m,则有9m2-m2 [=499],∴[m=7212]或[-7212](舍弃),∴AD′[=724],故答案为[724].

评注:要正确解答本题,不仅要利用“胡不归问题”的几何模型进行转化,而且要注意利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

二、四边形中的“胡不归问题”

四边形中的“胡不归问题”是指在四边形中有一动点,此动点在对角线上或到四边形一个顶点的距离为定值,求它到另一顶点的距离与它到第三顶点距离的k倍的和的最小值.这里也可以通过构造相似三角形将k倍的线段转化一条线段,再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到三点共线时有最值,从而求解.

[例2]如图5,矩形ABCD中,BC=7,AB=9,P为矩形内部一点,且PB=3,求[13]AP+PC的最小值.

解析:如图6,在AB上截取BF=1,连接PF,PC,∵AB=9,PB=3,BF=1,∴[PBAB=13=BFBP],且∠ABP=∠ABP,∴△ABP∽△PBF,∴[FPAP=BPAB=13],∴PF= [13]AP,∴[13]AP+PC=PF+PC,∴当点F,P,C三点共线时,[13] AP+PC的值最小,∴CF= [BF2+BC2] = [1+49]= [52],∴[13]AP+PC的最小值为[52].

评注:本题中系数不为1的线段中的系数k决定了构造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若系数k是[14],就构造一个相似比为[14]的相似三角形;若系数k是[22],可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若系数k是[12],就构造一个含30°的直角三角形.

三、圆中的“胡不归问题”

圆中的“胡不归问题”是指动点在圆周上运动,求动点到一定点的距离与动点到另一定点距离k倍的和的最小值.这里仍需构造相似三角形,将k倍的距离转化为一条线段,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得最值.

[例3]如图7,扇形COD中,O为圆心,∠COD=120°,OC=4,OA=2,OB=3,点P是[CD]上一点,求2PA+PB的最小值,画出示意图并写出求解过程.

解析:如图8,延长OC,使CF=4,连接BF,OP,PF,过点F作FM⊥OD于点M,∵OC=4,FC=4,∴FO=8,且OP=4,OA=2,∴[OAOP=12=OPOF],且∠AOP=∠AOP,∴△AOP∽△POF,∴[APPF=OAOP=12],∴PF=2AP,∴2PA+PB=PF+PB,∴当点F, P, B三点共线时,2AP+PB的值最小.∵∠COD=120°,∴∠FOM=60°,且FO=8,FM⊥OM,∴OM=4,FM=4[3],∴MB=OM+OB=4+3=7.∴FB=[FM2+MB2]=[97].∴2PA+PB的最小值为[97] .

评注:本题与上例比较,相同点都是动点在圆周上运动,不同点是k倍的距离中的k,一个是分数,一个整数,它们在作辅助线时分别采用了截取与延长的方法.但都是在k倍距离的一侧构造相似三角形,这一点是相通的.

(责任编辑 黄桂坚)

猜你喜欢

解题方法模型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p150Glued在帕金森病模型中的表达及分布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百花齐放,多种方法助力中考数学
高中数学解题思路探讨
排列组合的几种解题方法分析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FLUKA几何模型到CAD几何模型转换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