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手术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2019-01-07黄笃冯华明邹三明
黄笃 冯华明 邹三明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间接外力所致,使得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时内收/外展;而直接外力所致,骨折呈粉碎性。主要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功能障碍、患肢活动受限等[1]。这一病症的发病人群多见于老年,因人体粗隆部血运比较丰富,骨折后愈合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容易出现髋内翻情况,而长时间卧床还会引发并发症[2]。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无疑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为此,本次研究选取120例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比PFNA内固定手术(新改进的PFN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DHS(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以此为临床方面提供可靠的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的120例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随机平行方法,均分为甲组和乙组,两组人数相同,均为60例。所有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陈旧性骨折者、病理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者、骨关节结核者。甲组男性、女性各36例、24例;年龄66~80岁,平均年龄为(73.4±6.6)岁;病程2~4 d,平均病程为(3.2±0.6)d。乙组男性、女性各38例、22例;年龄65~78岁,平均年龄为(71.5±6.3)岁;病程2~3 d,平均病程为(2.5±0.4)d。两组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相关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甲组及乙组均实行全身麻醉,取患者平卧位进行体位牵引。
乙组采用DHS内固定术治疗,在股骨粗隆外侧作一长度为12 cm的切口,以便充分暴露近端股骨外侧面。然后,在大粗隆的顶端5 cm位置,经颈干角定位器协助导针前倾15°,置入股骨颈中下方,并将头钉置于股骨颈的中心位置。如果骨折粉碎,则需要通过钢丝/拉力螺钉对骨折块进行固定处理。这时,应在钢板外侧置入螺钉,并将切口缝合,实行负压引流操作。
甲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在股骨粗隆顶端3 cm位置作一切口,置入导针后经X线明确导针是否进入髓腔。经导针开口位置,进行扩髓——近端股骨操作,放置适宜的PFNA主钉到适宜深度,保持导针前倾15°并打入股骨颈,对螺旋刀的长度加以测量,钻头顺着导针将通道扩大,敲入并锁定螺旋刀片。最后,借助远端锁钉瞄准器的作用,将后装尾帽置入,切口加以缝合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住院时间)、骨折复位丢失率、并发症发生率实行观察和记录。
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评分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有临床相关数据均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2.0实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甲组和乙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愈合时间、Harris评分、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两组骨折复位丢失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甲组骨折复位丢失率、并发症(切口感染1例、褥疮2例、肺部感染1例、泌尿感染1例)发生率分别为:5%(3/60)、8.33%(5/60),乙组骨折复位丢失率、并发症(切口感染2例、褥疮5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3例)发生率分别为:25%(15/60)、21.67%(13/60),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χ2=9.411 8、χ2=4.183 0,P<0.05。
3 讨论
外侧壁即为股骨外侧肌嵴上部近端股骨外侧皮质。头髓钉/髓外顶板,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治疗,均通过外侧壁将螺旋刀片/拉力螺钉放置在股骨头颈中,以此确保外侧壁的完整,以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的效果[3-5]。外侧壁能够将头颈骨块撑起,可避免发生股骨干内移、内翻和旋转等情况出现[6]。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因为粉碎性骨折情况非常严重,会对小粗隆构成不良的影响,若想达到骨折复位的效果,存在较大的挑战性。本次研究分别采用了PFNA内固定手术、DHS内固定手术,对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行治疗。其中,后者为髓外固定手术术式,主要经螺钉加压、螺钉拉力,以及套筒钢板处理[7-10]。这一手术方式能够实现滑动加压的效果,并且能保证骨折端稳固的效果。经加压系统实现稳固,可对髋部外侧剪切力、近端右股骨外侧压力加以抵抗。然而,内侧没有支撑物,内侧旋转情况并不理想,所以容易发生松动现象。这时,就需要反复进行固定操作,无疑会加大了治疗的难度[11]。PFNA手术抗旋转和加压的效果较好,经一个部件就可以避免发生内翻畸形情况,具有抗旋转稳定髓内固定系统。与此同时,这一手术术式和DHS相比较,在力臂、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均存在较强的优势。其中,力臂短能向股骨近端外侧传递剪切力,提高骨折端固定效果、稳定效果。手术切口较小,可减少股骨近端软组织、骨膜的剥离,以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且不会对患者的组织构成较大损害[12-13]。使用螺旋刀片,不易于发生旋转状况,同时能加强骨质、刀片的合力,以及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骨质承受能力。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临床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愈合时间、Harris评分、住院时间)、骨折复位丢失率、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甲组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效果和安全性均较佳。
表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的对比[n=60,(±s)]
表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的对比[n=60,(±s)]
甲组 49.69±9.24 90.51±30.13 118.35±18.61 80.27±10.25 13.53±2.63乙组 75.27±10.25 204.33±42.17 134.63±21.44 72.32±11.01 19.64±2.57 t值 14.358 0 17.011 0 4.441 8 4.093 7 12.870 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