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2019-01-07丁晓艳
丁晓艳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心内科,辽宁 沈阳 110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类较为严重的循环障碍综合征,多发于心脏病终末期,其危害较大,严重者可致死,在确诊后需尽早进行治疗[1]。本次试验选取我院在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就替米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对其治疗效果作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取随机抽取法将我院在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分析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分析组中男性、女性各有19、14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为(59.6±7.2)岁。对照组中男性、女性各有17、16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为(60.3±7.5)岁。两组患者以上资料相比P>0.05,试验可行。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扩张血管、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嘱咐患者多卧床休息、饮食清淡。分析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和卡维地洛治疗,口服替米沙坦,每天1次,每次80 mg,该药为上海勃林格殷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90089。口服卡维地洛,初始剂量为每天2次,每次5 mg,如患者耐受性良好则可在2周后增加用药剂量,目标剂量为每天1次,每次50 mg,该药为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20547。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8周。
1.3 评价标准
1.3.1 比较分析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患者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患者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患者心功能未见改善[2]。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病例总数×100%。
1.3.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比较患者的LVEF(左室射血分数)、LVED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内径)、CO(心排血量)。
1.3.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如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1.4 统计学分析:对获得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s)等试验资料以SPSS19.0软件处理和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对应的计量资料(±s)与计数资料(%)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两两比较和χ2检验,显著性水平a=0.05。
2 结 果
2.1 分析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0%、78.8%,组间对比P<0.05,见表1。
表1 分析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分析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对比:在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EDD、LVESD、CO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分析组患者LVEF、CO对照组较对照组更高,LVEDD、LVESD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2.3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较高。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是一类比较严重的心肌损伤,患者多会出现肢体乏力、呼吸困难、体潴留等症状[3-4]。常规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疗效不佳,患者满意度不高。替米沙坦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扩张小血管、增加每搏输出量的功效,可显著提升心脏指数和左室射血分数[5]。卡维地洛属β受体阻滞剂,可逆转左室肥厚,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脏负荷,同时还能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凋亡,防止心力衰竭进一步发展[6]。将替米沙坦与卡维地洛联合应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发挥协同作用,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治疗效果。本次试验结果显示,替米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其总有效率达97.0%,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LVEF、CO较治疗前明显提升,LVEDD、LVES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以上指标均优于单用常规治疗的患者,组间对比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较高,本次试验结果类似于周晓枫[7]的试验结果。由上可知,替米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表2 分析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对比(±s)
表2 分析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LVEF(%) LVEDD(mm) LVESD(mm) CO(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分析组 33 22.17±6.11 45.02±6.13 65.25±6.84 46.98±6.31 52.39±7.44 43.12±6.09 3.11±1.55 4.35±1.50对照组 33 22.32±6.23 37.02±5.64 65.38±6.94 56.34±6.84 52.45±7.49 49.38±7.37 3.14±1.57 3.77±1.41 t 0.099 5.517 0.077 5.778 0.033 3.761 0.078 2.038 P 0.922 0.000 0.939 0.000 0.974 0.000 0.938 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