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法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预防作用分析
2019-01-07赵少娟
赵少娟
(陕西核工业四一七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0)
临床中,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加。血栓栓塞是心房纤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心房纤颤属于血栓栓塞常见的危险因素,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概率是无心房颤动者的6.6倍,所以要给予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有效的抗栓治疗[1-2]。为了探讨和分析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华法林预防血栓栓塞的效果,此次抽取2013年7至2016年7月在我院医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80例)为研究分析的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抽取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医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80例)为研究分析的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乙组、甲组,乙组患者入院后拒绝使用华法林,给药拜阿司匹林口服,甲组患者接受华法林治疗,每组40例。其中甲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在41~79岁,平均为(60.29±4.59)岁;乙组中,男性患者为26例,女性患者为14例;患者年龄在42~78岁,平均为(60.22±4.52)岁;对两组的详细资料差异进行比较,当P>0.05时,就说明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能进行比较。
1.2 方法:乙组患者接受拜阿司匹林治疗:每次口服100 mg的拜阿司匹林(拜耳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规格:100 mg×30片),每天1次。甲组患者接受华法林治疗:先测定患者的INR(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初始剂量是每天口服2 mg的华法林钠片(国产药品,国药准字H20084641,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规格:1 mg),根据INR值对华法林的剂量进行调整,每次调整0.5~1.0 mg的华法林,保证INR在2~3,在患者的INR在目标范围内之后,定期测量(先1次/周;1个月后1次/月;半年后1次/2个月)。
1.3 观察指标:此次研究记录血栓栓塞发生情况以及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选SPSS21.0软件对数据做出分析,(-x±s)表示凝血指标,做t检验,(%)表示血栓栓塞,做χ2检验,如果P值不足0.05,那么两组的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总结血栓栓塞发生情况:在本次研究甲组患者中,血栓栓塞发生的例数为1例,其概率是2.50%;在本次研究乙组患者中,血栓栓塞发生的例数为7例,其概率是17.50%;甲组血栓栓塞的总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显著(χ2=5.000,P=0.025)。
2.2 总结凝血指标:见表1。甲组的凝血酶原时间大于乙组,差异显著(t=19.413,P=0.000)。甲组的纤维蛋白原小于乙组,差异显著(t=8.245,P=0.000)。甲组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大于乙组,差异显著(t=4.286,P=0.000)。甲组的凝血酶时间大于乙组,差异显著(t=4.639,P=0.000)。
表1 总结凝血指标(±s)
表1 总结凝血指标(±s)
凝血酶时间(s)甲组 40 12.51±0.70 2.34±0.37 35.10±6.48 14.67±4.82乙组 40 10.02±0.41 3.06±0.41 29.11±6.01 9.82±4.53 t - 19.413 8.245 4.286 4.639 P -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凝血酶原时间(s)纤维蛋白原(g/L)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s)
3 讨 论
目前,心房纤颤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过去比较常见的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而现如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的概率在明显上升[3]。有学者指出:因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导致的缺血性脑卒在总病例中占15%~20%,所以对心房纤颤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就很重要[4]。拜阿司匹林主要是抗血小板聚集,可有效对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血栓栓塞进行预防,但是对于心源性的血栓栓塞的预防效果不佳[5]。而华法林是对维生素K的转化进行抑制,从而对凝血因子的活化进行抑制,对凝血瀑布反应进行阻断,保证纤维蛋白原无法向纤维蛋白单体转变,而且纤维蛋白单体间也无法发生共价性的交联聚合,无法形成稳定纤维蛋白,抗凝效果确切[6-7]。为了探讨和分析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华法林预防血栓栓塞的效果,此次抽取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医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80例)当研究分析的对象,结果为:甲组血栓栓塞的总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显著(χ2=5.000,P=0.025);甲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都优于乙组,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华法林可降低血栓栓塞发生的概率,并改善凝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