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手术室护理专科化的发展趋势
2019-01-07王迎春
王迎春
(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手术室,辽宁 锦州 121001)
近些年来,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医院开展很多新技术、新项目手术,这就给手术室的护理带来了医疗的新理念、新方法。如何接受并自觉的化为动能,做到配合得力,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为患者术后康复(ERAS)创造最好的条件,提高手术期间的护理服务质量和整体医疗效益。本文就手术室护理专科化的发展趋势谈谈自己的认识。
1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定位
有人评价手术室的护士是全科护士,这个结论比较切合实际但并不全面。客观的讲,手术室护士是个特殊的群体。它的工作性质要求手术室护士医学基础理论扎实、临床护理基本功优秀、各个专科专业特点理解透彻、手术配合得心应手。
之所以被成为全科护士,是因为手术室面临医院所有的临床科室,特别是现在已不仅局限于外科系,相当一部分的内科技术也需要在手术室完成。从新生儿到百岁老人,我们面对着巨大的年龄差,需要掌握各个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和疾病特征[1]。现在的外科专业基本细化,需要掌握各类专科手术操作配合的要点,仅凭基础护理的知识去应对手术室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但是在一些医疗单位并没有重点扶持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我们获得培养造就的机会少之又少,结果是相当一部分手术室护理人员与临床护理能力持平,相对显得平庸。在手术护理中被动工作,你说啥我干啥、你要啥我给啥,知其言不知其所以言。特别是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开发,显得落伍突出。如体外循环下的心内直视手术,没有一定的实践基础,根本没有能力配合。再如肾移植的手术需要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基本依靠血液和血浆维持整个手术过程,你像其他手术患者那样进行输液管理,肯定会出问题的。为了完成发展的长远目标,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必须打破传统的模式,在全科护士的基础上向精细化延伸。也就是说,手术室的护理配合需要做到专科化、精细化。只有这样,新技术、新项目才能得以顺利前行。
2 手术室的护理专科化
循证医学、精准医疗的理念已普遍被医护人员所接受,但应在具体的临床工作中体现,特别是精准医疗在手术期间显得更为重要。在综合医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如果能够实现专科化,应视为手术室精细化管理的进步。如心脏和大血管外科与胸外科的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整合即专科化,有利于两个专科的发展建设,为实现优质服务奠定基础。如果不专科化,手术护理人员工作随机编排,极容易出现配合生疏甚至错误。其他专科也是如此,均应努力做到护理专科化。理想的手术室护理队伍分为普通班次和专科班次,普通班完成日间的手术任务,专科班完成专业的手术任务。起点不同,要求的标准也不同。长远的规划应是逐步形成梯次结构的手术室专科化护理团队[2]。
目前的培训工作档次不高,许多内容还是过去的套路。这并不是说基础护理知识不重要,而是做为护理人员应必须掌握的。在培训方面如果能够做到专科化的知识更新,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器官移植手术,从疾病的病理生理、疾病的临床表现、手术的预期目地、术中的重要操作、护理配合的要点、不良事件及意外的防范等实施系统培训,肯定要比常规培训效果好得多。如果有条件选送合适的人员到上级医院专科进修,对该专科团队的发展建设更为有力。此外,培训的内容也应更新,针对手术室的工作特点有的放矢,这样的培训才有意义,从而避免流于形式。
3 手术室护理专科化质量控制方案的建立与实施
在医疗质量控制总则内,涵盖了手术室的质量控制。但缺乏手术室护理专科化的质控细则。也就是说已经建立的手术室各项管理制度和质量与安全控制方案是严格的、全面的,只是护理专科化方面没有与之同步。如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资质进行考核、认定,普遍都能做到、做好。但对手术室护理专科化人员进行资格进行考核、认定方面,确实还存在空白[3]。
手术室护理专科化质量控制的重点应是:①组建多学科的专业团队,突出专业的侧重点,医疗与护理紧密结合融为一体;②对实施手术室专科化相应专业的建制、各种制度流程、设备、技术条件进行落实,在工作中不断进行修正与完善,并主动接受质控中心的监督和检查;③监控专科化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应建立工作日志并常态化,主动征求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要求,认真了解外请专家的工作反馈意见,做好专科手术的术后回访。如出现意外及不良事件,应与专业团队共同讨论研究,分析发生的原因并积极落实有效的消除措施,严格执行上报制度;④与临床专科沟通协商,定期进行手术室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培训的方式可在实际工作中实施传帮带,也可选送专科化护理人员到专科对口的上级医院进修。培训有效的标准是能够胜任本专科的各种新技术、新项目手术配合,能在工作中体现专科化的突出优势与安全性。总之,手术室护理专科化势在必行,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现在应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并整改未尽的措施,使具有优势的临床专科长盛不衰,现在的未雨绸缪,会让手术室护理专科化永远跟上临床专科前进的步伐。